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中央媒体关注“人大代表在行动”

来源:甘肃日报 2013-10-08 08:27   https://www.yybnet.net/

中央媒体关注“人大代表在行动”

编者按

2012年初开始,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这是举全省之力开展扶贫攻坚的一次总动员。

双联行动启动后,省人大常委会立即号召开展双联行动“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全力投身双联行动,扎实开展帮扶活动。据统计,共有约6.2万名人大代表参与活动,联系帮扶贫困村8600多个、贫困户8.1万多户。

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受到全国人大的关注。今年8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晔晖带队到甘肃省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代表工作尤其是对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途径的有益尝试。为此,9月下旬,全国人大新闻局领导带队,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到甘肃省进行专题采访,在深入走访甘肃省兰州、临夏、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等市州后,中央媒体记者们感触颇多,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现予刊载,敬请关注。

好的做法要长期坚持

好的做法要长期坚持——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毛磊

本报记者 胥廷辉

在甘肃短短一周的采访中,毛磊深切地感受到正在全省开展的“人大代表在行动”既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代表作用、服务人民、助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聚集中心任务、丰富代表活动、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

毛磊说,目前农村的贫困面非常大,相当一部分群众还徘徊在贫困线上,随时可能会因病、因学、因婚等原因重新陷入贫困,不可能在短期内一次性扶持起来,所以,“人大代表在行动”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坚决杜绝轰轰烈烈起步、匆匆忙忙收场的现象。

毛磊认为,“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这是对各级人大组织能力和工作作风的检验。活动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不下达任务,不提硬指标,不能“拉郎配”。在扶持生产、生活救助、帮办实事方面,要考虑人大代表的经济承受能力,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就干成什么。

“这项行动还需要搭建符合各层面、多层级代表活动的载体,创新代表工作方式,丰富代表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大代表的整体效应。努力使各级人大代表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身份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势利导,打造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真正做到各尽其责、各展其长。” 毛磊说。

总结经验 让双联行动更高效

总结经验 让双联行动更高效——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马闯

本报记者 沈丽莉

伴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马闯感受到通过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生动实践,可以助力甘肃省在未来7年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马闯说,我们走访了兰州、临夏、定西等多个地区的贫困村镇,看到了很多人大代表在坚守基层,积极投身双联实践,主动为联系村户分析贫困原因,找路子、定计划、选项目、输劳务。科技界代表积极为群众提供发展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等方面的信息、技术;企业界代表帮助农民发展农合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蔬菜保鲜、加工、运销等后续产业,并提供用工信息、岗位;农民界代表为贫困群众联系地膜、化肥、良种等农资,帮助联系户群众解决生产方面的实际困难。“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既是对双联工作的促进,也敦促代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深入群众听取民意、解决困难。

采访中,马闯发现有些贫困户没有再生产的能力,很难通过帮扶致富,他们更需要的是直接的帮助、补贴;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应该通过给他们技术、政策,让他们致富。各地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更加高效地让这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做了朴实又扎实的工作

做了朴实又扎实的工作——访《法制日报》记者 于呐洋

本报记者 沈丽莉

于呐洋并不是第一次走进甘肃,但这一次的采访带给她的感受却与以往不同。甘肃人大代表在双联行动中所做的朴实又扎实的工作,让她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于呐洋采访了兰州、定西、临夏等市州开展双联行动的情况,各地人大代表坚持“输血”与“造血”、“治穷”与“治愚”相结合的原则,从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两方面入手,着力开展宣传惠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兴办实事为民解忧等多方面帮扶,使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改观。道路通了,百姓喝上自来水了,危房换成新房……一系列改变彰显出双联工作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

于呐洋认为,甘肃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核心,把帮眼前与管长远、强班子与提能力、补短板与彰优势、找路子与鼓腰包、凸亮点与带全面紧密结合起来,把定规划与抓落实、夯基础与育产业、活资金与破瓶颈、抓项目与引技术、搞培训与转劳力、扶智力与壮财力紧密结合起来,办成了一大批实事,解决了一大批难题。

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人大代表就在身边——访新华社记者 石昊

本报记者 沈丽莉

经过近一周的密集采访,石昊被各级人大代表在艰苦环境中倾听人民呼声、解决群众困难的诚心、恒心和责任心深深打动。

他说,在一路的采访中,他透过基层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看到了甘肃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的真实形象,各级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在行动”为平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投身到甘肃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洪流中。

石昊认为,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调整,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诉求越来越多。甘肃的这次行动载体是联村联户,目的是为民富民,搭建沟通群众感情、倾听群众呼声的“连心桥”;搭建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的“大平台”;促进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听百家言、解百家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石昊在采访中感受到,虽然各级人大代表专长各有不同,但服务人民的热情高涨。通过“人大代表在行动”,各级代表不仅解决了人民身边的困难,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人大代表以协助政府扶贫为抓手,更加紧密地联系了群众,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呼声,让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访中国新闻社记者 蒋涛

