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片医: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城关探索实施“片医”新模式,明年兰州城区按户“包干”居民

来源:鑫报 2012-12-10 17:29   https://www.yybnet.net/

以前听过“片儿警”,没听说过“片儿医”,现在有了。10年前,城关区临夏路街道静安门社区居民杨春昆55岁,那时,如果要测血压、咨询一些保健知识等,只有去医院排队、挂号,然后是漫长的等待;5年前,杨春昆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咨询、买药;而现在,杨春昆65岁,再做这些健康保健,只需一个电话,“片医”郭新庆即可上门看病、送药。

大医院一床难求,小医院门庭冷落。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是医疗资源配置失衡。2011年9月,城关区将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全省率先启动片区“片医”责任制管理模式,提出分片包干、主动上门的服务理念,把每个社区按照800户至1000户(约2400人至3000人)划分为若干管理区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片医”的出现,让众多兰州人有了“家庭医生”,初步实现疾病预防在社区、小病解决在社区,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也让人们体会到这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巨大变化。制度创新背后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计划,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将于2013年在兰州市全面推广,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12类43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得以落实。医疗改革从来都是一个大命题。令人感触良多的是城关区“片医”不同于英国的全科医生,也不同于美国的家庭医生。“片医”打破了以往医生坐门诊等患者的模式,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为患者治疗,这其实包含着一种叫做温暖的东西。记者  唐华伟 

“片医”让居民学会健康生活

穿着大褂、背着诊箱……在金城兰州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道流动的风景——统一着装、统一配备的医生和护士们,穿梭于每一个社区、每一栋居民楼,为千家万户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便是“片医”的标准形象。

12月4日下午,临夏路街道静安门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郭新庆穿上天蓝色大褂和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开始了她的例行巡诊工作。郭新庆的出诊包,里面除了必备的血压计、快速血糖检测仪、听诊器等外,还有一份随访人员的健康档案表。   

像郭新庆这样的“蓝衣天使”,有一个新鲜的名字——— “片医”。上门巡诊、做健康教育宣传、帮助患者康复训练……去年9月启动“片医负责制”团队工作以来,城关区的“片医”们经常这样工作。曾经被认为是高档生活方式的“家庭医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城关区片区责任医生制度,由5个指导管理中心负责将辖区3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组建117个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卫人员为配置标准的片医团队,按照人均服务800户、月服务时间不少于10天的标准,综合运用上门随访、电话回访、全科门诊等措施,与责任区内的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形成固定联系服务模式,为社区家庭提供全程预防、保健服务。

“大医院一床难求,小医院门庭冷落。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是医疗资源配置失衡。推行‘片医负责制\’,把基本医疗服务的触角伸向每户家庭,为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可能。”郭新庆认为,此项举措实现疾病预防在社区、小病解决在社区、早期干预在社区、病后康复在社区。

“附近的居民,都和我们很熟了,现在工作起来比以前顺畅多了。”郭医师说,卫生服务站刚开始建居民健康档案,要敲开居民家的门的确很艰难,要让病人信服自己的医术也很不容易。有一次,郭医师到70岁的陈老先生家量血压时,老人比第一次建立健康档案时高很多,建议他开始用药,陈老先生当即说:“不关你事!”面对老人讳疾忌医,不愿服用药物,郭医师不断与老人家人交流。一个月后,老人终于同意用药,且遵循健康有效的生活方式,现在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

现在,老人签约之后,“片医”郭新庆随访时,都教给他和老伴一些防病知识。“以前有病扛不住了才看,小病积成大病,花钱多。现在身体稍不舒服,给‘片医\’打个电话就知道怎么办。”老人说,“片医”让他和家人学到了许多健康生活方式。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优质医疗资源需要向基层下沉。”郭新庆介绍,为此,卫生服务站还签约了4位专家,社区每周都有专家坐诊,居民不出小区即可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片医们也以自己的医术赢得居民认可”

12月6日上午,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间输液室里挤满了人,几百平方米的服务中心竟然让人感到了拥挤。该服务中心主任潘建武表示,自从有了“片医”后,附近社区居民,好多人身体不舒服会先到这里看病。

刚开始,社区片医刚上岗时也曾遭受误解:出诊免费不能获得居民的信任。因为在中国,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好的设备和好的医生都相对集中在大医院,不管人们得的是什么病,哪怕是最普通的咳嗽,都愿意到大医院,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难”的压力。

潘建武认为,看病难、看病贵一定程度上是由无序就医造成的。如果得了小病都往大医院跑,“专家看感冒”,浪费医疗资源,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负担。“片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医生组成。“片医负责制”团队推出后,由于包片服务,“片医”经常到居民家巡诊、发放联系卡、给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居民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医疗帮助。“由于接触多、服务多,居民与‘片医\’关系近了、感情深了,更多的人愿意到服务站看病。”

