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发展普惠金融”被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甘肃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马铃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相继出台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创新研发“金薯宝”信贷产品大力扶持马铃薯富民产业,截至去年,全省累计发放“金薯宝”信贷8673笔、金额7.33亿元,有效支持马铃薯种植、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运销市场的培育,使马铃薯产业成为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去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62万亩,产鲜薯1768万吨;马铃薯主产区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人均收入约1700元。目前,甘肃省已成为全国最具生产潜力的马铃薯重要产区和最佳种薯繁育基地之一。事实证明,马铃薯已从过去的“救命薯”转变为“致富薯”,“金薯宝”助力陇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规模效益的黄金时代。
陇原山川芋花香
眼下,正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的马铃薯开花季节,驱车进入安定区的山川坡洼,一阵阵暖风挟裹着清新的泥土气味从车窗里涌进来,公路两旁,连绵不断的芋花成了最靓的一道风景,一簇簇白、粉、紫色的洋芋花揉花碎玉般将定西山川装扮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
来到宁远镇一片姹紫嫣红的马铃薯地里,几位在查看马铃薯长势的村民乐呵呵地说:“洋芋开花赛牡丹!真没想到‘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村民们靠种洋芋,家家盖起了砖房,有的还买上了小轿车,这都是农信社支持的洋芋产业给咱庄农人带来的福气哩!”
“洋芋开花赛牡丹!”如今,提起马铃薯产业,定西人总会以这句话来形容种植马铃薯收获的喜悦,这也是他们摸索数十年才得以解决了温饱,直到逐渐脱贫,走向致富。因此,当地人对马铃薯有别样的感情。
由于今春雨水充足,在位于定渭路沿线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香泉镇马铃薯示范基地,黑色地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长势喜人。该示范基地核心片区涉及香泉村3个社292户农户。在这片基地上,村民刘梅珍家的5亩土地两年前流转给种薯企业,流转费一次性付清。家里剩余的4亩地不需要多少劳力,她便抽空到基地上打工,一年最少也能收入1万元。
“靠惠农信贷支持,把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让企业和种植大户集约化种植是个好办法,这样农户收入高,土地也不撂荒。”石泉乡吕坪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强彩霞道出了心里话。去年,强彩霞采用全程机械覆膜、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种植的200亩黑膜全覆盖马铃薯收入20多万元,合作社会员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增收5000多元。
阳坡川社村民刘俊信与一家薯业公司签约订单种植马铃薯19亩。刘俊信打趣地说:“农信社有了金薯宝,种上良种产量高,签了订单就是好,价格又比市场高。”
刘俊信夸赞的“金薯宝”,就是省农信社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创新研发推广的一款信贷产品。
为了普惠“金薯宝”信贷,支持马铃薯富民产业,定西农商银行近年来积极探索“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支持马铃薯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全力推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升级。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区已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70万亩,原种扩繁基地6万亩,一级种、二级种扩繁基地150万亩,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已实现了全方位战略升级。去年,该区种植黑膜马铃薯84.5万亩,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优质种薯产量达到35万吨,总产量192万吨。今年,农商行抢抓国家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机遇,加大信贷支持推广黑膜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继续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同时建立高标准的原种扩繁基地2万多亩,使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4.5亿粒以上。
芋花不仅在定西绽放,在河西走廊也扎根开花,成了富民产业。
有了“金薯宝”信贷的支持,民乐县民联乡五庄村村民刘作章去年租赁土地1070亩,全部种植马铃薯,并与两家食品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当年亩均产出马铃薯3吨,实现销售收入达320万元。
