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简)3月18日起,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糖行街一居民旧宅基地发生下陷,至20日已陷成一个面积20平方米、深约6米的深坑。昨日,记者从小董镇政府了解到,事发后,当地国土和政府等部门已介入处理和调查,为确保群众安全,当地政府已要求大坑50米周边的群众撤离。
现象:旧宅基地出现“天坑”
出现深坑的宅基地位于小董镇中兴街居民韦谅的商铺后面。记者现场看到,整块宅基地周围都有民房,大坑就靠在一面废墙边,大坑直径约5米,坑面约20平方米,里面积满了水。记者用一根10余米的竹竿试探水深,周边区域已经有六七米深,中间位置深度难以测量。
韦谅告诉记者,该宅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前老祖宗居住的地方,后来,同族兄弟都到外面工作并居住,屋子年久失修便成一处废旧地方。平时,他们就在上面种点花草和青菜。3月18日,家人发现地面有下陷迹象,考虑到周边都有群众居住,于是,赶紧向居委会和政府进行报告。“当时只下陷一点点,没想到越陷越大,还好到20日已稳定下来,不再陷下去。”
专家:属岩溶地面塌陷
3月22日下午,记者从小董镇政府了解到,接到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安排工作组到现场,拉起警戒,疏散撤离周边群众,并配合钦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专家进行地质勘查。经查,大坑属于岩溶地面塌陷,规模属小型,造成了地面损毁,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据地质环境监测专家调查分析,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几种:其一是该地段地下岩溶裂隙、溶洞等岩溶管道较发育,易形成地下孔洞;其次,小董镇上覆松散土体厚度多在5—10m,覆盖层厚度较小,有利于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第三,小董镇自2016年冬季以来一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急剧降低,致使地下溶洞部分或全部疏干无水,进入2017年春季以后,降雨量增加,地下水位回升,在地下水位的升降活动过程中,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致使地下溶洞顶部塌落,引起上覆较薄地段的土体向下塌陷,从而形成岩溶地面塌陷。
镇政府:将对深坑进行回填
目前,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的各种因素仍然存在,在该岩溶地面塌陷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此,该工作人员称,镇政府除了在大坑周围拉好警戒线,划定危险区域,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之外,还将根据专家意见对塌陷坑进行回填。同时,加强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并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保障春耕备耕有效需求的资金保障工作,和政县信用联社多措并举,多途径、多渠道加强资金组织工作,保证了春耕备耕贷款资金充足。截至目前,各项存款余额16.43亿元,较年初增加1548万元。和政县...
和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