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康乐新闻 > 正文

西蜂窝寺的重建尚未完工院中的一棵菩提树蓊郁茂盛古寺

来源:兰州晨报 2012-05-11 16:15   https://www.yybnet.net/

西蜂窝寺的重建尚未完工,院中的一棵菩提树蓊郁茂盛。 “古寺无灯明月照,山门不锁白云封”的妙境。 唐贞观年间的残砖断瓦。 原址上出土的石臼、柱础石等物。 精美的唐卡。 “香巴佛鎏金铜像” 《永乐敕谕》

西蜂窝寺,又名“大圣寺”、“宝积寺”、“正觉寺”,位于临夏康乐县境内的鸣鹿乡。寺院高墙耸立,飞檐流丹。它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马家滩关,北有苏土司城。登寺一望,鸣鹿山川尽收眼底。

据考证它修建于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晚16年,是古代陇右著名古刹之一。

“它修建于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晚16年,是古代陇右著名古刹之一。”看到康乐县委宣传部杨永强先生提供的关于西蜂窝寺的材料我大吃了一惊,这是真的吗?

5月8日,记者一行从康乐县城赶往距县城西南20公里的鸣鹿乡,一探究竟。穿过正在逢集的苏集镇,沿着一条乡间公路行进,太子山主峰峰顶皑皑的积雪,绿意盈盈的川地,直到眼前一片茂密的丛林中挑出的一角隐隐飞檐,颇有“深山藏古寺”的韵味,这立刻让我们有了寻访佛山的感觉。

早晨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清新,耳畔不时有悦耳的鸟鸣传来。

一条公路可直达寺院山门。在交通不便的久远的年代,我想去往西蜂窝寺的路一定是羊肠般曲折幽回:时而入密林,时而下箐涧,时而过断桥,时而入破庙,时而枯藤倒挂,时而溪水拦路,把人引入幽邃神秘的境界。而现在早已不用像古人那样苦苦跋涉,但从红尘中脱卸了如山负荷的感觉应该是相通的。

西蜂窝寺的寺门高踞在几十阶石级之上,汉藏两种文字题写的寺名似乎对它的渊源有所提示。

西蜂窝寺现建大殿二幢,山门一座,厢房十余间,重建工程尚未完工,但里院的一棵菩提树已生长得蓊郁茂盛。

从寺门和大殿的彩绘来看,西蜂窝寺应是在原址上重建,形制规模,与我预想中的那种殿宇巍峨的煌煌大寺相距甚远。

寺院值守的几位当地老人陪着记者四处探查。

从他们嘴里得知,眼前所看到的这座不大的寺院来之不易,西蜂窝寺在历史上的命运多舛,建成后被毁,被毁后再建,前前后后居然有四次之多。最近的一次,则是1958年被毁。

老人们的目光纯净而虔诚,相比离山下不远处正在逢集的苏集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而言,古寺对于他们已不仅仅是种信仰的寄托,更多的则是一段人文的沉积,一种文化的遗存,一种情绪的归宿。   

西北民族大学的多识教授为西蜂窝寺题写了寺名。2002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对西蜂窝寺屡次被毁颇为惋惜:”我们已经无法实地看到该寺的历史全貌,这是留给后人的深深遗憾,但从一些残存的文物资料、地方志书中仍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构建历史的轮廓”。

西蜂窝寺的历史人文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印度小乘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诸教派均在该寺留下印迹,并交相融汇。西蜂窝寺是历代帝王眷顾时间最长的寺院之一。从东晋到清乾隆长达1400多年间,代有僧伽册号崇封,颁金赐紫,盛事不绝。两度赐敕寺名、三度颁敕敕建、两次赐赠佛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高僧辈出,出现了昙摩毗、八思巴、端竹领占等许多在佛教界声名显赫的高僧。

西蜂窝寺在从东汉至清同治近1800年间,不断得到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重视和封赏,保持长盛不衰的盛况,这在中国佛教史上也非常罕见。

