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化名)家住临夏,今年37岁,因为头顶皮囊,形似“双头人”,被强烈的自卑困扰,不敢出门,无法打工,生活窘迫。日前,甘肃省肿瘤医院多学科合作,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为他“改头换面”,帮助他走向正轨生活。
1 37岁男子没法出门打工
“我这个样子,出去打工没人要,想生孩子怕遗传……”37岁的永强后脑勺长了一个巨大的瘤子,受重力影响,肿瘤连带枕项部皮肤严重松弛下坠,近脸盆大小的下垂肉瘤将后脑勺、项部遮盖,如同“双头人”。不久前,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王军主任接诊了这位特殊的患者。
永强告诉王军主任,在27岁的时候,枕部瘤子长到拳头大小时,他曾前往当地医院手术。不料术中出血不止,遂紧急停止手术,加压包扎后急诊转往省城医院,但仍因出血的原因仅仅做了缝合处理,而未根治。
10年过去了,瘤子像气球一样膨胀,越长越大。
今年9月,甘肃省肿瘤医院“健康扶贫,一人一策”活动到康乐,帮扶医生见到建档立卡户永强后便帮他联系到医院头颈外科就诊。
经诊断,永强所患的是神经纤维瘤,这是一种良性的周围神经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如果病情再得不到控制和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
2 4小时手术,切下16斤瘤体
王军主任表示,由于肿瘤长期盗血,永强的颅骨有部分被肿瘤侵蚀吸收,存在缺损,手术切除难度和风险都进一步增加。为保证手术安全,头颈外科联合麻醉科、骨软科、检验输血科等多科专家会诊,并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切除瘤体组织和松垂的皮肤及瘤体,保留部分头枕部下垂皮肤、恢复头枕部软硬组织缺损。
“瘤子里面都是血窦,这次手术最大的风险是可能引起致命性的无法控制的大出血,严重威胁生命,甚至下不了手术台。”王军主任告诉记者,人体头面部本身血供就比较丰富,而神经纤维瘤是富含血液的肿瘤,瘤体血供非常丰富。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实施,团队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并积极备血2000CC。
9月10日9时,手术拉开帷幕。在手术中一度出现出血情况,医生立即采用压迫,缝扎血管并联合麻醉控制性降压。在迅速切除瘤体的同时,按计划保留了部分皮肤。对患者脑部遗留的约15×14厘米的碗大缺损创面进行了同期修复。最终,一块重8公斤、体积20×15×14厘米的神经纤维瘤被成功切除。
下午1时,永强被推出手术室,9月27日,永强康复出院。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赵汇
新闻推荐
发展节会经济必须以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评判。市场之手,可以让市场认可度高、“含金量”高的节会得以站稳脚跟。市场化...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