近年来,民乐农合银行按照省联社的部署,积极投放“金薯宝”信贷支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了一批生产优良、规模较大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去年,该行累计投放马铃薯种植贷款1195笔,8255万元,支持全县20万亩马铃薯种植。在“金薯宝”的支持下,该县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全县最具特色的富民产业。
该县洪水镇刘山村农户田兴盛与4户村民组建了盛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种植制种洋芋300亩,获利45万元。去年向农合行申请贷款60万元,扩大种植的540亩制种马铃薯及繁育的微型薯共产出1600吨马铃薯,实现收入324万元。
为了普惠金融服务,支持马铃薯特色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民乐农合银行不仅适时推出了“金薯宝”信贷产品,还降低贷款准入条件,扩大贷款对象,凡是在该县从事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贩运的农户、个体商贩、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均可申请办理“金薯宝”贷款。该行采取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并利用“公司+农户+银行”的信贷模式与联保模式,增加信贷投放,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洪水镇村民宕生荣与丰源薯业公司签订马铃薯收购合同,种植马铃薯400亩。宕生荣向农合行申请贷款40万元,由丰源薯业公司提供担保,成功实现了“公司+农户+银行”的信贷模式,有效解决农户融资瓶颈。今年该行投入90万元支持盛丰专业合作社发展微型薯种植。目前,在农合行信贷投放的支持下,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近20万亩,初步形成了集脱毒繁种、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引领全县特色富民产业的“火车头”。
省联社理事长雷志强表示,普惠金融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甘肃农信社近年来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加强科技创新、致力普惠于民,通过渠道、产品、模式、合作、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积极融入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推出“金薯宝”等金融服务产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小种薯成了“金蛋蛋”
定西三大宝:洋芋、土豆、马铃薯。
到了定西,当地干部群众都会这样幽上一默。
马铃薯一直是陇原儿女的主粮之一,从饥饿年代的“救命薯”到现今致富的“金蛋蛋”,在全省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坊间常常有“甘肃饭、洋芋半”“旱地的洋芋、沙地的瓜”等说法,指的就是甘肃省种植马铃薯的生产和品质优势及地位。
菜市场的土豆论斤卖,李恺的土豆按粒卖。最近,兰州农产品市场上每斤土豆售价为1.8元,而李恺培育的土豆虽然只有纽扣那么大,每粒却能卖到4角的好价钱。
奥妙在于李恺卖的不是一般的土豆,而是经过品种优选、精心栽培、脱毒培育的土豆原种。
李恺是全省三八红旗手,15年前她从农信社贷款5万元搭了10个网棚开始种植马铃薯,创办了凯凯生态园植物快繁公司,专门生产脱毒种薯。
在安定区农业科技园区,我们见到了这位女企业家。
“小土豆赛过金蛋蛋!方圆几百里的客商都来订货。外省都有订单!”李恺快人快语,凯凯植物快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融马铃薯脱毒苗、原种繁育研究、生产经营和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型企业。该公司的原种基地从安定区扩张到会宁、陇西等县,面积从当初的3000亩发展到2万多亩。去年靠培苗、原种、一级种销售额就达1亿多元,
李恺介绍,凯凯公司的迅速发展与农信社的惠农支持息息相关,这些年定西农商银行对该公司的支持额度从5万、20万、50万到现在的980万元,去年又为该企业投放“金薯宝”惠农款900万元。有了农信社的信贷支持,李恺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企业已经涉足有机肥生产领域。
“好种出好苗!要想充分发挥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必须从种子抓起”。种苗基地的快速发展折射出定西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李恺说,当初基地遴选了几家农户免费试种脱毒薯。一年下来,不仅亩产要比种自留种的地高出750公斤左右,而且因为土豆品质更好,每斤还能多卖三五角钱。
牛国荣是李家堡村的马铃薯种植、运销大户,由于他长期钻研马铃薯生产技术,如今成了村里种植洋芋的“土专家”。近几年,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马铃薯的销售量随之大增。去年,流动资金让牛国荣倍感压力。李家堡信用社得知后,主动派信贷员上门给牛国荣推荐“金薯宝”信贷产品,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原则给予授信40万元,帮助牛国荣建造马铃薯贮藏窖13眼,当年收购贮藏马铃薯3000多吨,实现纯收入达24万元。在牛国荣的带动下该村逐渐形成了马铃薯贮藏核心区域。
牛国荣认为,要想加快马铃薯产业规模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加工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强贮藏窖的建设,延长产业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信贷资金的支持,农信社“金薯宝”惠农贷款的推出正好解决了当地百姓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燃眉之急。
