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4月12日讯(记者宋振峰)省水利厅、省抗旱防汛指挥部今天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说,虽然4月3日至5日甘肃省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但这只是对局部地方春耕农业生产较有利,全省旱情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甘肃省大部分地方仍然没有明显降水过程,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据4月11日统计,在甘肃省庆阳、武威、定西、临夏、平凉等11个市州,有66个县区、922个乡镇、9503个村、117.23万户、503.74万人受灾;因旱有97万人、54万头畜饮水发生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113.85万人;作物受旱785万亩,重旱314万亩,白地缺墒1418万亩。农作物死苗面积26.2万亩,需要改种补种25万亩,春播无法下种面积346.8万亩。目前,甘肃省麦田大部分处于返青期,南部已进入拔节期。全省873.3万亩冬小麦中,一类苗占麦田面积的30.6%,二类苗占麦田面积的39.3%,三类苗占麦田面积的30.1%。与3月初相比,一、二类苗分别减少了8个和2个百分点,三类苗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二类苗分别减少了14个和1个百分点,三类苗上升了15个百分点,苗情呈现明显下滑势头。 (转2版)
(接1版)
面对严峻的旱情,近日,中央下达甘肃省特大抗旱补助资金7600万元,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18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在4月3日至5日的降水过程中,甘肃省还积极组织各地抢抓降水时机,集水入窖,补种补灌,最大程度减轻旱灾损失。并组织群众超额完成了34.6万亩顶凌覆膜,累计达到534.6万亩。
在大旱中,全省已建成的3316处集中供水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水、定西、平凉等市先后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庆阳市与扬黄管理局紧急协调供水,盐环定扬黄工程三省区共用工程泵站于4月5日开机,计划至4月底调水180万立方米,可有效解决环县北部及县城共16.5万人3个月的吃水问题。目前,全省抗旱服务队及社会累计投入抗旱设备2.1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3.92万辆次,解决了70万缺水群众的临时吃水困难。各地还迅速开展水毁工程的修复和水利工程的维修检修,最大限度发挥灌溉作用。目前,全省已完成春灌面积368.3万亩。
据了解,下一步,甘肃省将继续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作为抗旱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应急供水预案,组织为缺水群众拉运送水,确保受旱地区群众有水喝、困难群体不断水。同时,将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灌溉计划,并组织抗旱服务队开动移动喷灌设备抗旱浇地,动员群众点浇点种,保春播、保出苗、促返青,最大程度减轻旱灾损失。
新闻推荐
本报平凉讯(记者惠程华)6月9日,平凉市安监部门和崆峒区政府举行“平凉市2013年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推向高潮。连日来,平凉市组成的安全生产督查组分赴各县(区)和工矿企业,通过进...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