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治理好环境才不会辜负山清水秀的天然禀赋,才能让群众共享“环境红利”。如今,行走在和政县的大街小巷,能深切地感受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带来的变化。
今年,和政县立足打造美丽和政,以“环境塑形象、环境促发展”为主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突击变长期、由一时变日常,形成了县、乡、村、社四级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新格局。
乱停乱放减少了
月日,记者沿该县滨河路前往龙泉广场的途中,只见道路干净整洁,环境改善明显。
龙泉广场地处县城主干道,曾因车辆乱停乱放,被群众戏称为“天然停车场”:广场周边的盘旋路经常被机动车辆占去,逢集日更是拥堵不堪,加上沿路店铺五花八门的招牌和占道经营,看上去一片混乱。记者采访当日,虽然也是集日,但此时的龙泉广场却是另一番“模样”:车辆行驶顺畅,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一切井然有序。县上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还在龙泉广场周边修建了两个停车场,目前已经完成场地硬化,正在安装门禁系统。
司机刘天华说:“我开了年的车,主要是跑短途客运。以前县城的交通秩序真的不怎么样,车辆乱停乱放,经常看到因为刮擦吵嘴打架的人。这次整治交通秩序,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道路也顺畅了。”
该县对县城主街道占道经营、超门店经营、乱停乱放和乱摆摊点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将多个流动摊点安顿到就业市场及环城路。在县城周边三条主要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检查点,重点区域设置了个临时停车场,进一步规范了机动车停车秩序。在此基础上,县城管局投资多万元,购置洒水车、扫路车、垃圾清运车、吸污车、装载机,安排环境保洁员余名,加大了县城卫生整治和清扫力度,由以前的一天一扫变为现在的早晚各一扫和全天候保洁。
“脏乱差”改观了
“严禁在河道和公路两侧倾倒垃圾、污水。”这是记者在该县园区看到的警示牌。园区路地处城乡结合部,也是城关镇、新庄乡、达浪乡的交界,以前这一带是“三不管”地带,路边的牙塘河更是附近群众的垃圾场,河道里常年垃圾成堆。“在这次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我们把卫生清理区域延伸到城乡结合部,为了整治这里的垃圾,县城管局出动了三台大型机械和多名清洁工,共清理垃圾近立方米。”县城管局局长康旭说。
松鸣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以前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也很突出。当记者走进松鸣镇吊滩村时,随处可见保洁员在街道上清扫垃圾,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垃圾箱沿街摆放着,白色的三轮电动车在巡回保洁。“今年,县上在我们村投资万元建成景观垃圾集中收集点4处,购置垃圾箱个、电动垃圾收集车5辆、封闭式垃圾清运车2辆,还给我们村安排了4名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为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奠定了基础。”吊滩村村支书曾学义说。
和康路穿吊滩村而过,是一条通往松鸣岩风景区的快速通道。上煤滩社陈媛媛家在这条路边开农用车修理铺已经年之久,生意还算不错,但路对面的垃圾点,让她很恼火。今年,她的烦心事解决了,乡上在她家铺子对面筑起围墙,修建了一座垃圾台,垃圾也定时被清理掉。
“几个堆堆”不见了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一场美丽乡村的持久战,更是一次精神领域破旧立新的思想变革。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垃圾堆、土堆、草堆等成了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和政县罗家集乡张家山村里没有垃圾点,群众房前屋后乱堆杂物、乱排污水等问题长期存在。自开展环境整治以来,乡上根据实际,对“几个堆堆”整治提出了不占道、不占路,在自家后院或者场院摆放整齐的要求。该村双联单位也积极行动,入户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还为该村修建了两座垃圾台,集中收集清理垃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该村旧貌换了新颜。
如今,一个个如张家山村一样的村庄,组成了美丽的和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祁帆)今年以来,和政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引进和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农机化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今年,该县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以实施《农业...
和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