走进费县胡阳镇吉山村,一条条清洁亮丽的街道展现在眼前,一排排整齐的绿化树分列两旁,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扮靓”美丽乡村。在村东侧的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园区内,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钢结构拱棚拔地而起,整齐划一,蔚为壮观。而在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的另一侧,一个占地180亩、一期投资3500万元,涵盖“高效农业种植区、种苗繁育区、产品展示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有机杂粮生产区、乡村文化功能区”等6个板块的吉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建设。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一个村路坑洼、贫瘠落后的小山村。
吉山村位于费县胡阳镇驻地西北3公里,由曹家庄、多富庄、吉山前三个自然村组成,由于村庄靠近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加上村内道路不畅,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去年市农业农村局派驻第一书记张鹏程、李文波到村任职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吉山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晴天满天尘土,雨天泥泞不堪。”这曾是吉山村村内道路的真实写照。由于吉山村多年发展滞后,如何利用有限的帮扶资金,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后的首要任务。“党建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到村任职后,我们抓党建、配班子、带队伍,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改造提升,设计了党建品牌,创新党建‘1+5’工作思路,增强了队伍凝聚力,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同时争取到市、县、镇三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30余万元,结合市派第一书记项目资金,疏通排水沟,栽植绿化苗木,进行墙体美化,修建文体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了村级居住环境。”张鹏程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第一书记还积极联系协调,多渠道筹集资金120余万元,对村内2万余平方米的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道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村容脏乱差的问题。“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了两位第一书记,为我们解决了出行难。记得在筹备修路的紧张时刻,张鹏程在一次施工现场不幸被毒蜈蚣咬伤,脚面肿起了‘大馒头’;经过简单处理后,他一只脚运动鞋,另一只脚拖鞋,瘸着腿带领党员群众坚守在一线,一干就是十几天。”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对第一书记张鹏程、李文波赞不绝口。
走访慰问贫困户,为困难学生捐款,兴建高标准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村民们还沉浸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中时,第一书记又开始为群众致富增收找路子。
吉山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村集体经济薄弱,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西红柿。由于村民们在西红柿种植技术、品种选择、农药使用上都缺乏专业指导,辛苦种出来的西红柿不但产量不高而且行情也不好。由于没有工副业项目,村集体也是“一穷二白”。
“胡阳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之乡,吉山村的大多数村民收入也是依靠种植西红柿,结合村里的现状,我们就想着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服务三农的优势,助力胡阳镇西红柿产业提档升级。”如何依托这一优势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张鹏程和李文波费了不少心思。“脱贫致富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刚开始老百姓不太理解,但走出去之后视野开拓了,村民们也就明白了,干劲更足了。”谈起村子的发展,张鹏程信心满满。
指导村党总支领办成立了费县政晔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领群众兴建基地、开拓市场。争取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投资3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16座、钢结构拱棚20栋,配备水肥一体化、椰糠无土栽培等先进设备设施,进一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投入使用后年可实现收益50余万元,村集体年可增收10余万元,村贫困户人均年可增收1200元。帮助县镇争取了农业部兴村强镇项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预计明年4月底前投入使用。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村子发展有了希望和底气,预计年可增加县乡财政收入180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年可增加就业岗位50个、增加当地村民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帮助扶贫困人口600人年均增收800元……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带动,吉山村实现了美丽蝶变,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丰收,实现产业兴村强镇的发展目标。
村子美了,村民富了,那些长年在外打工的人又回到了故土。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让处处生机勃发的吉山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向前。
临报融媒记者 武光玉 周成刚 张国蕊 王青 赵泽军 通讯员 田中锋 文秀维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9日讯(临报融媒记者张斌通讯员涂玉龙)男子深夜盗窃电三轮车被兰山警方抓获。随后警方精准研判,整合资源,顺藤摸瓜,扩...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