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健康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古代经典之一的《大学》当中就有关于天下、治国与理家关系的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明确指出了治国平天下与家庭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汉代开始一以贯之的提升自我修养的逻辑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能力、作为,须从修身做起,修身就需从齐家开始。所谓齐家,也就是家庭管理、家风养成。这是我们中国社会中家国同构的逻辑起点:家正则身正,身正则人正,人正则事谐,一个人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养成是从齐家为出发点的,这也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考察一个人,能否有作为,从他开始认知世界、能力养成的最原始的学校——家庭开始,一个人如果连一个社会细胞(家庭)尚且不能使之齐(治理好家庭),将何以能使整个肌体(社会)康健?正由于我们古代社会人们的家国同构的逻辑思维,也因此有了对家庭、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史籍中,明确把家庭、家族作为系统研究对象的,当数《史记》。《史记》120篇,世家占了30篇。《史记》的30世家,既是国史,也是家族史、家史,也是家族名人录、英雄谱。当然,这只是说,世家是《史记》当中特指为家族史的篇章,而实际上,《史记》的本记、列传所涉个人生平,都无不与家庭相关联。
由于家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社会对家庭家风的养成,特别是优良家风的养成极为重视。在家风养成中,家训家规是历来为有为之士所重视,名文迭出,历代不绝。
文献记载中大量的家庭家族家训家规资料的存在,为家史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料来源,也为家史研究成为史学研究的一部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代以来,家史研究者代不乏人,更不乏有成就者。如在我国影响很大的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表面上看是家训集成,实际上是颜之推对万千家史研究之集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史研究禁锢破除,局面日新,一些有时代特征,反映普通人家庭、家族传承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陈贵辉先生的《陈家沟延鼎家史》就是一本以普通家庭延续、传承研究的专著。因工作关系,我与陈先生相识相熟相知,故而有了以著作惠赠的荣幸。近日再读《陈家沟延鼎家史》,有了想要说说这本书的冲动。
贵辉先生的《陈家沟延鼎家史》以生于现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陈井镇陈井村陈延鼎的家庭为线索之源头,延展开来,叙写延鼎家世变迁及社会变迁之事实。全书正文十二章,加上寻根手记及附录、序言六章,共计十八章。正文前三章为家世考据,资料连缀、逻辑推理颇有法度。其后九章为全书的核心部分,叙事清楚、简洁,用情浓淡适中,表意轻重合辙。家史,重在史,实则重在“实”,即不溢美,不虚饰,做到此,方得写家史之肯綮。读贵辉先生之《陈家沟延鼎家史》,慨然有此感。读多了现代人写的传记,往往对好事喜事荣耀事大书特书,而对难心事烦心事苦难事讳莫如深,唯恐为自家的高贵家世带上草根气息。贵辉先生摒弃了为尊者讳的惯例,依照事实的脉络如实道来,让我生出不能排斥的亲切感。《青年创业》,《苦难煎熬》,《艰辛育人》等篇章,虽是在写他家父辈及自身经历的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生活历程,但也实实在在反映出了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生活在改革开放前二元结构下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家庭的普遍情况,其中不乏让人感奋的坚韧,但也有让人不禁鼻子吸吮的心酸。这也应该是家史研究能给人的最精彩处。《沐浴春光》,《党恩无限》,《德教可钦》等篇章,则重点叙写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通过延鼎老陈家的日新月异而跃然纸上。让我觉得更值得点赞的,是作者流露在笔下的知恩、感恩之心和感恩之情,感谢时代,感谢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感谢父母、家庭、家族的同甘共苦和守望相助。我们说,家风的养成,得益于传承,得益于学习,得益于教育,得益于一代人几代人的持之以恒。知道感恩,懂得感恩,这是家风、优良家风得以延续的开始;知道感恩,懂得感恩,本身就是值得传承的优良家风。有此心者,才会有积善之家庆有余,才会有向阳门第春常在的厚泽之被。
□陈泽奎
新闻推荐
□通讯员董梦瑶报道本报青岛讯6月2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镇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表彰“王台先...
永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