记者在安定区采访,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发展马铃薯产业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农信社对马铃薯产业的鼎力支持。
在该区凯凯、爱兰等多家马铃薯种薯企业,记者目睹了一粒粒良种从组培苗到种薯“一家四代”的繁育过程:组培室里,数以万计的玻璃瓶中脱毒苗生机勃发;温室网棚里,马铃薯根须间结出一颗颗健壮的微型薯。
定西农商银行董事长杨禄文介绍,为了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农商行适时调整信贷投向与投量,针对产业发展缺少资金的关键性问题,省联社创新研发了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金薯宝”。为突显其特色,自主研发了与之配套使用的“飞天金薯卡”,将其与授信额度在50万元以内的贷款进行绑定,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贷款办理模式。定西农商银行累计投放“金薯宝”贷款已达15亿元,年均投量达2亿元以上,存量马铃薯贷款达到3亿元,有效支持了全区15580多农户在马铃薯种植、贩运、贮藏、加工等方面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性解决,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助推作用。
省农科院一位农艺师介绍,通过连续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甘肃省已基本实现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去年全省脱毒种薯推广面积938万亩,生产商品薯1540多万吨,覆盖了全省10个市州、53个县区、480多个乡镇的1.2万多个村228万农户,受益农户不断增加。从2008年开始至去年全省累计推广脱毒种薯4776万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以上,亩增产300多公斤,农户每亩增收300元。
“去年我种了5亩马铃薯,卖了7000多元。在‘金薯宝\’信贷支持下,种薯企业提供一级种薯,我们村的农户与企业签订了订单,企业高于市场价收购,让我们种上了‘放心田\’。”安定区石峡湾乡景子岔村农民刘建成说。
“我种的是陇薯6号脱毒种薯,加上覆盖黑膜技术等,去年鲜薯平均亩产3600公斤,亩产值近万元!”香泉村农民刘彩霞喜悦地告诉记者,她带领合作社社员们采用全程机械覆膜、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种植的200亩黑膜全覆盖马铃薯收入20多万元,合作社会员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增收5000多元。村里不少农户通过种植马铃薯建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汽车。
如今,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每年都有装满马铃薯、淀粉的专列发往全国各地;450多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形成了35万吨精淀粉加工能力;马铃薯及其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等已远销广东、上海、四川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全市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年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加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无数人感叹,在这个曾经十年九旱苦瘠甲天下的旱塬大地,这里勤劳的人们不懈耕耘播种希望;年复一年,“金薯宝”的普惠行动终于让洋芋遍地开花,并结出了硕大的果实,以它别样的美丽和坚贞,构成一道亮丽无比的风景,也成就了定西人民一个无限美好的憧憬。
“金薯宝”谱写薯都新篇章
甘肃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马铃薯在甘肃省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姓亲切地称马铃薯为“救命蛋”、“宝贝蛋”。由此可见,马铃薯在甘肃省广大农村的主粮作用非常显著。去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62万亩,产鲜薯1768万吨;马铃薯主产区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约1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播种面积与总产均列全国第2位。
然而,如何顺应自然环境,把“土蛋蛋”变成“金蛋蛋”,是摆在定西人民面前的历史命题。
近年来,安定区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和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引导,协调信贷服务,立足市场化运作,着力筹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在定西,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公司和“蓝天淀粉”已是响当当的名片了,该公司去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近6万亩,生产马铃薯淀粉2.5万吨,原料收购17万吨,加工粉制品8000多吨,外销商品薯15000多吨,销售收入达3.3亿元。
面对骄人的成就,年轻的董事长李幸泽坦言:“蓝天马铃薯的快速发展,全靠农信社金薯宝信贷的支持!”
