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种植、养殖、林业等三类产业。支持实施覆盖带动贫困户数量多、增收实效显著的百香果、蔬菜和中草药等短平快可持续的规模种植主导产业项目。推广生猪“微生物+全封闭高架网床”等4种生态养殖模式、肉牛肉羊“微生物+饲草料”生态养殖模式和渔业6种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逐步实现养殖“零排放”和“零污染”。发展油茶、玉桂、速生杉等林特产业,并在林下推行养鸡、养畜、养蜂等种养混业发展,实现多项增收。
《方案》指出,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增强带动能力。每个特色主导产业争取引进培育1-2个龙头企业,每个贫困村成立1-2个农民合作社。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办基地,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租赁、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开展“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带动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和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标准化种养,并对接市场和企业开展产品订单种养收购销售,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农民有收益、企业(合作社)能发展。
《方案》要求,完善服务体系,构建科技扶贫网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到贫困村开展***,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技术、新品种和科技创新成果,为贫困户提供全程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同时,落实向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一村一名农技人员”制度,指导贫困群众抓好种养管护和采收加工等。此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发展农产品分拣包装、保鲜储存、加工销售等,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全覆盖。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建立完善的城乡物流体系。
《方案》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来,支持通过入股形式,将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培育发展贫困村村民合作社,具体经营管理村级集体所有或使用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政府划拨补助的资产、资金等,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帮扶困难群众和发展村民公共事业提供经济保障。 (唐 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邓双通讯员谭月琴)今年以来,贵港市多点发力,将“宣传服务”、“关爱”、“健康”、“便民服务”四大惠民“红包”送到流动人口身边。“宣传服务”红包。充分利用元旦、春...
和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