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同时,按照群众以实物出资的形式,帮助71户群众成立了“和政县仲马家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组织51户群众成立了“和政县仲马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这两个合作社运转良好。仲马家社群众马子强去年以前养羊数量只有10多只,通过合作社的帮助扶持,目前,他新修建的养殖棚里养了30多只羊、3头牛,几天前他还卖出10只羊羔,收入了5000多元。“要不是寇队长等工作队的帮助,我家的养殖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些年,省电投对我们村子的帮扶力度也是很大的。”马子强激动地说。“这几年,在省电投的大力帮助下,我们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了。现在,只要我们把种植、养殖业搞起来,大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没有问题……”马占林如是说。
付出总有回报。2015年,该村脱贫13户,贫困发生率降至21%。2012年—2014年度,省电投连续三年获得了全省双联行动“民心奖”;2015年度获得全省先进驻村工作帮扶队荣誉称号。
山城村:养殖和旅游产业同步推进
新营乡山城村有10个社、222户、1128人,是一个纯少数民族贫困村。近几年,通过省广电总台的帮扶,2015年底,还剩58户群众未脱贫。
去年的***精准脱贫工作中,省广电总台新闻中心记者焦乐来该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这位戴着眼镜,看上去显得有点年轻但睿智的中年男人,谈起该村的产业发展时,思路清晰、滔滔不绝。在经过调查研究以及邀请省上农技专家到该村考察听取建议后,他组织群众开展了“众筹”模式散养鸡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工作。并于今年5月,成功注册了山城村高山生态散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使这个扶贫项目逐步走向了正轨。
“众筹”模式:比如客商给群众无偿提供10只鸡(每只价格20元)进行散养,其中,5只是群众的,5只是客商的。出栏时,群众的每只按50元/只、客商每只按100元/只的价格全部由客商回收,群众只负责散养。去年8月,焦乐动员单位同事及亲戚朋友筹资,5户群众散养了300只草鸡,由于收益好,今年年初散养农户达到了16户,养殖数量达到了2000只。7社群众蔡哈三去年散养了50只鸡,出售后纯利润2500余元,今年他家养殖的数量达到了450只。
山城村虽然处于山区,但周边山峦平缓翠绿,树木林立,泉水清香,3块草场面积有2000多亩,很适合放松身心。为此,自去年以来,焦乐通过微信圈等渠道宣传,并组织了六拨上海、北京、兰州等地的游客到该村游玩,吃住在群众家里。“这儿的环境要比坝上草原好!吃农家饭、睡农家炕,感觉很惬意。”游客们说。他们回去的时候还抢着购买了该村的土蜂蜜、菜子油等农产品。“将蔡哈三、闵吉勒等5户群众的家庭客栈洗漱房间抓紧改造一下,最近几天,还有两拨游客就要到来……”焦乐和村主任闵钰对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信心十足。目前,他们已经征了5亩土地,省广电总台先投入20万元,把养殖+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基地建立起来,逐步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小康生活不再遥远
和政县辖13个乡(镇),122个行政村,省、州、县共有120个单位参与***精准脱贫工作,其中,省上13个单位联系28个贫困村。6月22日至23日,该县召开了2016年省直联村单位协调推进会,观摩学习了13家省直单位的联系点,并交流了精准帮扶工作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好的政策,有了执行者的不懈努力,再遥远的路也将不再遥远,最贫困的山区也将焕发生机,面对眼前的一切,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政县的贫困山村离小康生活不再遥远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和政县不动产权首证颁发仪式在聚兴广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该县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入了全面明晰产权、有效保护权益、维护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的新阶段。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是一项民生...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