本报记者 沈丽莉

说到与甘肃的感情,蒋涛在今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报道中就已“生根发芽”。

蒋涛说,此次采访“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他发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制度建设的步伐却走在了全国前列。经过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的号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帮扶活动,在双联行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代表”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变成了贫困百姓可以随时联系到的知心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者。这样的制度创新得到了全国人大的高度肯定,也成为其他省份可以借鉴、效仿的典范。

定西市通渭县一名人大代表说的话让蒋涛记忆深刻。这位人大代表说:“双联行动是促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次重大探索,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一次重大实践,为人大代表增强代表意识、提高代表素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蒋涛在采访中见到了最基层的人大代表开展双联活动的具体实践,看到代表们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桥修路、传授技术、发展产业,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途上留下闪亮的足迹。

蒋涛说,甘肃因这些制度创新而走在全国前列,因这些勤劳人民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职

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职——访《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本报记者 沈丽莉

在连续多日的实地采访中,李万祥对甘肃双联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通过转作风、接地气、察民情、传民意、办实事,甘肃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促进人大代表履职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授民以鱼,不如授民以渔。李万祥看到,从协调筹措资金、落实建设项目到发展富民产业、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从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入手,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出谋划策,寻觅致富创收路。

一系列鲜活的事例让李万祥印象深刻,全国人大代表、定西市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石寿芳,积极稳妥安置受灾群众,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和开展劳务培训;天水市秦州区人大代表、仁和医院院长王廷祥每月给特困户、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

他说,人大代表在行动,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受过帮助的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大代表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神圣职责。

“在这里,我吃到了最好的苹果”

“在这里,我吃到了最好的苹果”——访《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记者 胥廷辉

在远方的客人面前,甘肃省陇东淳朴的农民显得非常热情。当他们捧出自家刚丰收的苹果时,周洪双“品尝”到了他们的幸福。“我很乐意分享他们的这份喜悦!在这里,我吃到了最好的苹果。”周洪双说。

连续几天的紧张工作中,周洪双采访了白银、平凉、庆阳等市的一些乡村。他时时被农村的景象所感染——压弯了枝头的苹果、满圈欢叫的牛羊、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他说:“一个接一个冲击着我的双眼,让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是行走在一个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双联行动正在改变着甘肃的面貌,老百姓正享受着跨越发展的成果。”

在与农村群众的交谈中,周洪双感受到,贫困户都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但光有愿望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更新观念,需要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子和必要的启动条件。一大批人大代表积极联系贫困户,帮助他们梳理发展思路、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不少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先富带后富”的口号,在这片黄土地上正清晰地变成鲜活的现实。

周洪双认为,在人大代表的帮扶下脱贫致富的农民,加深了对人大代表的认同。参与双联行动的人大代表,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提高了履职能力。他们在结对帮扶中,真切明白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深刻了解到各项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这使他们能够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把群众的诉求更多地反映给政府。

一次新探索新尝试

一次新探索新尝试——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刘虹妤

本报记者 胥廷辉

在甘肃采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期间,刘虹妤一路上用相机留下了很多帮扶对象的笑脸。她深深地被这些发自内心的喜悦所感染。

走在新修的村道上,看着新盖的二层小楼,刘虹妤深切体会到了甘肃农村的新面貌。曾经贫困的农民们,在人大代表的帮助下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学习到了新的技术,找到了致富的出路。有的从原本只有两三只羊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只羊;有的从几棵果树仅限自给自足扩展到几十亩成片的果园,并远销外省;有的从原来的小鸡棚发展到现在一年80万元收入的养鸡场。农户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刘虹妤在与人大代表交流中,感受到“行动”中的人大代表充满荣誉感和责任感。“一个人富不算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奔小康。”

刘虹妤说,人大代表们升华了“扶贫”的含义。比如修建文化活动广场,设立农家书屋,开展全村书法绘画比赛,创作村歌等,这都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看到广场上正在打太极拳的村民,看到手里拿着故事书的妈妈和依偎在身边的孩子,她感受到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需要精神慰藉。

改变,正在发生

改变,正在发生——访《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本报记者 胥廷辉

宋识径说,甘肃省正在开展的双联行动,使脱贫奔小康的步伐正在加快。路通了,水来了,思路也来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密切了。如今的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与传统的扶贫模式相比,双联更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自身的潜力。正是因为有了双联,一个贫困的家庭保留了本来考虑砍掉的苹果树,改良了品种,扩大了规模,从他的脸上能看到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在此次采访中,宋识径最关心人大代表是如何参与双联工作?如何以此为平台,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的?宋识径说:“不可回避的是,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一些代表没有太多精力联系群众。”他说,这种状况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中得到了改变。在甘肃,有6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了双联,这一数字占到了全部代表的76.6%。他们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有思路出思路,帮贫困群众尽早实现小康。

与此同时,他们能够了解到基层群众真实情况和对政府的诉求,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议案和建议。

新闻推荐

公告公告中国临夏马来西亚吉兰丹州清真食品与民族用品

公告公告中国·临夏—马来西亚·吉兰丹州清真食品与民族用品交易大会暨“康美杯”全国清真小吃和名宴大奖赛将于2013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在临夏市举办。本次节会由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马来西...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央媒体关注“人大代表在行动”)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