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俞树红
12月1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临夏州广河县,沿着兰临高速公路两旁,一个个白色的“大雪球”躺卧在田地里,连成一片,既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又像一颗颗珍珠,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包包,都是在玉米成长到一定时期,用机器把玉米和秸秆一起粉碎打包成饲料草包,在田间发酵1个月左右,就变成了优质青贮饲料。”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介绍。
旱作农业的“二次革命”
如何让旱作农田种出高收入植物,成为广河县几代农民的渴望。
去年,在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广河县大力推广实施粮改饲,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二次革命。”
起初,农民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对订单种植和玉米青贮饲料的认识不高,有抵触情绪。为此,县上专门组织专家进村给农民讲解粮改饲的好处,又对种植饲草玉米的贫困户奖补地膜、种子、肥料,对加工青贮饲料的农民在享受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奖补铡草机、青贮袋,从而激发农民参与粮改饲的积极性。
在农村“三变”改革中,广河县落实“一户一策”,培育“粮改饲”、基础母畜扶贫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促加、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马进福介绍,广河县存栏牛10.5万头,羊120万只,畜牧养殖已经成为促进广河县农民增收脱贫的产业。
政府奖补整村推进粮改饲
2016年,广河县开始粮改饲试点。当时按照贫困户奖补6000元,非贫困户奖补5000元的标准整村推进实施,给农户奖补基础母牛。
截至目前,广河县自筹资金5650万元,撬动民间资金7850万元,在37个贫困村奖补发放基础母牛1034头,已产牛犊6056头,带养牛犊4750头。
对未脱贫户每户发放2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对已脱贫户根据享受扶贫贷款情况,给予1万元至6000元不等的扶贫资金,扶持农民发展基础母畜产业。
县农牧局选择伊泽苑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几个基础母牛养殖基地,从外地统一购进的基础母牛都要在这里集中防疫试养一段时间,待母牛生长平稳后供贫困户直接选购。
今年,县上对每户补助6000元,扶持853户贫困户完成牛羊养殖暖棚修建;筹集资金467万元,为奖补贫困户的基础母牛购买保险,确保在遭受疫病等灾害时贫困户不受损失。
现在,全县贫困户利用扶持资金购买牛11968头,购买羊58426只,全县牛存栏达到10.98万头。羊存栏120.3万只。
贫困村实现养殖合作社全覆盖
在实施粮改饲试点中,广河县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对自己不能养殖的贫困户,托养基础母牛或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不参与养殖农户,享受最低10%的保底分红。
广河县伊泽苑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苏银矿介绍,合作社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采取订单、土地流转等方式种植饲草玉米6030亩,年产青贮饲料3.2万吨,订单流转种植7580亩,以资金、人力、土地和场房等入股参与合作社发展,124户农民成为股东。贫困户入股不种植,一亩地可以分红1200元。
在这里,贫困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母牛超市”、养牛有“托养圈”、卖牛有专人收购。
“母牛产母牛,三年五头牛”,现在全县有2万头母牛,三年后就是5万头母牛,产值可达一个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向母牛身上要工资,让母牛给农民发工资,”发展基础母畜产业前景十分可观,现在十里墩、阳洼庄、何家湾等30个贫困村奖补发放基础母牛7482头,户均一头牛。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介绍。
三甲集镇康家村扶贫异地搬迁的村民住进了高楼小区,但后续产业发展难住了县领导。
“在粮改饲试点政策的推广下,该镇利用厦门东西协作援助资金516万元,按照‘政府投资、集体管理、分户经营、单独核算’的模式,在魏家坪修建标准化圈舍56座,占地46亩,总面积10400平方米,71名农民专门搞养殖。正在新建新庄坪养殖场,建成后可安置164户搬迁群众发展养殖业。”三甲集镇党委书记马良佐介绍。
马良佐说,养殖小区成立养殖合作社,对入驻养殖场的农民只收取1000元的圈舍租赁费,农户享受产业扶持以奖代补政策,单独分户喂养,收入单个结算。
目前,有56户搬迁农民养殖的牛羊入驻养殖小区,年出栏育肥牛800头,出栏育肥羊1.5万只,获利260万元,入驻农户户均获利5万元。全县51个贫困村实现养殖合作社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60户。
新闻推荐
本报临夏讯(记者马琳通讯员幸福)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临夏皮毛系列产品线上销售火爆,临夏特色食品炙手可热...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