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记者王洪涛
11月27日上午,费县胡阳镇新和村,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钻进朱学义的001号冬暖式大棚,满棚的绿意扑面而来,棵棵西红柿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多数还是青翠欲滴的绿色,少数已经悄悄泛红,煞是好看。
“元旦前后就能大批量上市了,今年我们合作社600个大棚的西红柿将全部销往上海市场。”作为费县盛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学义除了管理自己的11个西红柿大棚,同时还要服务和监督其他社员,按上海市场的标准组织种植。
记者看到,每个大棚的一角都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整个大棚的一举一动。在合作社的中心监控室,所有大棚的视频画面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
“这个全程生产数字监控系统和上海蔬菜集团联网,上海的消费者能看着我们种菜,可以全程监控西红柿生长过程。”朱学义说,我们施什么肥、打什么药,上海的消费者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监控室旁边就是上海蔬菜集团和费县联合建设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仪器一应俱全。“这些检测仪器是上海方面配的,县农业局给我们配了专门的操作员,基地每个村也都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每批西红柿采摘之前抽测一次,采摘之后再抽测一次,全部达标后才能发往上海,不达标的一律就地销毁。”朱学义说。
为了农产品安全,合作社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到了100%。老朱用的都是生物杀菌剂、生物肥料,大棚里配备了防虫网、粘虫板、银灰地膜,这基本已成了合作社600个大棚的“标配”。目前,全镇已有2000亩西红柿基地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上海可是个高端市场,消费者要求高,这倒逼我们提高蔬菜品质。”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每箱西红柿都贴有二维码,通过扫描,消费者可以直接追溯到种植大棚和生产者。
“土”“洋”办法齐上阵。为了确保社员们按合作社统一的规范种植,基地还实行“五户联保”,一户种植的西红柿不达标,其他四户负连带责任。
“上海人喜欢平顶、圆形、上色好的硬果,今年我们引进了符合这一要求的汉姆7号新品种,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吧。”老朱笑着说。
朱学义介绍,去年10月21日,他们与上海蔬菜集团负责人签订了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合作协议。上海蔬菜集团为保障“菜篮子”供应和食品安全,在全国选了10个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就占了4个,全部放在了临沂。
“在上海,我们的西红柿享受绿色通道!”谈到这个基地的好处,朱学义眉飞色舞,“我们的西红柿可以先进上海江桥市场再抽检,我们的检测结果他们认。其他地方的蔬菜是先检测,合格了才能进市场。差两个小时的话,我们卖了其他地方的菜还没进去,这就是优势!另外,打入上海市场,我们胡阳西红柿知名度也提高了。”
在控制室的电脑上,记者看到,上面显示的是上海市场的西红柿平均零售价格,当日上海西红柿价格是2.6元/公斤,比费县本地价格高1元左右。“到元旦上市时,预计不会低于4元/公斤,一亩大棚可收获1万公斤,一个大棚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比本地销售可以多收入1万元。”朱学义信心满满地说。
眼下,朱学义最操心的,还是这个基地的管理。他正考虑进一步加强西红柿种植管理流程的统一,供苗、施肥、打药、销售等都要统一、规范起来,“建了基地,就得管好。咱不能砸自己的牌子。”
新闻推荐
兰山讯“蓝板板安装后,晒着太阳就有钱来!”汪沟镇同富村贫困户张迎田欣喜地说。张迎田念叨的“蓝板板”是村里并网发电的光伏发电设备。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结合实际村情,看中了光伏发电不占耕地、不用...
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