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农民的儿子,种过地,打过工,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创业,创办了临沂青松油墨有限公司。他注重学习、钻研,不畏艰难开拓市场,并坚持以诚信经营为最高准则,童叟无欺,使自己的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捐助希望工程、向孤寡老人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向社会捐款捐物累计逾百万元。他所创办的企业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中小企业诚信示范单位”“中国3.15诚信企业”“最具爱心慈善企业”等;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热心慈善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就是临沂青松油墨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玉传。
艰苦创业
诚信经营
今年46岁的石玉传,生长在一个清贫之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早年家境贫寒,虽然在学校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但却因为家庭原因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为了还债,他和父亲种了10多亩土地。“我想着那时候能吃上顿水饺,吃个面煎饼都是幸福的事。”在贫困的生活中,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寻找着努力的方向,因为他不甘心一辈子贫穷,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市场,也“吹开”了石玉传一个农民的封闭之心。好男儿志在四方,应该走出去,闯一闯。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他,告别了家乡,只身一人来到青岛,在码头当了一名搬运工。“当时我虽然只有16岁,但是我特别肯吃苦,无论是装卸小麦、大米、面粉还是化肥,只要来活,我就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石玉传仍记忆犹新。
又脏又累、孤立无助的日子让他刻骨铭心,石玉传意识到靠出大力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得有门手艺。两年之后,他回到家乡,准备学一门技术,以求长远发展。1990年初,经亲戚介绍,他来到市区一家工厂上班,“这个厂以前是生产墨水的,后来生产油墨,我从一名学徒工干起,一干就是11年。”10多年的磨练,石玉传掌握了一些油墨的生产技术,同时也有了一点点原始积累。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日甚一日地吹进临沂这片英雄而神奇的土地后,他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毅然决然辞去工作,东挪西凑了2万元,依赖着自己的技术特长,踏上了艰难而又波澜起伏的自主创业之路。“说起创业,其实也是一次偶遇,那是2002年,当时厂子不景气,经常发不出工资;虽然当时有这个打算,但还没有想好干啥。”石玉传说,一次他去连云港出差,恰好遇到一个老客户朋友,相互间谈起了此事,没想到一拍即合。“这也算一种机缘,当时没打算干油墨的,双方聊起来后,他说一起干,我们就合伙干了起来。”石玉传说,最初时厂子设在了连云港。“当时厂里连几件象样的设备都没有,基本靠人力,有时为了赶制一批活,我们只能没日没夜地干,熬通宵、误吃饭都是平常事。”就这样,历经数年艰辛,当初的小油墨厂在不断发展。可就在企业刚刚有所起色时,对方却突然提出撤股。“刚开始我也想不开,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对方炒基金期货亏了钱,债主逼门,没法再干了。”“不能半途而废,他不干了我就自己干。”2010年,石玉传在家乡兰山区白沙埠镇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油墨厂。从此,他把做大做强做精油墨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说是油墨厂,其实就是一个小作坊。最初时候,只有一条生产线,两名工人。”石玉传说,创业之初,受市场、人力、财力等因素制约,企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资金问题。“创业初期的困难超出想象,在起步的头两年,我既是老板,又是伙计,既是业务员,又是装卸工,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足以击垮一个人。正是不忘初心的精神追求,让我挺了过来。”石玉传感触颇深。
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石玉传深深体会到了打工的不易和创业的艰难。为了更好地打开市场,他组建了一支高素质销售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中国地域辽阔,尽管设备相同,但受温度、湿度影响,对油墨的适应性要求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我们量身定做差别化的产品,保质保量确保用户需求。”作为公司带头人,石玉传常年奔波于市场一线,走访客户、参加订货会和展销会,忙得不亦乐乎。“做事先做人,要把诚信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这是石玉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公司创建以来,石玉传一直本着“依法经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在长期与客户合作中,他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赢得了客户的一致信任。记得有一次,一位长沙客户打来求助电话,急需几十公斤油墨。因时间问题,除了空运,没有别的办法。石玉传满口答应,只是他清楚这肯定是赔本的买卖。但挂了电话,他迅速组织装货并送往机场,货物在约定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这一单业务,石玉传损失的是运费,赢来的却是口碑和更多忠实的客户。
与时俱进谋发展
商业模式求创新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经过10多年的打拼,如今临沂青松油墨有限公司已经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逐渐成长为拥有8条全国先进全自动生产线、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油墨产品制造企业。其企业的“鲁松”牌商标,也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创业之初,我就明白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最初工厂成立时,我就申请了营业执照,注册了商标。”石玉传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他就拥有了自己的宣传网站,“那时虽然企业就几个人,但我知道品牌宣传的重要性,无论再难都要做起来,通过网站品牌宣传,扩大了知名度。”