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进一步挖掘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扬真善美,积极倡导好人好报、以德报德的良好风尚。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最美临夏人”专栏,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开辟这个专栏,旨在搭建一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弘扬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幼、邻里和睦、敬业奉献的道德精神,传递爱心、善举、公德,树立先进典型,引领道德风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让“最美临夏人”的精神影响更多人、感动更多人,在全州形成学好人、做好人、当标杆、争先进的热潮。
她是一名普通的供电员工,却给每一个服务客户带来不一样的感动;她身穿工作服,手拿抄表仪,给孤寡老人送去亲如儿女般的温暖;她乐于奉献,扎实履责,在抄表工作岗位上谱写着自己的华丽篇章。
她就是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临夏公司职工马青霞。
自1983年参加工作起,马青霞一直从事抄表催费工作,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也就是简单的抄抄表记记数而已。但只要是真正干过和了解抄表催费工作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个极其细致、琐碎,需要技巧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想要干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时常需要顶着辛劳和压力。从事抄表工作三十年来,她始终如一地奉行一丝不苟的工作原则,坚持自己“虚心、细心、用心”的“三心”工作法,对每个客户的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熟记于心,及时发现一些电量突变等异常现象,认真作好现场电表数据采集工作,做到了不错抄、不漏抄。“在这样重复的工作中,只有调整好心态,学会苦中作乐,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平凡、枯燥、乏味的抄表工作,马青霞是这样认识的。
2007年起,马青霞负责临夏市仁义巷的抄表催费工作。细心的她发现有位客户拖欠了两个月的电费,就按照客户档案的地址上门去催费。当她来到仁义巷35号时,眼前的景象触动了她的心灵。此时,正值隆冬,家中房屋破旧不堪,以为屋内已无人居住,当她听到屋内有轻微的咳嗽声时,就走进去,只见一位老人蜷缩在土炕上,家中仅用一个小小火炉取暖,老人早已冻得瑟瑟发抖,目光弱弱地看了一下马青霞。当得知她是来收电费的人时,老人说:“你来了,电工师傅,这个月用了多少度?”
马青霞一边观察屋内,一边想坐下来详细问问老人的情况。但老人说道:“你不要坐,到处都是土,会把你的衣服弄脏的。”马青霞急忙说:“没事。这是我的工作。”就坐在了炕头边。经过了解,马青霞得知老人叫马月英,年轻时老伴就去世了,身边无子,一直靠低保维持生计,生活非常窘迫。当老人听到当月电费是1.89元时,就从上衣口袋里面拿出一个叠得工整的小手帕,手帕里只有40多元。看到此情景,马青霞急忙说:“你先拿着,我没有零钱,我先到别处去抄表,待会再来收你的电费”。说完,她离开了老人的住处。(转2版)
新闻推荐
临夏公路局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临夏公路局结合“走基层、访职工、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持续围绕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想对策、定措施,积极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努力为职工创造干净、整...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