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费县新闻 > 正文

故乡的灯光

来源:沂蒙晚报 2018-06-0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1、

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乡的灯光,当属煤油灯那橘黄色的微弱光芒。

现在回想起来,点煤油灯的年代似乎离我们那么遥远。其实,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我来说,煤油灯的灯光点亮了我的整个童年。

每当夜幕降临,浓重的夜色笼罩大地的时候,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漆黑的世界,那时感觉只有坐在堂屋内的板凳上一动不动才是最安全的。如果院内的看家狗“汪汪汪”地叫个不停,特别是在屋里忙着做饭的母亲脱不开身,喊一声“小三,到大门口看看”,那一刻,走路的腿都会有些打颤,从堂屋门口到大门那七八米的距离感觉是那么长,如果到大门口恰恰是叔伯哥哥们来串门的,那么他们口中吸的旱烟袋的点点火星发出的亮光,会立即驱走我心中的恐惧。

当母亲把饭菜都端到餐桌上,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准备吃饭的时候,母亲开始点灯啦。随着母亲手中的火柴发出“嚓”的一声,桌上的煤油灯被点着了,煤油灯的灯芯发出的那如豆的光芒,顿时让草屋里有了光亮,心情一下子变得愉悦、放松,喝一口碗里的糊豆也感觉又香又甜,咬一口手中的煎饼嚼得有滋有味,此时,如果看家狗再在大门口叫个不停,母亲再让我到门口时,心中非常坦然和自信,我知道,那盏黑夜中的灯光就是人们驱走黑暗的太阳。

回忆故乡的灯光,怎么也忘不掉煤油灯带给我的欢乐。对故乡的父老乡亲来说,煤油是非常珍贵的。代销店里除了酱油缸、醋缸、盐缸,还有煤油桶。

小时候,有时天快黑了,母亲要点灯了,才发现灯里没有油了,盛煤油的瓶子里也倒不出油了,母亲就不得不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两毛钱的纸币,安排我们姊妹中的一个去村西头的代销店买煤油。尽管我人小,但每次都踊跃争取这个任务,因为除了完成买煤油的任务,关键是让代销员少给一点儿煤油,偷偷给上一两块大虾酥或高粱饴。当时是不能吃的,只有回去把煤油瓶交到母亲手里,晚上睡觉前悄悄地把这块糖吃了。

五十多年前的家乡家家都有煤油灯。绝大多数家庭的煤油灯都是一个玻璃瓶内放上一根棉芯,为了省油,棉芯都捻得很细很细。回首整个童年,晚上读书写作业是在煤油灯的光亮下;母亲纳鞋底编苇笠也是在煤油灯的灯光下……

故乡的灯光,就是那弱弱的橘黄色的灯光,那透过灯光照在土墙上的影子见证了我童年无忧快乐的时光,见证了母亲手上一针一线纳鞋底磨出的老茧,见证了父亲蹲在门槛旁吸着旱烟袋那刀刻般的脸庞,见证了我们姊妹风雨中一起长大的岁月。

2、

故乡的灯光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元宵节晚上的灯光。

元宵节当天的主要节俗活动有吃元宵、赏花灯、放鞭炮、猜灯谜。《红楼梦》中关于元宵节的描写令人耳目一新:《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为接待元妃省亲而兴建大观园的盛况,接着细致刻画了元宵夜元妃进园的情形:“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人咳嗽。贾郝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着荣府大门外。”“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道:“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照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曹雪芹笔下描写的元宵节对我这个农民孩子来说很遥远,记忆中每到元宵节这天早上,母亲都会用红糖给我们包糯米面汤圆;午饭后母亲就开始用玉米面或地瓜干面,根据家里人的属相,捏出几个属相灯放在锅里蒸熟,这种面灯蒸好后,都是在灯的中间倒插上一根浸过油的火柴作为灯芯,一般是用花生油,到了点灯的时候,母亲就把这些代表全家人不同属相的面灯排成一溜摆在桌边上,一齐点亮。这么多灯一齐亮起来,祝福全家新的一年添丁(添人)添喜。

古时,“丁”与“灯”在许多方言中谐音,所以元宵夜点灯有“添丁”的美好祝福。如果谁家有新娶的儿媳妇,那这个元宵节当婆婆的一定要精心地蒸一对大面灯送给儿媳妇,倒满油,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望。如果谁家有老人去世了,去世的头三年的元宵节晚上,都要到老人的坟前去送灯,一方面是让老人在另一个世界同过元宵节,同时让逝去的老人保佑他的后人人丁兴旺。

元宵节的晚上,没有《红楼梦》中的夜宴和各色各样的彩灯,但小伙伴们无论是用手端着自己面蒸的属相灯,还是用杆挑着纸糊的小灯笼,虽然没有唐朝诗人李商隐描写的“月色登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也没有张祜叙述的《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小伙伴们在故乡的大街小巷东窜西跳的欢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3、

故乡的灯光从煤油灯如豆的光芒变成光照四射的电灯光已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了。

我至今记得那15瓦的灯泡在低矮的草屋里给全家人带来的幸福和快乐,灯泡闪亮的那一刻,全家人如同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记得当时全大队的第一根电线杆被竖起来的时候,当第一根电线被架上的时候,全村的人都会第一时间相互地传递着这动人的消息,当家家都在1978年的夏天告别了煤油灯时代的时候,故乡的灯光从此变得亮堂堂,祖祖辈辈“点灯不用油”的梦想实现了。

我看过一个介绍临沂电力发展历史的资料:1921年,由私人创办的电灯公司在临沂发出了第一缕星光,拉开了临沂电力工业发展的帷幕。1970年,临沂地区仅有110千伏输电线路,全社会用电量9800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仅11千瓦时,按照每家一盏40瓦的灯泡,每天开灯4小时计算,仅够用68天。1994年临沂在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直到1996年2月18日农历的大年三十,沂蒙山腹地的费县薛庄镇西红峪自然村8户人家的小山村也通上了电,从而实现了临沂作为全国18个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地区。

如今的故乡,夜里的灯光不再是昏昏暗暗,煤油灯已成为历史,孩子们只有到民俗馆才可找到煤油灯的影子;元宵节乡亲们还要捏灯点灯送灯,但也只是传统风俗的传承。

母亲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忆起故乡的灯光,母亲当年用手中的火柴点亮煤油灯的情景再一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难忘故乡的灯光,难忘煤油灯光下的母亲……

□冯连伟

新闻推荐

《小调青山如歌费县》开机系国内第一部县域形象纪录电影

商报临沂消息5月20日,在风光秀丽的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费县城市形象宣传片《小调青山如歌费县》开机仪式隆重举行。鲁...

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故乡的灯光)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