“‘片医\’经常向我们宣传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确实,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打电话问问‘片医\’,要么就近去卫生服务站。看不了的急症、重症,他们会联系专家和上级医院会诊,还帮忙联系转到大医院,病也耽误不了。”正宁路社区的孙晓丽女士带着孩子看扁桃体发炎。她算了一笔账:同样的扁桃体发炎,到大医院得花费上百元,而在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费用只有三分之一。

“片医”们也以自己的医术赢得了居民认可。服务中心的“片医”们,全都进行过分批次全科培训。而要当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片医”们都在努力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让居民放心地把常见病、多发病交给社区医生治疗。

作为“片医”,自己也有着职业上的焦虑。在社区接触到的病种多、病情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都要涉及到,而医学知识的不全面常常会让“片医”有无能为力的感觉。片医的基础医疗、公共卫生等工作都非常繁重,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但医术也要有提升和支持的渠道,需要有更多水平高、技术好的医生在社区服务,共同提升家庭医生的水平,让居民建立起长期的信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只是提供基本医疗,病人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完病,医生很少再主动去关心病人的后续康复情况,现在医生要对病人负责到底,社区看不了的病,医生要负责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  城关区卫生局基妇科负责此次试点的负责人介绍,片区医生试点除改变了以前基本医疗服务的模式之外,

还让曾经一度“死亡”的居民健康档案再度“活”起来。

城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早建立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健康档案制度,后来逐步扩大到辖区所有居民都建立健康档案,但是由于人力紧缺,一部分普通居民的健康档案更新逐渐被遗忘,沦为“死档”。该负责人表示说:“经过一年试点,这些普通居民的健康档案更新率现在也达到了70%以上。”

“片医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探索”

“这里的居民和片区医生彼此熟悉、信任,医患关系要好很多。”潘建武主任告诉记者。 在潘建武眼里,片区医生不是生了病才会被人想起来。他说:“片区医生更多是要帮助居民过真正健康的生活。”

“片医负责制”赢得了居民赞扬。但潘建武也有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太少,以白银路卫生服务中心为例,6个小组的服务团队要负责70000多居民。

“我们中心6个‘片医\’团队,纳入重点服务监控的有25000人左右,这其中有2000多位老人、1000多人的高血压高危人群、300多人的糖尿病患者,光进行巡诊健康指导都忙不过来。按照规定,全科医生的配比应该是万人六名全科医生,而现在这个比例是两到三名全科医生。电话回答健康咨询、开展“健康大讲堂”、上门服务……每位工作人员都在尽力,但有时感到力不从心。”潘建武认为,充足的高水平的“片医”是这项制度走得更远的关键。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培训力度,继续提高医生诊疗水平,让这项惠民工程走得更远。

目前,试点片区医生随时为社区居民上门出诊,建立健康档案是免费的,常规检查也是免费提供,对于国家规定的307种及甘肃省增补的206种合计513种基本药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零差率销售。潘建武说:“片区真正实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找社区\’。”

怎样才能保证居民能真正享受到“片医”的贴身服务,让“片医模式”长久下去,潘建武主任认为,建立方便快捷的医疗健康平台是重点保障。他介绍说,这项工作初始阶段,“片医”就被要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没有人管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为划区域有责任的服务管理,变过去质量比较差、途径比较少、不方便、百姓不满意的服务、没特色的服务为有特色的服务。居民的认同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同步提高。

“我们还将通过完善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实现服务对象的统计、分类和跟踪。”潘建武表示,今后还要致力于消灭“片医”空白点,细化服务人群,建立有区别的差异化健康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片医”成为社区居民离不开的人,成为居民健康的真正守护者。

城关区“片医”服务不是通过政府强制性指令,也不是通过社保差额报销等经济杠杆,而是让患者自愿做到“小病不出社区”的。可以说,“片医”顺应了今天医改发展的大趋势。

“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可谓是医学发展到今天的一致共识。而城关区“片医”恰恰让社区医生发挥了灌输健康知识理念、影响居民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真正像“片医”一样踏踏实实工作在基层社区,每天出现在基层社区,才能逐步增强民众对社区医生的信任,自发地使患者到基层就医。

新闻推荐

污水横流路面成“冰场”社区及时通下水

污水横流路面成“冰场”社区及时通下水◇记者孙雅彬鑫报讯在木塔巷19号附近住的居民这两天心情不错。因为在社区的协调下,该街巷污水外溢的下水井修理畅通了,大家出行方便了很多...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片医: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城关探索实施“片医”新模式,明年兰州城区按户“包干”居民)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