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再显真情 为民富民又结硕果
——甘肃省地税系统2013年双联行动回眸
崔伟栋 雷阿婧
2012年初春,一场声势浩大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陇原大地拉开了帷幕。地税系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广泛动员、周密安排,形成了上下齐抓、内外共管、局乡联动、干农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使省委下达任务的22个县52个村,以及市州和县(市、区)同级政府下达任务的41个县及嘉峪关市、兰州经开区的85个村的双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3年以来,全省地税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各项要求部署,在充分总结去年双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领导,各负其责,三级联动,合力推进”的总体思路,继续围绕“六大任务”,着力打造“三大工程”,在务实和创新“两大要求”上下功夫,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迅速,资金筹集上多措并举,措施落实上狠抓执行,全心全意为民富民,真心真意帮民解忧,不断推进全省地税系统双联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学习中突出一个“真”字,真学真干,真心为民,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到双联行动中去。
认真学习省委对双联行动的任务部署及要求,深刻领会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等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把握双联工作要点、紧跟省委步伐不掉队的前提和保证。在双联行动中,我们对省委在双联行动不同时期的文件、制度和领导讲话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要求,积极研究地税实情,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措施,确保了工作开展有依据,行动方向无偏差。教育系统内联村干部明确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转5版)
(接1版)要坚决树立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要自觉投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行动中去,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当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当好纠纷排查化解的调解员、当好民声传达的信息员、当好技术技能的指导员,千方百计让群众的脑筋活起来,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让农村的面貌靓起来,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这项行动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
在调研中突出一个“深”字,深入群众,深刻思考,确保在准确分析村情民情的基础上推动发展。
全省地税系统特别是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深入双联点及帮联户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力求在摸清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准制约群众发展的突出问题。省地税局局长吴仰东将双联行动走访调研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查民情,解民忧,省委下达任务的22个联系县已经全部走遍,亲自撰写了以《甘肃省地税系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认识与思考》为题的调查报告,发表了以“把双联工作与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广接地气、倾听民声,服务基层、多办实事”为主题的系列讲话,为了进一步摸清村情、掌握户情,省地税局8位地厅级领导干部于去年7月份带领29名工作人员分赴白银、平凉、定西、临夏、天水、陇南等10个市州开展双联调研,通过与市、县、乡(镇)、村四级党委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走访特困户等多种方式,对双联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调查。同时,认真组织并集中开展了“双联再深入”活动,进一步理清了双联工作思路,明晰了帮扶任务要求。
在建设上突出一个“通”字,通电通水,通桥通路,积极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做好基础设施项目推进。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项目来带动。针对帮扶地的实情及亟待解决问题,地税系统选准项目投资方向,制定发展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安排地开展了一批项目建设。2013年全系统共自建、协调联系项目134个,计划投资10481.7万元,现已完成101个,实际投入资金6352.87万元。积极联系省、市、县农电部门,争取项目资金380万,为5个乡14个村争取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电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村中8000多人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修建、硬化村社道路23条,47.6公里,建设桥梁4座,解决了21个村2万多人出行难的问题;修建人畜饮水工程8处,解决了9个村5000多人吃水难的问题。完善了5个行政村村委会建设,为帮扶村修建文化广场、长廊、活动室7处,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助推了帮联村社的发展。
在产业上突出一个“特”字,特性突出,特产丰盛,走促农增收的区域特色发展道路。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对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全系统帮扶的137个行政村遍布全省各个市州,较为分散,各县各村的具体情况也千差万别、形态各异。如何和群众一起,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努力在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是双联行动的关键所在。经过认真思考,科学分析,地税系统立足各地村情、户情,帮助联系村培育、扶持了一批富民产业。一是发挥种植业优势。如:在平凉市庄浪县山集村帮助农民实施科学化果园管理1000亩;帮助仇沟村新建苹果园1516.2亩,搭架防雹网15亩,开展果业技术培训,高标准完成了千亩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在酒泉,投资13万元,为瓜州县程家庄村、肃州区三墩乡三墩村搭建“果蔬温棚”,预计每棚年纯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基地。在陇南,投资10.5万元在武都区琵琶镇龙潭村推广3万株优质核桃树栽植,脱贫计划中的特色经济林果区已初成规模。在张掖市民乐县建设500亩板蓝根种植基地和1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项目。二是积极发展养殖项目。如:在定西市安定区积极实施“投母还羔,滚动发展”养羊计划,已向联系村内官营镇中河村、文昌村、大庄村三村60户农户投放基础母羊129只,投入资金15.48万元。在白银会宁县新添乡回河村、河村、老君乡谢岔村3个贫困村鼓励帮扶村户发展生猪、肉羊、肉鸡适度规模养殖;筹资5万元在八里湾乡李家湾村开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业试点,协助其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培养种养大户典型,尽力帮助联系和拓宽销售渠道,力求逐步形成“合作社+农户”等养殖模式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从而带动帮扶村户发展畜禽养殖的格局。
在帮扶上突出一个“实”字,实心实意,实干富民,于真帮真扶中见真情出实效。
双联行动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不是务虚而是务实,不是搞形式而是真作为。在帮建项目和发展富民产业的同时,地税系统始终不忘为困难群众帮办实事、惠民生,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2013年全系统累计为帮扶村户捐赠化肥3240袋、地膜4860斤,价值40多万元;为联系村户捐助种子和树苗等生产物资,价值30.8万元;为帮联村捐赠铡草机3台,价值3万多元;为村民捐赠玉米籽10吨,购置其他类种子、苗木等共计9.4万元。为了让帮扶村户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地税干部的真情实意,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广泛、深入、持续的送温暖活动,先后为联系村户捐赠衣物1021件,捐赠小家电84件;为孤寡老人、五保户、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价值10万多元的米、面、油、茶叶等慰问品;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慰问金3万多元,协调低保及特困补助6户,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
在培训上突出一个“教”字,教以育人,教以技能,致力启迪思想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教育是一条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极好途径。2013年,地税系统在双联行动中,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环境,提升办学质量。全系统先后为帮联村学校及在校学生捐赠图书3652本、文体用品366套,价值21.7万元;捐赠营养包737份,价值7.37万元;捐赠桌椅306套;为53名家庭苦难学生提供就学资助4.8万元。同时,为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用先进、健康的文化思想促使村风民风的转变,从精神上、思想上达到“扶志”的效果,地税系统围绕致富技能,先后举办集中培训34期,培训村民2372人次,邀请专家现场指导41人次,捐助赠送科技资料2万多份。
全省开展的双联行动是一次能及时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勤政爱民,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甘肃地税人将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双联行动的各项要求部署,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在培育产业上下功夫,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注重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和活力,更积极、更主动、更高效地推进双联行动不断开创新局面。
新闻推荐
临夏市神韵砖雕有限公司已成为当地砖雕龙头企业临夏市神韵砖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砖雕师傅在认真作业。该公司已成为当地砖雕龙头企业,不少作品被省内外多家陈列馆征集收藏。本报记者张子恒...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