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和政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精确瞄准搬迁对象,全面聚焦脱贫成效,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努力做到“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推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良好开局,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点燃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新希望。
时至冬日,和政县新营乡三坪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景致如画:宽畅整洁的水泥路面、规划整齐的移民新房、灰白相间的墙体、崭新的垃圾箱、道路两侧的新式路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安置点显得格外俏丽。
搬迁户马金龙告诉笔者,原来在山上住的时候,交通不便,伤风感冒了,看个病很不方便;丰收的玉米,除了肩扛就是用农用车拉……日子实在难过。想搬下来,但是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现在国家给我们扶贫,县乡两级政府在这个河滩修好了房子,新房子的质量非常好。原来山上的房子一下雨就漏水,想出门就要从山顶走下来,腿疼得下不来。现在好了,我到街上去打工也很方便。”马金龙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如何让山区的村民搬得出?新营乡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的重要举措,积极协调城建、土地、财政、农业、电力等部门相互联动,形成合力,千方百计为边远山区农民创造移民搬迁的条件。
新营乡三坪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群众经济收入低,针对这样的贫困实际,2016年7月,县上启动了总投资4500万元、占地108亩的三坪村易地搬迁项目,对三坪村及周边大沟、山城、闫菜坪共4个贫困村10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0户、284人)群众进行集中搬迁,在充分考量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为当地群众修建了小二楼,让长期生活在山区的困难群众真正走出了大山、挪出了穷窝。
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围绕“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目标,和政县着力在发展产业、支持创业、解决就业上下功夫,积极发展产业就地增收,充分利用新营乡安置点地处公路沿线的良好地理优势,修建1500平方米的商铺,让贫困群众自主发展商贸、小手工业、餐饮等后续产业。同时,针对周边群众普遍有养殖的传统习惯,积极争取资金150万元,实施三坪村富民养殖小区,修建羊棚42座,提供给有养殖需求的搬迁户发展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新营乡政府的乡长田辉军表示:“这些贫困户搬迁下来之后,乡上为他们配套修建了一个富民养殖小区,让搞养殖业的群众统一到养殖小区进行养殖,既发挥了群众传统的养殖优势,又有效解决了搬迁点因分户养殖造成的环境卫生差的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告别土坯房,住上新楼房,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还有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笔者来到城关镇咀头村搬迁户邓虎的家里,四方四正的小院规划得十分合理,他告诉笔者,安置点靠近公路、交通方便、服务设施齐全,现在儿子打工的困难已经得到了解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依靠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
县发改局副局长赵建云介绍说,易地搬迁项目涉及全县13个乡镇,从2013年实施开始到现在,搬迁群众有1700多户,国家投资了近8000万,2016年以前的安置点基本建成,今年,集中安置完成了60%的工程量。2016年以前,每户可以自筹10万块钱,从2016年以后,***户自筹1万块钱,剩余的这些钱他们可以用来发展后续产业,县上积极培育养殖、中药材种植、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帮助贫困户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第一次飞天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兴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首次当选党代表的感受,也是两个字——神圣。”18日早晨7时30分许,人民大会堂从东门直通会场的一条不...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