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积石山新闻 > 正文

历史尘烟中的临津古渡

来源:民族日报 2017-05-01 10:01   https://www.yybnet.net/
 

临津古渡如今被钢筋水泥大桥取而代之

从临津古渡乘坐一艘古老的渡船去甘肃省积石山县的大河家镇,那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似乎很遥远又似乎是在昨天。那时刚参加工作,比较年轻,对涌入眼里的诸多事物,不懂得珍惜,从临津古渡乘坐渡船到黄河对岸的大河家镇,只当做是休息日的一种消遣和游玩,而对于真正有文化积淀和底蕴的东西,却知道的甚少。对于临津古渡在当时及古时候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所发挥的作用,只了解个大概,没有深度的去思考。而过后的几年里,临津古渡便成了遗忘和漠视许多年的一个景致。 

2016年7月,我从民和去循化,走的是川大(川口至大河家)线路,虽然在此之前也走过这条路,也知道临津古渡上的渡船早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雄伟的钢筋水泥建成的大桥,但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一股对往事的怀恋之情油然而生,二十多年前的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1984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了三川地区的官亭土族中学,官亭地区有土族、回族、汉族等民族,以土族为主。我所在学校里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当地人,下班后或周末休息日都不在学校,离家较远的我们几个年轻人,休息日的去处就是黄河边或者是黄河对岸的积石山县的大河家镇,而到达那里的唯一途径就是乘坐临津古渡的那条渡船。这条渡船既然成了连接三川地区甘青两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输送两地间人员及各种杂物的任务。渡船由两条长长的铁索和两个滑轮带动,两岸边各有一敦大大的石锁控制着铁索。据船上工作人员讲,这条渡船重达16吨,一次可载两辆中型汽车或100人渡河。需要过河的汽车、手扶拖拉机、人力车、马牛羊等都可装在渡船上。 

每次站在拥挤的渡船上,随着铁索的滑动,木船缓缓启动,身后,彤红的丹霞地貌渐渐远去,前方,如血的积石山峦进入视野,耳边传来哗哗的河水声。此时的我,像是处在一幅移动的美丽画卷中。 

后来,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三川地区,但对那里的山山水水,特别是黄河岸边,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临津古渡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无数次,在梦里回到那里,梦里的渡船依然是那时候的模样。 

我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翻阅《民和县志》,对临津古渡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临津古渡是黄河上游一个非常古老而有名的渡口,也称黄河上渡、积石渡。始于汉代,唐宋时期无比繁荣,从汉朝到明、清以及近代,一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西进新疆,南入西藏。历史上东晋高僧法显、南宋时僧人法勇,北魏时比丘惠生及宋云、隋炀帝及唐高僧道宣等,都曾先后取道于此,或往西域、或往印度(经西藏),那时,临津古渡成为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通道。在这条河上,5000多年前,黄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中国第一个王朝——禹夏兴盛起来,立国800年的周朝兴盛起来,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兴盛起来。同样,成就了万世之功的禹王,有了流传千年的大禹治水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的许多古渡里,自古时起,临津古渡就是著名的古渡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那时,羊皮筏子、摆渡船和浮桥,成为渡河的主要工具。 

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时,临津古渡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汉羌各族聚居于此。在隋朝时,隋炀帝亲自出巡陇右、河西地区,亲临前线指挥与吐谷浑作战。从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降伏吐谷浑10万余人,畅通了丝绸之路,密切了内地和西域、西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到唐时,汉藏互通友好,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来往的使者、商贾络绎不绝。北宋熙宁年间,大河家古渡边设有茶马互市的榷场,各族人民和平贸易;明清时期,商贩们从兰州、四川、陕西等地运回丝绸、布匹在大河家销售。由此可见,临津古渡从古时候起在中国的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1949年8月,为解放青海、新疆,王震将军率大军进驻大河家,在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大军从临津渡口顺利渡过黄河,挺进青海。 

1985年11月,中央和甘肃省共同投资450万元,在临津古渡口开工建设大河家黄河大桥。主跨90米,全长161.22米,施工中成功地采用挂篮悬臂浇铸工艺,为全国首例。1988年11月15日竣工通车。大桥如一道彩虹横跨在黄河上,天堑变为通途,古老的临津渡结束了其长达千年的靠船摆渡的历史。 

临津古渡虽然已退出历史的舞台,结束了它的使命,但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所拥有的辉煌与繁荣也是引人注目的。她是祖国悠久历史的一面镜子,是历史的缩影,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临津古渡。站在黄河大桥上,面对给古渡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的如血的积石山峦和彤红的丹霞地貌,我被震撼了。我竭力舒缓着激动的心情,目光所及之处,都在向我讲述着昔日的繁华和喧嚣,还有些许的无奈。红色的山峦与清清的河水相映成趣,曾经的渡口,被一棵棵树掩盖了。那些树,依然在黄河岸边四季的更替中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散发着各个季节里诗意的美。由浅绿、深绿到浅黄、深黄、橘黄,依次在岸边渲染着色泽,书写着流年。 

我怀着虔诚的心,拿出相机拍下了壮美的黄河大桥和临津古渡的旧址,用照片定格今天的变迁,也定格昨天的久远。那曾经的石锁还在,那两条铁索还在。而那石锁,我像是在芸芸人流里找到了熟悉的伙伴一般,紧紧地锁住了我的心,如同我多年前的初见,彼此吸引彼此相惜。虽然,千百年前的丝绸古道上,巍巍积石雄关旁,昔日叱咤风云的临津古渡,如今只留下了两敦不朽的石锁和两条粗壮的铁索,但它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的怀念与记忆。 

临津古渡,是一幅渐渐淡去的图画。她阅尽千年沧桑,摆渡无数英雄,辉煌了几千年的古渡口,因为新建的黄河大桥,从我们的视线里渐渐地隐去,只留下一个古老的名字。一同远去的,还有那条渡船和船上羁旅的行人。古渡头,作为中国水文化的一部分,水因为古渡而古老、古渡因水而缠绵。 

今天,走近古渡,我听见水拍沙岸时如泣如诉的共鸣声和过往车辆的隆隆声,看见斜阳照在水面上的壮美波影。我拂去额前被风吹乱的秀发,以一种忘我的姿态,站在古渡的遗址上,遥想当年我和同事们在休息日赶往渡口,到大河家镇去购物、去改善伙食的情景、那景象是多么的令人回味、难忘。 

临津古渡,是留给世人的一首诗、一幅画,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们享受着古渡的古意,满足着人们怀古的幽情,抒发着对往昔岁月的感慨。

新闻推荐

积石山县全力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本报讯(记者刘刚林)今年以来,积石山县以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督察甘肃省和全州开展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为契机,及时排查督促整改环境污染隐患,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中央环保督...

积石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史尘烟中的临津古渡)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