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址一迹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一砖一瓦都记载着文化的荣耀。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日,一本《临夏文物——临夏回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精粹》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它填补了临夏对文物精品没有图谱报道的缺憾,这也是两年来临夏州博物馆连续推出的第二本专业著作。
文明是人类历史上达到高度的人文境界,文化遗产则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临夏历史悠久,在81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量的文物资源,古文化遗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旧址等星罗棋布。据下王家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资料证明,早在15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临夏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遗址星罗棋布,出土的彩陶精美绝伦,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的彩陶之乡”。临夏也是中华青铜文化在黄河流域的重要繁盛之地,闻名中外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一脉相承,绵延发展。秦汉以后,这里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河州、导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重镇”之美称。古代是西羌、鲜卑、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的活动舞台,元、明以后,随着一些新的民族逐步形成和发展,临夏又成为汉族和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重要聚居地。
临夏漫长的历史,为临夏留下许多诸如关隘、堡子、城址、烽火台、古建筑、古墓葬、古建筑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是临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研究临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各方面珍贵的实物资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瑞典著名考古学家安特生就在临夏境内先后发现了齐家坪遗址、半山遗址,到了四十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裴文中先后又进行了考古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人员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先后开展了临夏州第一次文物普查工作、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临夏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后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822处,基本上摸清了全州境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炳灵寺石窟、齐家坪遗址、林家遗址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巴坪等21处不可移动文物先后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址既是8000年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呈现者,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一主多元见证者。
《临夏文物-——临夏州不可移动文物精粹》是从临夏州近830处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出的195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点,按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六大文物类别的体例进行编排,使读者在阅读时有条理分明之感。书中收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即突出了地方民族特色,如临夏的古动物化石点等自然遗产、史前古遗址,清真寺、拱北等古建筑,临夏民居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水磨坊等,又综合考虑了各类型文化遗产所占的比例,强调文化遗产类型齐全,特别是对古城址、烽火台给予了较多关注。
该书由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作序。主编马珑,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院,多年来担任临夏州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该书具有考古专业性、文献性和艺术性,为临夏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启迪未来。文物工作不但收藏历史,而且也为未来收藏今天,成为把今天告诉未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财富。美国遗产战略国际公司总裁DonovanRypkema说:“新的发展趋势表明,保护历史文物本身并不只是目的,它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我们坚信,《临夏文物-——临夏州不可移动文物精粹》的出版,不仅提升临夏人民热爱临夏的自豪感,而且还对促进临夏州打造百亿元旅游首位产业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礼娟)为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近日,共青团临夏市委助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社会实践团,在临夏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