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走进临夏市八坊十三巷,走在干净整洁的青石路上,眼见错落有致的传统建筑,顺着潺潺水声的指引,就来到了八坊十三巷的细巷。红水河从这里穿流而过,河水清澈见底、白玉护栏温润洁白,桥上亭台水榭,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孩童在廊厅中嬉戏,老人在河边晒太阳,游客在观光中陶醉。
临夏市境内有红水河、大夏河、牛津河三大河流,其中红水河、大夏河穿城而过。近年来,临夏市实施大夏河风情线防洪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红水河综合治理和牛津河河道整治工程,成功打造了两条美丽的旅游景观河,有力提升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如今,无论是八坊十三巷的江南水韵,还是大夏河畔的风情长廊,都已成为临夏亮丽的风景线,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幸福感越来越强。
红水河是大夏河的一级支流,从西到东流经13.4公里,河水从临夏市城区人口最密集、最繁华的中心流过。这条贯穿主城区的河流,见证了临夏几百年的沧桑变迁。在老临夏人的记忆中,红水河曾经河道宽阔,水量丰沛,河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当地人用河水洗菜。但到后来,由于城市的变迁,红水河逐渐断流、枯竭,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曾经的红水河,河道里到处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就是一条臭水河、垃圾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临夏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孙泽民说,全长13.4公里的红水河流域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治理、河道衬砌、截弯取直设置箱涵、雨水管埋设、灌溉渠改造、景观工程及步行道建设等内容。2016年,在完成河道治理、水体保护的基础上,红水河八坊十三巷段又结合旅游开发,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2011年,临夏市投入巨资正式启动实施红水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在彻底清理各涵洞、桥梁堵塞垃圾,修复部分损毁渠道的基础上,先后实施分洪、河道衬砌、雨污水管线埋设、灌溉渠改造、景观及步行道建设等基础工程。八坊街道所辖红水河段长约400米。2015年,临夏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保护开发项目,在前期红水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基础上,将八坊街道所辖红水河段也作为保护开发的重点区域,对红水河沿岸道路、民居立面进行统一保护改造。通过立面风貌改造、亮化绿化、景观雕塑等保护改造工程的实施,红水河沿岸泥泞不堪的道路变成了步行砖道,参差不齐的土墙变成了青砖浮雕,恶臭难闻的红水河成了景观河,形成由红水河两岸景观所构成的“生态怀旧”水岸风情核心旅游区。
为加强红水河沿岸环境卫生治理和河道养护,街道河长巡河每月一次,社级河长每周一次,对所包河流进行巡查、检查、督导,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履行好河长职责。
马玉龙是红水河八坊段的河长,对责任河段每周进行定期巡河检查及管护。巡河时,他需要查看河道周边环境卫生、河道水域状态等情况。“除了常规巡视,我还入户宣传,向群众发放资料,告知他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河,护河。”马玉龙说。
通过保护开发和综合治理,红水河从当年又脏又臭的“临夏版龙须沟”,变成了一条有小桥有流水的清水河、景观河。
河,因城而美丽;城,因河而生动。
大夏河是临夏人的母亲河。大夏河岸边,大剧院、体育场、体育馆、博物馆等一字排开……每天清晨和傍晚,大夏河两岸散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
大夏河发源于青海省同仁县东南部的达布热,全长194.1公里,流经临夏州境内全长54公里,流经临夏市境内全长22.4公里。长期以来,大夏河临夏市段河道游移不定,泥沙淤积,河床裸露,严重影响城市防汛安全。
近年来,临夏市持续推进大夏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三十里风情线建设,坚持防洪与修复生态结合,水系整治与建设宜居环境结合,河道整治与打造水利景观结合,结合“六十里牡丹长廊”建设,规划实施了投资1.8亿元的临夏市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防洪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水力自控翻板闸坝14座,新建集提水灌溉与景观效果于一体的水车2座,沿南岸堤防堤脚布置长5.1公里亲水平台,并对闸坝库区范围内的河道按设计坡降进行疏浚,形成了5公里连续景观水面。
“大夏河防洪和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大夏河水生态环境,营造了人水和谐的良好氛围,为临夏人民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休闲健身的场所。通过翻板闸坝蓄水放水,对河道泥沙进行拉运,能有效提升大夏河防汛能力。同时,库区内丰富的水资源改善了周边灌溉条件,河水通过水车提灌,可灌溉农田、园林。”临夏市水务局局长马永红说。
综合治理后的大夏河三十里河道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每年五月牡丹花竞相开放时,更吸引大量游人前往游赏。市民李霞说,大夏河治理前,河道脏乱差,现在成为城市风情线,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她感到特别自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茹萍)为深入推进社保、医保扶贫工作,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享受各项惠民政策,促进社保清零行动取得实效,11月18日...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