正是有了“金薯宝”的支持,该公司成立以来,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吸引周边马铃薯种植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葛家岔、石峡湾、巉口等乡镇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马铃薯储备库5座,储备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订单种植基地面积为18万亩,力争在未来2-3年将马铃薯储备库辐射到安定区各主产区乡镇,建成15座储备库,保证每年收购原料在15万吨左右。马铃薯储备库的建成既方便农民去地头交土豆,又保证了土豆的新鲜感和延长了淀粉的生产周期。同时带动了3万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万多户,年人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
今年,农商行再次给蓝天马铃薯产业信贷支持2000万元,帮助该公司流转500多亩土地,兴建马铃薯主粮化产业示范园,此举可使淀粉产量提高到5万吨以上,对带动当地经济、推动马铃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了“金薯宝”信贷的支持,马铃薯主产区加工型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省马铃薯的商品率达到59%,并建成了一批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建成马铃薯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能力150万吨。以马铃薯经销加工为主的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公司目前是全省十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建成了临洮康家崖和安定鲁家沟等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0多个,购销网点1500多个、运销大户有3500多户、营销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销往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50万吨以上,稳定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西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定西干部群众都清晰地记得,早在2012年9月20日,由省农村信用社自主研发的又一款支农特色信贷产品“金薯宝”信贷业务暨“飞天金薯卡”特色银行卡在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正式启动和发行,标志着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面又多了一款产品,添了一项措施,增了一种方式,传了一份喜讯!体现了甘肃农信社“植根陇源,情系三农”的真情实感。
省联社主任王广平介绍,“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是省联社继“陇药通”、“惠企通”和“惠商通”等特色信贷产品研发推出后,又自主研发推出的一款极具地方和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该产品的研发推出,将进一步拓宽辖区马铃薯特色产业种植经营户的融资渠道,增加改进融资方式,“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可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有效解决广大马铃薯经营户的融资困难,是进一步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富农惠农信贷产品。“飞天金薯卡”是省信社依托“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推出的具有银联功能的银行卡,实现了将一定额度的“金薯宝”授信金额与“飞天金薯卡”绑定,客户可通过农信社营业柜台、自助设备、网银等方式自主用信的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首款特色银行卡,是一款即具融资功能、又具支付结算功能的特色品牌银行卡,该银行卡的推出,可进一步丰富农信社银行卡及相关业务种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客户多样化的金融业务需求、实现农信社“金融超市”的效应、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的长足、快速发展。
“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含有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保证担保贷款、抵押担保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该产品是为不同客户“量体裁衣”的特色信贷产品,“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实行先授信、后用信的办贷流程,所有“金薯宝”贷款都在授信期限与额度内,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自主用信、方便快捷”的贷款方式,客户不但可按需用贷,增强用贷的自主性与便利性,而且可通过农村信用社的自助设备、网银等平台自助办贷,改变了传统的“贷款必须跑银行”的方式,是贷款方式上的一次跨越性的变革与创新!
自“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发行以来,定西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的点赞,“金薯宝”谱写薯都新篇章。有了信用社“金薯宝”特色信贷产品和“飞天金薯卡”的支持,我们发展马铃薯产业、增收致富了决心就更大了、信心就更足了!
