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老八坊印记 ◇ 文/马国山 图/史有东

来源:民族日报 2018-04-06 09:27   https://www.yybnet.net/

 

八坊是临夏市的古老城郭,也是我外婆的家宅之地。小时候我家居住在甘南州,常随父母到八坊走亲戚、访故交。记得外婆家木桌上的老座钟,当当响着。巷子里长胡子的阿爷,和蔼可亲的奶奶,年轻漂亮的阿姨,来往穿步,亲切交谈。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挑担卖桶子肉、粽子米糕、枣包子、凉粉的阿爸,高声吆喝,传来叫买叫卖的声音。巷外的儿童,成群结队,嬉笑玩耍——这一切萦绕在记忆的耳畔,挥之不去。 

进入八坊,巷子与阁楼比邻,院落与门庭相通,门门相扣,巷巷相连,道道相通,七折八拐,纵横交错,大有进入迷宫之感。八坊巷道错综复杂,实则井然有致,能叫上名号的,有大旮巷、拥政巷、石桥巷、小南巷、仁义巷、细巷、老王寺、铁家巷、大柳树巷(专员巷)等,统称为“八坊十三巷”。 

每当春夏,那深深的庭院,绿影婆娑。家家习惯坐在炕上或院子里,刮盖碗茶、吃油馃馃(油炸面食),用八坊方言拉家常、谈古今,其乐融融。老人们讲,八坊的居民,是自唐宋丝绸之路和明清茶马古道而来的商旅和民众,在此围寺而居,以坊为商,进行贸易往来,逐步形成了一个民居群体。 

很久之前,古河州城内街市萧条,道路狭窄,到处是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明代进士解缙被贬至河州时,写下“陇树晴云万里秋,思情独上镇边楼。几年不见南来燕,真个河州天尽头”的诗作,抒发了当时的感触。 

如今步入八坊古牌坊拱门,沿青石板路面行走,看到青砖黛瓦、古墙旧檐、花格木窗、浮雕花草、灯火映壁的楼阁瓦舍,庭院比邻,商铺鳞次,游人如织。有旧式土木结构单瓦房,有新式筒瓦斗沿及大卷篷,还有琉璃瓦大理石建筑。 

华灯初上,廊灯霓光,灯影阑珊。饭馆茶铺依然满堂,尝小吃,品碗茶,谈笑风生,享受安逸的生活。到大旮巷盖碗茶广场,看到喷泉翻涌,水花四溅,游人徜徉于周围环绕雕栏的长廊,或驻步观赏,或凭栏絮语,流连忘返,沉浸在古老的时光、久远的年代。 

“别怨我家巷子深,只缘生在此城中”。八坊的有些巷道又细又窄,又长又深,弯曲交叉。有的竖巷和横巷只一米多,有时不得不迂回而行,不熟悉的人,像步入迷宫,进入时明白,出来就迷糊,找不到出口。 

记得二十年前,我们初搬到此地,还不熟悉八坊巷道的沟沟道道。一次朋友聚会,雪夜晚归,迷了路途。有位朋友说,他了解八坊巷道,要送我回家。当时大雪纷飞,夜深人静,万巷空寂。有的巷道没有路灯,两人黑灯瞎火,在茫茫雪地里相扶而行,不时滑倒,终算找到家门。朋友回去时,被弥漫的大雪和错综交织的巷道迷住,来回穿行,找不到出口。直到碰到一位老人,才带他走了出去。这些雪夜送友的经历,见证了朋友间的情谊,也证实了八坊十三巷的深远曲折,扑朔迷离。 

八坊民居的院落,形状不同、大小不一,但多为四合院,坐北向南,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冬暖夏凉。大门和照壁,多用砖雕装饰,刻着花草水果。院子无论大小,都留有一块花圃,大多种杏树、牡丹、丁香、芍药、月季、刺玫等树木花卉。院大的人家,更讲究种花草、养鸟雀。八坊人喜欢牡丹是出了名的,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画牡丹、挂牡丹、绣牡丹,连烧开的开水也叫牡丹花的水。牡丹有许多品种,绿牡丹和紫斑牡丹,是其中的上品。老品种牡丹枝干粗壮,花开一团,花头比碗大。“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走遍各地,对河州牡丹发出了如此赞叹。 