“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会得意地停下来欣赏风景;一个充满前进动力的人,攀上一座高峰时,他会仰望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在创业的道路上,石玉传的脚步没有停歇。青松油墨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油墨驰名品牌。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印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石玉传敏锐地发现,靠传统产品和传统模式打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他决定让他的油墨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互联网实行产业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将是一次印刷业革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正对各行各业逐步渗透,将印刷业与互联网有效嫁接能够产生1+1>2的裂变效应。”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青松油墨通过与阿里巴巴、汇通网、百度合作,果断创办了印刷领域的首个垂直电商平台,产品覆盖了整个印刷行业,初步实现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4G时代的到来,使用手机端上网的人群越来越多。青松油墨在开通线上商城平台的基础上,又打造了一个印刷人的移动APP采购工具,共同开启了青松油墨电商的“双屏战略”。
致富不忘感恩
真情回报社会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好事。石玉传就是那个坚持做好事的人,多年来,他心系社会,身体力行,无私奉献,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榜样。他常说:“我能有今天,多亏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今,我能为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我心里也很乐意。”
至今让石玉传难以忘怀的,还是90年代他上班时,一次他无意中观看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西部行》。“记得记录片播放的时间是农历11月份,当时甘肃那边地面都已经结冰了,但还有很多孩子光着脚,这个情景深深打动了我,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尽自己的微博之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石玉传说,当月发工资后,他就从几十元工资里拿出了20元钱,通过邮局按照地址汇了过去。
从此以后,每当遇到困难群体,无论是街头要饭的,还是贫困儿童,他都要尽自己的微博之力。记得1993年的一天,他到外地出差回来,在车站等客车时,突然发现有两位40岁左右的夫妇抱着孩子坐在路边直哭。“孩子大约4岁左右,当时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过去询问怎么回事;后来得知两夫妻家里发大水,房子被淹了,准备买票回家去看看,钱包却被偷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没有遇到难处,不能哭成那样,当时我身上只有6元钱,我都掏出来给他们了。”
“以前收入少,我想帮助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自己创业了,虽然不容易,但是慢慢有了点积蓄,所以就开始帮助有困难的人。”石玉传告诉记者,事业步入正轨后,他更是把捐资助学当成一种习惯。“过去,家里很穷,小时候的苦难记忆犹新,现在富裕了,不能再让孩子们受我们小时候的那些苦。”
兰山大岭社区的小李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2006年,在得知其父母相继去世、只有爷爷相依为命时,为让小李安心读书,从高一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石玉传一直在生活和资金上给予帮扶。“玉传叔叔一直都把我当成他自己的孩子,鼓励我好好学习,努力实现梦想。一路走来,我的成长离不开他,是他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迪,告诉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时至今日,小李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石玉传的情景:“那是在玉传叔叔资助我3个月后,当时我就是想见见这个帮助过我的人,当面和他说声谢谢。那天我去他厂里找他,他很亲切,一直鼓励我,给我打气,叮嘱我安心读书,还带着我参观工厂厂房,让我开阔眼界。”如今,小李通过努力考上了公务员。
近年来,石玉传资助的孩子数不胜数。2012年,当得知费县薛庄的张盛龙因为家庭困难无法上学时,他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张盛龙家里,除了帮忙修缮房子,还送上了7000元现金。当从报纸上看到费县经济开发区有个8岁的孩子,父亲得了尿毒症,家庭困难,无法上学时,他又赶了过去,这一资助就是8年。当得知朱田镇糯米湾村有个叫刘甸芳的孩子父亲得了神经病,母亲离家出走,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庭困难时,他又赶了过去,如今资助已有6年……“不少受助学生毕业后,逢年过节仍然发短信表示感谢。看到他们都能愉快地成长起来,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石玉传做好事,不为出名不为逐利,为的是感恩家乡一方水土的哺育,为的是邻里乡亲那份永恒的真情。他时常往偏远乡村的敬老院跑,有时自己去,有时带着公司员工、亲戚朋友一起去献爱心。每逢“八一”建军节,他都会去慰问驻扎在当地的部队官兵。他不仅对家庭困难孩子、老人非常关心,进行资助和帮助,他对受灾地区和因病致贫的家庭也经常进行资助。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不仅自己为灾区捐款5万元,还发动企业职工和亲戚朋友积极捐款捐物。
2015年,兰山区白沙埠镇绍双湖村一位白血病人的家庭情况引起了石玉传的关注。当从媒体上看到该信息后,他就立即跟妻子商量怎样帮助这个家庭,妻子十分支持,于是夫妻俩一起来到这位白血病人的家中探望,送去经济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支持,除了自己捐款5000元,还组织同学捐款近4万元。
2016年,一位叫赵常星的尿毒症患者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为了救助他,大家纷纷进行捐助献出爱心,得知这个消息后,石玉传也随即参加到这次活动中,除了自己捐款7000元,还组织亲戚朋友举行了义卖活动,为其治病进行了捐助。
有位哲人曾说过:“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种幸福”。石玉传无疑就是这种“幸福”之人。让我们衷心祝愿石玉传永远拥有这种“幸福”,并祝愿他和他的家人好人一生平安,祝愿他的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记者 赵泽军
新闻推荐
□徐晓华报道本报费县讯7月18日至20日,2018全国媒体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年·费县成就”采访活动在费县展开。来自...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