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如娟
随着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形成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旅游消费需求出现日益商、养、学、闲、情、奇的市场结构高级化趋势,呈现出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围绕这些新消费需求而进行深度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将极大拉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场运动会带来的旅游热
在临夏,“体育+旅游”已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体育和旅游相互促进,体育给旅游带来新活力,旅游给全民健身带来人气。
从6月20日开始,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项目陆续在临夏开始。这是临夏承办的首个省级运动会。如今,临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把运动融入生活,把运动当成习惯,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激情,品味体育的快乐,观省运顶级赛事,可以赏临夏最美风景。
临夏市旅游局副局长张积英说:“如今,来临夏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临夏旅游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记者了解到,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临夏州重点打造的三个“百亿元”产业之一,“景区大旅游”和“乡村小旅游”同步发展,为临夏形象展示、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基础。在省运会各项赛事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8月19日“体彩杯”马拉松比赛再次为美丽临夏注入运动激情。快乐运动,健康生活,体育以其独有的魅力引领年轻的城市迸发蓬勃活力。
今年上半年,临夏州接待游客8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30.25%。临夏州的“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花儿临夏”旅游新形象遍地开花,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速连续10年保持20%以上。1—6月份,临夏市核定共接待游客233.27万人次,同比增长64.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955万元,同比增长72.77%。
张积英介绍,仅8月16日至20日,省运会期间接待游客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174.24万元。从这一数字不难看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临夏加快了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
“体育+旅游”助推全域旅游
“充分利用承办省运会的机会,促进临夏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张积英表示,根据临夏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优势,从整体上对其规划和开发。结合临夏自身独特的水域旅游资源、山地旅游资源、极限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上体育项目、山地旅游项目、极限旅游项目。除此之外,整合现有资源,特色互补,将临夏传统的建筑代表八坊十三巷、松鸣岩花儿会、刘家峡库区、地方美食等旅游资源与现代体育紧密结合,借助省运会赛事的影响力,推出系列体育旅游精品路线。
不仅如此,甘肃省戈壁马拉松、沙漠冲浪、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汽车拉力赛……也已成为河西走廊的重要赛事。
河西走廊因独特的地形地貌,逐渐成为开展探险、徒步、骑行、漂流、攀岩、自驾、滑翔等运动的户外天堂。相较于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现在的“体育+旅游”增加了更多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体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形成了项目多样化、品牌精品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金昌市围绕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规划布局了紫金花海、风沙大漠旅游区和金昌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项目。其中,金昌·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国际组织代表参加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拔河、沙漠10公里越野等比赛项目和花卉创意、搭建帐篷等体验项目有力地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
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7中国体育发展消费报告》中肯定了甘肃省的汽车、垂钓、沙漠特色体育活动营地,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基地,河西走廊航空运动产业圈建设项目,以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甘肃段)、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等系列体育赛事活动。
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和幸福产业,已成为“补短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点。一些地方结合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换档,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霞)为助力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展现临夏人文地域风情,8月15日至2...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