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全株玉米饲草加工技术进入牛羊养殖业环节,使农业与牧业通过科技增效实现了有机对接。农牧优势互补、产业融合多赢的发展格局,突破了产业间的壁垒,在临夏州渐入佳境。记者采访时发现,在“无牛无羊不成家”的临夏,全州各县(市)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建设,逐步融合观光、餐饮、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在临夏州方兴未艾。
来自州农牧局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临夏州牛饲养量.万头,羊饲养量.6万只。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同步,牛羊养殖告别了“靠山吃山”的粗放式散养模式,如今普遍走进暖棚圈舍、集中饲养。那么,有效解决牛羊的“温饱问题”,是摆在临夏州旱作农业区的头等大事。
为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的转化利用率,不断延伸农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临夏州已探索出了一条克服人多地少短板、畜牧饲草供需的路子。据州农牧局统计,临夏州农作物秸秆主要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正常年景下占秸秆总量的%,其余油菜、豆类和洋芋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今年临夏州.万亩农作物种植中,小麦种植面积.万亩,小麦秸秆只有.万吨,而年产玉米秸秆.3万吨,玉米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万吨,基本满足了牛羊养殖所需的饲料量。
农作物秸秆利用除了运用于畜牧养殖业发展,目前国内还有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化等用途。近年来,临夏州农牧工作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临夏州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步伐,推进了节能减排,发展了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牧互补,循环利用,促使临夏州农牧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行秸秆加工——牛羊养殖——有机肥料——作物种植——秸秆生产的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临夏州现代循环农业建设初具雏形,而以青贮全株玉米饲料利用为纽带的产业链条,有效发挥出农牧业资源潜能,实现了一次完美的产业融合。去年全州青贮窖池累计达.6万立方,建设秸秆揉丝打包示范点个,积极发展秸秆饲料专业加工配送中心,建成饲草料专业化饲料配送中心2个,加工裹包玉米秸秆饲料5.4万吨。
记者在和政县采访时看到,农作物秸秆利用可谓“别有洞天”。走进占地多亩的甘肃云发集团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只见座整齐排列的肉牛饲养暖棚,配套有8座青贮池,存栏肉牛多头,基础母牛多头;沼气发电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并网发电,建成容积立方反应器2座,千瓦沼气发电机组2台,年产沼气万立方,年发电.2万千瓦;5万吨蔬菜保鲜库1座,座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内,辣椒、西红柿、黄瓜、草莓等蔬果绿意盎然。
依托青贮全株玉米秸秆饲料链条,云发集团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集饲草料种植、肉牛育肥繁育、牛粪发电、有机肥加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存贮为一体,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了种植——养殖——沼气——发电——沼渣液态有机肥——种植的良性循环发展。据了解,该示范园通过精品生产、展示示范、辐射带动玉米秸秆种植2万亩,带动周边养殖户多家,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据和政县农牧局数字显示,今年该县种植油菜万亩,旱作农业8.8万亩;种植人工牧草3万亩,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9.3万亩;新建青贮池立方,累计达8万立方;秸秆加工利用量达5.万吨,其中青贮玉米秸秆4.万吨,草粉1.万吨;秸秆利用率达%。新改建规模养殖场个,发展规模养殖户户。
(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和政县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这一目标,强化措施,多管齐下,不断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力度,切实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该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成立了残疾人“两个体系”...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