引导扶持走产业化之路
“对于定西的老百姓来说,种土豆已成为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农信社要持之以恒用实际行动来践行面向和服务‘三农\’的定位和责任。”定西农商银行负责人的话,更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近年来,定西农商银行围绕延伸马铃薯增值产业链,扶持种薯培育、淀粉加工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马铃薯基地+种植农户”为主的发展模式,着重培养和壮大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培育、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农商行累计投放贷款2.77亿元,重点扶持了薯峰淀粉公司、宏煊淀粉公司、陇峰淀粉公司、博瑞淀粉公司等大中型淀粉加工龙头企业,促进这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带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升级增值,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创造了有利条件。
“之所以薯峰的产销经营规模能迅速发展壮大,全靠农信社的贷款支持。”定西薯峰淀粉公司负责人蒲海玉说。
蒲海玉清晰地记得,薯峰淀粉公司从创业之初就受惠于农信社的几十万元涉农贷款支持。
定西薯峰淀粉公司是农信社授信为AAA级的一家民营企业。多年来,在农信社的帮助下,薯峰淀粉公司围绕技术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扩大生产能力,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薯峰淀粉公司拥有1条年生产2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和1条年生产3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及变性淀粉生产线。
为了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农信社围绕建立与农民的联结利益机制,在基地建设上建立了完善的“农信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每年通过与各乡镇产业基地、种植大户,采取上门服务,推广“金薯宝”惠农贷款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种植基地,使农民增产增收得到了实惠。
内官营镇崖湾村农民赵怀龙在农信社有“金薯宝”贷款30万元。从十几年前开始,老赵一直从事蔬菜及洋芋运销。在农信社的“金薯宝”惠农贷款支持下,赵怀龙建起了马铃薯储备库500平方米,各类资产达115万元。说起自己这几年的发展里程,赵怀龙对信用社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自从信用社开办了“金薯宝”贷款以来,极大地方便了像赵怀龙这样一批运销大户,他的亲身感受是农信社的涉农贷款更加方便快捷,因为有了信用社给予的授信,能解决运销户短、快、急的一些流动资金需求,让他在经营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市场,需要优质且多样的马铃薯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薯条,马铃薯粉条、粉丝、淀粉、变性淀粉等多元化马铃薯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商品化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目前定西市年产马铃薯超过500万吨,商品化率达到80%。
面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信社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思路。杨禄文表示:“安定是个农业区,农村就是我们的主阵地,农业就是我们的大项目,38万农民就是我们的客户源。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扶持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是我们农村信用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安定区采访,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农信社人的这份责任感。
为了在信贷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农信社要求员工人人争做“农业专家”,个个成为产业内行,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金融服务。为此,农信社专门成立了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信贷员经常深入种植基地、农贸市场、加工企业和农户家中,多方了解信息,捕捉市场商机,寻求有效支撑点。
定西农商银行的一位信贷员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他所经历的信贷故事。
过去一直从事购销马铃薯生意的农民周来喜,前几年决定上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虽说他自己手头有些积蓄,但要办起淀粉加工厂,资金缺口还很大。周来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农信社提出了贷款申请。其实,凤翔信用社的信贷员一直就在关注周来喜的经营情况,对其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早有了解。信用社按照区联社支持马铃薯产业的贷款政策,迅速受理周来喜的贷款申请,并帮助做好贷前调查和信用等级评定,很快为其给予900万元金薯宝贷款扶持。在凤翔信用社的支持下,周来喜创办的定西宏煊淀粉制品公司如期挂牌生产,并逐步迈上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的发展路子,还解决了周边地区大量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去年底,该公司销售收入达5200万元,税后利润达到400万元。如今,周来喜和他的宏煊淀粉制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大户。
每年,在马铃薯播种和收购的关键时期,农信社的员工放弃节假日休息,深入农户和洋芋加工企业摸底,了解资金需求。周来喜感激地说,农信社的三农贷款真是“雪中送炭”、“雨中送伞”!
