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祁玉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中央1号文件又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循环农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而粮改饲料作为两大工作的切入点,目前已经在甘肃省广河、东乡等地全面开展,通过大力推动“粮改饲”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助推了甘肃省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甘肃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粮改饲旱作农业的革命
时节已是深秋,东乡、广河的等地玉米秸秆已经完成收割,在乡间的田野里堆放着打捆成包的青贮饲料,远看就像草原上的羊群,又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地,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除了田间,农户家门外随处可见堆放着整齐的青贮饲料。
“粮改饲是旱作农业的第二次革命。首先旱作农业和养牛养羊是广河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依靠旱作农业促进增收的空间有限,加之玉米秸秆利用率不高,发展畜牧养殖优质饲草供给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群众脱贫增收。从去年开始,我们把粮改饲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介绍。
“还有从环境治理方面来讲也是一次革命,以前每年到了隆冬季节,玉米地里经常会看到焚烧秸秆后浓烟弥漫的场景,农民认为把秸秆烧掉可烧死越冬害虫,还可做肥料,秸秆焚烧是一种利用率最低的方式不会达到土地增肥的效果,又污染了环境。”马进福进一步介绍。
据了解,仅广河县就种植玉米达到36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约为170万吨,如果全面焚烧,对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可想而知。
“粮改饲”让临夏州找到了一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种养一体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控制玉米秸秆污染相结合的“路子”,在全州引发了一场旱作农业的新革命。
东乡县尕东家坡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支部书记马占英说:“粮改饲料确实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以前拿玉米当粮食一亩地收入不到1400元,经过粮改饲后,一亩地亩均收入增加了500到600元,同时还解决了农户饲料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现在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由起初的80头扩大到现在的300头。”
9月底,全省牛羊产业扶贫暨粮改饲现场推进会在临夏州召开,观摩广河、东乡县粮改饲和牛羊产业扶贫工作经验。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在会议上介绍说,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大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饲草料资源丰富,各地都有牛羊养殖传统,加上今年以来发展牛羊产业的利好政策,群众发展意愿强烈,贫困县区政府因势利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将发展牛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来抓,从58个贫困县六大特色产业与“一户一策”对接情况看,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35.15万户贫困户中,有5.95万户选择了养牛、4.56万户选择了养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贫困户选择牛羊产业,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很高。
粮改饲改出产业扶贫新模式
临夏州根据市场需求,要求对玉米全面进行“粮改饲”。广河县“粮改饲”进展最快,目前全县青贮面积达到80%以上,黄贮正在进行中。
马进福还介绍:“今年我县粮改饲工作较去年在规模上、力度上、战略规划上都有巨大的进步和突破,我们政府引导各龙头企业将粮改饲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今年就生产优质青贮饲料近120万吨,预计有50%可外销青海、内蒙古。”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豆卫介绍,今后甘肃省加快打造商品化饲草料生产基地。将以50个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扶持壮大一批饲草龙头企业,规范提升饲草合作社,支持饲草家庭农场,强化饲草行业协会纽带作用,打造一批饲草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带动引导建设商业化饲草料基地,推动饲草料品种专用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商品化,打造现代草牧业,将饲草产业打造成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8日,南山乡在乡政府坝子组织召开南山傈僳族乡“清卡行动”情况通报暨“阳光问廉”坝坝会,全体乡、村、社干...
广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