錾刻
铜锅、门环……走进王氏铜铸技艺展馆,精打细磨的王氏铜器令人叹为观止。
近日,记者走进因世代制作加工铜铸制品而得名的临夏市枹罕镇铜匠庄村.长期以来,铜铸工艺一直是铜匠庄村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当地一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为群众脱贫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已发展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2011年,王氏铜铸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匠庄村小路社群众王成德成为王氏铸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据王成德介绍,王氏铜铸技艺的铸造工艺与其他地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模具。按中国传统的铸铜工艺,一般都用翻砂法和失蜡法,而他们的制作模具使用的是本地黄土,其优点在于就地取材,工艺简便,节约成本,产品主要销往青海、西藏、四川及内蒙古等地。
王成德从12岁开始,就跟随先辈们学习铜铸技艺,现在已有40多个年头了,铜铸技艺越来越纯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年都会接到许多订单。“这是今年接到的青海的订单,他们需要100个风铃,等这些风铃交工,我就可以挣到1万多元。”当记者来到王成德的家时,看见他正在对风铃进行打磨、抛光。
铜匠庄王氏铜器制作时,选用红泥雕出所需要的铸造器物的模型,后用当地特有的白色粘上翻模,用黄铜铸造,然后进行焊接、组装、打磨、抛光。王氏铜铸技艺作品,外形美观,同时,它在制作和元素配置上又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尤其铜铸雕刻技艺,不但凝聚着厚重的历史辉煌,更是中国民间技艺的瑰宝,体现出临夏厚重的文化积淀。
2009年,王成德的儿子王力大学毕业后,为父亲在淘宝网上注册店铺,使王氏铜铸技艺正式与互联网接轨,最好的一年销售额就有3万多元。
“现在,我们村从事铜铸的就有32家,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王氏铜铸技艺合作社,为王氏铜铸技艺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提供平台。”铜匠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进有说道。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村“两委”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对于无能力养殖和无条件养殖的建档立卡户,铜匠庄村成立了利民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入股分红,一年保底分红650元、浮动分红250元。
铜匠庄村郭家社群众马吾德,家里仅有1亩多地,主要种植玉米,没有一技之长,自利民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在合作社做长期工,每月能挣到3000元的工资,而妻子平时可以在合作社干临时工,每天能挣到100元。
“这几年,我们夫妻二人在合作社打工,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马吾德说道。
正所谓“好日子是一点点干出来的”。在砥砺奋进中,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愈加清晰。精准脱贫工作,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站在新起点,铜匠庄村必将书写出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丽亚通讯员裴腾飞)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批示精神,确保2019年临夏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