“马铃薯产业化的提高主要源于涉农贷款的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定西农办一位负责人表示。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有了农信社的涉农贷款,安定区的马铃薯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竞争力明显增强。去年,安定区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给农民带来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8%,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今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占到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县(区)。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辐射千家万户、促进城乡互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安定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人们亲切地称,土豆变成了“金蛋蛋”。
阳光信贷映亮龙头企业
天缘齐马铃薯购销专业合作社是会宁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最早的一家合作社。该合作社从成立至今累计得到“金薯宝”信贷130万元。在农信社的扶持下,该合作社建成脱毒种薯组织培养室825平方米,贮藏窖5000吨,吸纳社员3000多户。多年来该合作社专注于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夏波帝”的订单种植,累计繁殖其原种2.5万亩,一级种13万亩。成功繁育了克星1号、克星6号、青薯9号等菜用马铃薯,并在全县28个乡镇推广种植。目前,该合作社指导农户种植的良种,可供当地38万亩旱地马铃薯种植,平均每户按4亩算,收益农户达9.5万户。在“金薯宝”的支持下,该合作社现已发展成为马铃薯育种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产业确定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该县每年种植马铃薯100多万亩,产量150万吨,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二。目前,马铃薯产业已是该县的战略主导产业之一,总产值达10亿多元。有了农信社的信贷支持,该县按照建设“马铃薯产业大县”的目标,在科学种植、加工、营销马铃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建成了三大马铃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19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年可加工转化鲜薯60万吨,其中省级龙头企业祁连雪淀粉工贸公司精淀粉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了3万吨,精王淀粉年设计加工能力为1.5万吨,以及永康淀粉公司、恒星淀粉等都具有强大的龙头带动作用。
其实,“金薯宝”信贷助力会宁县马铃薯产业规模发展是全省农信社实施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
为了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省上相继出台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甘肃省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
马铃薯产业资金需求主要包括收购、加工资金需求和农民生产资金需求。贷款具有季节性明显、时限要求急、需求额度高、使用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通过充裕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群众可以放心交售,当场领取现金;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敞开收购原料,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扩大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为了简化规范信贷流程,推行信贷公开管理,全省农信社通过公开服务流程、推行限时服务、加强人员管理等措施,积极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信贷阳光操作“绿色通道”。同时增加了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公示内容,对信贷业务评级授信、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流程管理实行阳光操作。对中小微企业、信用户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尤其对信用共同体贷款、联保实体贷款、个体工商信用户贷款等优质贷款户实行利率优惠,集中授信,现场办贷,真正实现让利于民,让利于企业。截至去年12月,全省“金薯宝”贷款累计发放8673笔7.33亿元,有效解决了马铃薯企业和从业者的贷款难题,促进了马铃薯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有了“金薯宝”信贷支持,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品牌化经营初现规模。目前全省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其中3个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4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1个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制订颁布了《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定西市还制定了《定西市无公害马铃薯质量安全标准》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同时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基地初步建成。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生产等四大优势生产区域,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定西市,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1/3左右,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还有天水、陇南、平凉、庆阳、临夏、白银等地。甘肃省已建成年生产原原种9亿粒、原种生产基地7万亩、一级种薯生产基地60万亩、二级种薯生产基地40万亩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1000吨原种贮藏库20座,1000吨一级种薯贮藏库245座,1000吨生产用种薯贮藏库195座,脱毒种薯贮藏能力达到46万吨。
近年来,“金薯宝”信贷还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企业改造升级,全省已建成了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2000多家。全省马铃薯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其中年生产精淀粉能力60万吨、全粉年生产能力5万吨、速冻薯条生产能力3000吨、变性淀粉生产能力2万吨,通过马铃薯加工实现增加值4.2亿元以上。随着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众多民营企业家投资生产经营脱毒种薯,种薯繁育逐步向微型化、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已形成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脱毒种薯种业公司等形式的脱毒种薯生产经营主体。全省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经营的单位有80多家,年向外省销售原原种3亿粒以上,原种2万多吨。特别是定西市爱兰马铃薯种业建立种薯生产基地1万多亩,年产脱毒微型种薯1.5亿粒以上,年销售脱毒微型种薯数量超1亿粒以上,原种7000多吨。