西蜂窝寺也是甘肃省内藏传佛教各派最先传入的寺院。萨迦派教法于1253年即由八思巴亲自传来(八思巴在1253——1274年间兼任本寺住持);格鲁派教法早于1410年左右由宗喀巴的再传弟子夏尔哇·宗哲仁钦传入;噶举派教法于1086——1096年间由噶举二祖米拉日巴亲自传入;噶丹派教法于1341——1368年间由宗喀巴的经师噶丹派著名僧人达玛仁钦传入。八思巴、端竹领占、班丹扎释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蜂窝寺的院中一角摆放着寺院重建时出土的一些古建筑残件,有当时寺院僧人磨制豆腐用的石臼,也有鼓型的柱础石,其中的一个直径有1米多,可以推测到这只柱础石上的柱子该有多粗。而由这些柱子支撑起来的佛家丛林该是何等的辉煌。

按史书记载,明朝期间应是西蜂窝寺的鼎盛时期,寺院有香巴殿、大雄宝殿、菩萨殿、法王殿、讲经堂(即大隆善)、藏经楼、大经堂(法园)等七座佛殿,以及供奉皇敕、万岁牌、皇赐圣物的朝圣堂。每逢国家大典,皇帝寿辰,地方官员前来朝拜。常住僧人500多,加上附寺,僧人过千。

在西蜂窝寺的厢房中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寺院现存古代文物中,有永乐十年五月初一日永乐帝颁发的《皇帝敕谕》,是国家二级文物;与皇敕同时颁发的“永乐铜印”、“永乐法螺”、“永乐银灯”,也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清顺治九年世祖亲赐的“香巴佛鎏金铜像”,亦是国家二级文物;清康熙十一年所绘的大唐卡、是国家三级文物;还有与大唐卡同时、同师所绘的小唐卡。近年修建中出土了古印度银币、唐代的菩萨造像、宋代遗物“太势至”菩萨流金铜像、10厘米高的铅质佛像、日光菩萨造像,还有乾隆间铁罄一个,道光十年的旗墩石一个,古油盘一扇。除以上十四件古文物外,尚有古文遗存数件:《元世祖赐八思巴诰》三件、《明英宗赐班丹扎释诰》抄件、清圣祖《赐侯只既丹子诰》抄件、《班丹扎释传》、侯赞固录《自明永乐至清同治二十一世主持喇嘛世系》(藏文)、道光二十七年和光绪十七年,狄道州“谕”二件、雍正八年和光绪十二年寺上“告白”两件,嘉木样四世的“任命书”一件。

《永乐敕谕》俗称皇敕,被视为西蜂窝寺的镇寺之宝。为永乐皇帝朱棣十年五月初一所颁。敕长160厘米,宽67厘米,质地为朝廷专用黄纸,右为汉文,左为古藏文,全文307字,中间合璧处盖有“皇帝之宝”印玺。1985年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为真迹。

1919年,永乐皇敕为外界所知后,甘肃军政要人,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张广建、陆洪涛、刘尔炘、邓隆、杨巨川、水梓、牛载坤题写诗文以记其事。为康乐西蜂窝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历史资料。其中刘尔炘所遗留下的墨迹对皇敕由来交待得可谓字字珠玑:“红尘不到处。狄道城西九十里有山,山有古刹曰‘大圣寿宝积寺\’。明永乐时赐名正觉,颁《皇敕》保护之。敕首尾三百余字,历时逾五百年,犹纸墨如新,其收藏之慎可知矣!”

新闻推荐

记者赵野近日由兰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民族

本报讯(记者 赵野) 近日,由兰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民族团结迎新年,耀萱书画义卖展”在敦煌研究院艺术馆举办。据悉,此次画展书画家——原金城关回民中学校长马少南先生的所有作品均...

康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西蜂窝寺的重建尚未完工院中的一棵菩提树蓊郁茂盛古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