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永靖新闻 > 正文

“农家博物馆”留住乡村记忆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6-07 10:25   https://www.yybnet.net/

“农家博物馆”留住乡村记忆

本报通讯员范相英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建设集体性质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收集村民使用过的老旧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使其成为传承乡村文化、承载村民生活变迁的精神家园,这是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的目标导向。永靖县刘家峡镇罗川村乡村记忆馆就是这样一家“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乡村记忆博物馆。

罗川村乡村记忆馆坐落于罗川村一座普通的农村庭院,面积不大,但展品布置却颇具特色,有旧时的农家生活用品,如火盆、镫子等,也有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民俗文化物品,如结婚用的陪嫁箱子、马灯、长灯等,这些富有乡村特色和泥土气息的老物件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村里的石磨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作为民间文化记忆之一被搬进了馆内。“老碾、耧车不能丢,这可是我们困难时期生活的见证,留个念想呢。”罗川村五社村民罗发田老人说,他没事时,经常领着小孙子来记忆馆走走看看,有时走到老物件前会忍不住伸手抚摸一会儿,回忆一下过往的生活。在新型城镇化浪潮中,村民们不忘保护民间习俗和保留记载历史的老物件,让独特的乡愁文化得以延续。

在生活用具展区,一个写有“富贵吉祥,辛卯冬月”字样的箱子格外引人注目。原来,这是过去民间陪嫁的箱子。馆长罗宏舟介绍说,这个箱子是他外高祖母陪嫁的物件,尽管有些部位的漆已经掉落了,但由于是铜釉着色的关系,箱体上的牡丹花开得很艳丽。

展区的另一边,存留着一个朱红色的桶子,叫做帽桶。过去,帽桶是专门装官帽使用的。旁边放着用红色、灰色、绿色、蓝色、白色等三角布拼制而成的褥面子或窗帘子,鲜艳的色彩透露出缝制者的心灵手巧。再往里走还有取火用的火棉、火石、火捻、陶制油灯……站在一件件老物件旁,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眼前浮现出用一块块彩色布头缝制褥面的妇人、手拿火镰与火石撞击,用火星点燃火捻的村民……

生活用具展区再现了罗川村农民生活变化的轨迹,而生产用具展区则通过二牛抬杠、石碾、畜力耧车、石磨等实物,展现了在现代化农业之前,人们犁地、播种、收割、打碾的耕种方式和收获过程,以及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

在收割展区,有一件新奇的仿古物件,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像是犁头的生产工具。令许多参观者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叫耒耜的物件,是用来翻土、开沟渠的农具。最初的松土翻地工具是木耒耜,后来改为石铲、石锄。铁器发明以后,开始使用铁犁铧,并出现了牛耕,从汉代起,古人发明了二牛抬杠(犁)。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直到今天,一些地方仍在使用。

“这些老的、传统的物品和资料,不仅是对乡村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回忆,更能让人忆苦思甜,让年轻一代能够借此来了解村情民俗,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永靖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孔令洲说。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罗川村乡村记忆馆不只展出了农耕、乡土、民俗文化的古什物,还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传统的民居、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乡间孩童的游戏。那筛选稻谷的风车,那老农的木铣、铁锹、锄子、连枷……每一件展品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感受到淳朴的农村文化。

新闻推荐

【*** 共奔小康】孔学元和他的一百单八条“壮汉”

【***共奔小康】孔学元和他的一百单八条“壮汉”本报记者沈丽莉卢吉平被誉为“花园之城”的永靖县刘家峡镇风景秀丽,但生活在该镇大庄村的孔学元却是这里典型的贫困户。6月3日,记者到孔学元家...

永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家博物馆”留住乡村记忆)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