小土豆铸就陇薯品牌
当前国家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工程,给作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的甘肃带来了新机遇。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扶持,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已基本建立、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率和单产不断提高、马铃薯加工能力稳步提升,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定西农商银行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着力把马铃薯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优势产品来培育。集中优势资金与规模,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农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龙头淀粉加工、贮藏、运输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重点支持马铃薯的优质薯种繁育、种植、收购、加工、贮藏、贩运以及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促进马铃薯产业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型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以“金薯宝”和农户小额信贷为依托,对马铃薯种植户贷款实行“两优一简”措施,即优先发放贷款,优惠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从而积极扶持农民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春耕前,农商行的信贷员们总是格外忙,他们纷纷进村入户,详细调查了解农民种植马铃薯的资金需求,及时投放种植马铃薯所需的化肥、良种等生产方面的贷款。几年来,定西农商银行发放马铃薯种植贷款累计达到12.63亿元,解决了农户扩大马铃薯种植的资金需求,促使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去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28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8。同时,农商银行还与当地政府紧密配合,支持各乡镇建立5000亩以上的马铃薯示范基地;并在内官、高峰等乡镇建立了6.86万亩的高产创建基地;还在香泉、杏园、宁远等乡镇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1万亩,基地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目前,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最大的县(区)。“没有农商银行的支持,安定区的马铃薯种植规模就没有这么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就没有这么快。”这是安定区委、区政府对农商银行给予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经过多年努力,安定区在马铃薯精深加工、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商品薯标准化种植以及马铃薯仓储物流和品牌营销等方面已走在国内前列,马铃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2014年,安定区共种植马铃薯100.28万亩,平均亩产1913公斤,总产量192万吨。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新建储藏窖351座。外销鲜薯占营销量的75%,淀粉企业收购加工薯34万吨,加工淀粉5.1万吨。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而农民增产能不能增收的瓶颈恰恰就在价格和销售上。经过多年发展,安定区马铃薯种植规模上去了,马铃薯商品率达到70%以上,销售环节就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商银行正是抓住了农民增收的关键,与安定区马铃薯协会紧密联系,大胆探索“协会+经销户+银行”的信贷支农模式,大力扶持协会评定的星级马铃薯经销户。近年来投放马铃薯运销贷款共计3.7亿元,确保马铃薯收购资金充裕,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而且稳定了市场价格,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为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地方政府提出了“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农商银行因势利导,发放马铃薯贮藏窖专项收购贷款9700多万元,支持安定区共建成恒温贮藏库8座,贮藏能力5.28万吨;自然通风式贮藏库660多座,贮藏能力5.5万多吨;窑窖群1190间,贮藏能力13万吨;小窑窖9.9万眼,贮藏能力31.9万吨,全区鲜薯贮藏能力达到65万吨以上,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千家万户小窑小窖”的贮藏体系,实现了旺吞淡吐、均衡上市,有效规避集中上市形成的价格低谷,延伸销售季节,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延伸增值产业链,扶持种薯培育、淀粉加工企业健康发展,定西农商银行按照马铃薯产业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马铃薯基地+种植农户”为主的发展模式,着重培养和壮大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培育、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2.77亿元,重点扶持了薯峰淀粉公司、宏煊淀粉公司、陇峰淀粉公司、博瑞淀粉公司等大中型淀粉加工龙头企业,促进这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带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升级增值,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创新信贷产品,提供“接地气”式优质信贷服务,该行通过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问题。截至去年,定西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金薯宝”贷款2794笔,金额31484万元,其中:马铃薯种植贷款2335笔,15177万元;马铃薯收购贩运贷款308笔,7700万元;马铃薯加工贷款5笔,6400万元;其他马铃薯产业贷款146笔,2207万元。发行飞天金薯卡17523张,卡内存款余额7960.88万元,通过飞天金薯卡发放贷款31484万元,授信金额72547万元。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与结算服务,带动了辖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马铃薯产业实现新跨越
小暑时节,当定西的洋芋开花争艳时,地处陇南文县的农民群众正在忙碌地收获冬播洋芋。
近日,文县万亩冬早播马铃薯喜获丰收,农民在田间忙碌着采收、分级、装袋,个个喜笑颜开。一袋袋马铃薯整齐堆放,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经农技人员现场测产:冬早播马铃薯示范点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冬早播马铃薯是文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保证马铃薯获得好收成,该县农信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信贷支持引进马铃薯良种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今年该县马铃薯播种面积13万亩,同时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百姓点赞:“洋芋收成好,全靠金薯宝!”