藤萝(紫藤)也是八坊人喜爱的花卉之一。好多人家前厅花圃里,都栽种了串串藤花,像葡萄缀满高架,花藤扯满屋檐,花香飘满庭院,增添着空灵和雅致。那些养鸟和收藏古玩奇石的好家,摆放各类奇石盆景,挂着竹编的鸟笼,充满了鸟语花香,古韵盎然,仿佛步入了世外桃源。 

八坊人无论是经商还是生活,都在追求一份安宁,一份坦然。人们都起得很早。妇人打扫院落卫生,烧茶做饭。巷子里碰见街坊邻居,就叫声“走,到我舍里喝茶,刚搭(烧)开的水”。闲暇时,邻里的奶奶、婶婶,三五人一块拉家常,论谁家媳妇勤快干净,天没亮就打扫卫生,扫净了巷外的路面,洒上了清水。下了大雪,早起的人家,想着别人还没起来,自己赶紧扫出个长道,以便人们行走。谁家出嫁或娶媳妇,给邻舍送一碗烩菜,就等于发了请帖,而后热心人张罗,搭礼一块吃席,热闹一番。遇到丧事,都来热情看望,送馍馍、米面、清油,尽力帮忙。 

八坊街巷里邻里之间相互尊重,你来我往,和睦相处。谁家树上的杏子、巴梨、葡萄熟了,端上一碗或半盘送来,让人们尝个鲜。每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家家敞开大门,送去新炸的油馃馃、羊肉或牛肉,相互祝福,沐浴吉庆。七十多岁的电工阿爸,常给大家义务修灯、修电线。桑果奶奶步履蹒跚,将一碗新鲜的桑果送来品尝,有时来到我家,拉上我母亲去她家摘吃桑果。她竖起长杆敲打,桑果噼里啪啦落下,打在弯腰的脊背和后脑勺上,惹得大家发笑。 

有个生活困难的奶奶,经常腿疼,常年卧炕不起,有人无偿提供两间厢房居住。我母亲和邻居也常去看望,洗衣送饭,递药看病。我有时也抽空去探望,她总要挽留下来,让喝口茶再走。我只好恭敬地坐在炕上,揭开盖碗,里面有早已放好的茶叶、桂圆、枸杞和冰糖。让客人喝上一口她准备的茶,她心里才会踏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个双目失明的阿爸,每天柱着拐杖走路,遇见障碍,这个人搀一把,那个人扶一把,从自己家出去又回来,从来没有跌倒和迷失过。听人讲,他常年走街串巷,把方向和远近路程记在心里,哪儿拐弯,哪儿上台阶商铺,哪儿是十字路口,他都用步伐丈量,能准确判断。 

习武的阿爷已年过八十,走路却脚下生风,精神抖擞,八卦掌、太极拳、天启棍样样精通。他劈叉双腿一线贴地,或一只腿扳向头顶,于耳朵平齐,像竖立的箭剑,引得人们喝彩叫绝。 

穿着校服的学生,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来往往的亲朋好友,外出经商的生意人,匆忙来去的公务员,都在巷道里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去年,外地的几位汉族同学携带家人和朋友来这里旅游,我带他们游览了河州的许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他们游览了八坊十三巷、十里牡丹长廊、奥体中心、大剧院、大夏河滨河路风景线,都连声说好。在观赏八坊北寺门前建于乾隆年间的《龙凤呈祥》大型砖雕影壁、仰望大旮巷《八坊十三巷全景图》巨幅砖雕和大柳树巷那棵百年参天柳树时,我们感受到八坊十三巷远古岁月的沧桑。 

他们看望我年近八十岁的老母亲,亲切地称呼“阿妈”,拉着手问寒问暖,笑语连连。吃着我母亲和妻子做的河州特色手抓羊肉、发子面肠、糖油糕、羊肉胡笳、发菜汤、馓子油馃等特色食品,不时引来一片赞誉。 

古人云:“虚堂客去山还静,幽谷云来花自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觉间在八坊居住已近二十年了。如今,庭院整洁,杏树参天,硕果挂满枝头。亲手种下的紫藤,根深花茂,清香四溢。忽一日,蓦然有所感悟,写下了“花与根同深,人与时共老”的诗句来。

新闻推荐

临夏市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本报讯(记者马健)为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热情,临夏市强化三项举措,创新教育管理与培养方式,切实做到用心培养、真情关怀、严格管理,确保大学生村官“沉下去、用得着、干得好”。强化教育培养,让...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新闻:
临夏牡丹河州神韵2018-03-29 11:39
猜你喜欢:
评论:(老八坊印记 ◇ 文/马国山 图/史有东)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