其实,在全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农信社创新研发的“金薯宝”信贷将普惠金融服务贯穿于始终。在经历了近几年的耕耘培育后,“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终于有了在全国市场打得出、叫得响的特色支柱产业。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崛起已逐渐形成的区域“块状经济”,为全省特色产业的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
走进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定西市安定区,田间地头芋花争艳,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蓝天马铃薯产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员工们正在抓紧调试生产设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马铃薯收购、加工旺季。今年,该公司着眼于打造全国薯类清洁能源示范企业,引进先进核心设备和先进核心技术,充分利用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料,变废为宝。目前,蓝天公司已建成12万吨马铃薯精淀粉改扩建项目及2万吨醋酸酯变性淀粉项目生产线,今年计划加工马铃薯12万吨,生产淀粉2万吨,年销售收入1.7亿元,创利4000万元。
为有效解决企业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蓝天公司成立了福景堂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会员无偿提供资金支持,配套良种、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采用订单收购,最大限度保障农民的利益。该公司在新集和鲁家沟2个乡镇建立了总储藏量3万吨的原料收购库,累计贮藏能力6万吨,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马铃薯,让利于农民。
为了把精深加工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农商行投放信贷坚持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全面推进淀粉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联合重组,努力推动马铃薯加工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目前,该区有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现有精淀粉生产线8条,全粉生产线2条,变性淀粉生产线6条,薯条、薯片及薯制品生产线2条,水晶粉丝、粉皮生产线3条,圣邦布兰卡通用墙漆生产线1条,马铃薯制品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7.07万吨。去年,全区共加工生产各类马铃薯产品近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8亿元。
从过去粗放式生产到如今集约式经营的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马铃薯之乡”到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金薯宝”信贷孕育薯业新希望,打造薯业新高地,助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农信社的资金支持,安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商品薯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基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呈现出集群式、系列化、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马铃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附加值不断提高。随着“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步伐的顺利推进,该区相继注册了“新大坪”“陇中大坪”“鲁家沟”“金大地”等10多个马铃薯及其衍生品商标,主打原产地认证、绿色A级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定西马铃薯产地商标四个共享品牌。“定西马铃薯”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信普惠“金薯宝”,从此陇原芋花香。
随着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和加工能力的提升,薯产业已成为全省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金薯宝”信贷正在稳步推进全省马铃薯产业规模化经营,惠农信贷已助力建成一定规模的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100多户,年加工鲜薯能力超430万吨;建成马铃薯批发市场10多个,马铃薯购销网点1500多个,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50万吨以上;每年由农业部和省政府主办的马铃薯博览会,打响了甘肃马铃薯品牌。
省联社理事长雷志强坦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不仅标志着普惠金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大众。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服务可得性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富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忆往昔小土豆砥砺前行铸就陇薯品牌,看今朝大产业转型升级再谱薯都华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普惠金融举足轻重,看似不起眼的马铃薯也蕴藏着大文章。“金薯宝”正在助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陇原人民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坚实的跨越步履。
新闻推荐
流程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过程有监管 临夏州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常态运行模式
特约记者苏逢春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以来,临夏州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流程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过程有监管”的大病保险运行模式开展工作,有效破解了大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截至...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