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能人,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扶一个贤才,拓一个领域,强一番事业。近年来,广河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引才、聚才、爱才、用才方式,想方设法激励各领域人才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广河县转型跨越发展、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的智慧动能。
隆冬时节,走进广河县,马路两旁的玉米地里放置着打包好的白色和绿色袋子,好像一个个“大面包”,这些“面包”其实是牛羊的饲料,是广河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粮改饲”,简而言之,就是把废弃的秸秆变为饲料。
以前,玉米成熟后,有些群众将秸秆堆放在马路两边,来年就焚烧掉,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广河县是玉米种植大县,全膜玉米平均亩产830多公斤,但每亩地平均收入最多只有1000多元。为了充分解决好这个突出问题,广河县全力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粮改饲”,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促加、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目前,全县完成饲草加工9万亩、31万吨,其中流转、订单全贮玉米3.6万亩、加工全贮饲料18万吨,加工黄贮饲料5.4万亩、13万吨。在这些转变和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和支撑。广河县积极从外面引进“粮改饲”专家,培养人才,帮扶农户,使“粮改饲”工作环环相扣,科学发展。
广河县农牧局负责人说:“今年,我们广河县的‘粮改饲\’工作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社会互动的思路,草产业促生了‘粮改饲\’,‘粮改饲\’引出了一批人才,这批人才促生了6个养殖企业和草企业。这些企业引进了一些养殖专家及草专家,推动了全县的‘粮改饲\’工作。”
“粮改饲”工作,使广河县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有效模式,对流转或订单种植达到2000亩、养殖基础母牛500头以上的企业,落实扶持资金100万元,引导群众以土地生产经营权入股养殖企业和合作社,推动土地资源变股权、广大农民变股东。因而催生了恒达牧业等6家规模化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培育起了一批成功企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
伊泽苑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银矿说:“2017年2月,我成功注册了‘伊泽苑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粮改饲\’项目中,我们从自己种植到青贮打包收户,流转加订单共6000多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利用了本地劳动力,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也参加到合作社进行牛羊养殖和饲草加工,这样下来,每天都有130元的收入。”
目前,苏银矿的合作社中牛存栏512头,刚开始饲养的牛再有3个多月就可以出栏。苏银矿告诉记者,青贮、黄贮的饲料,牛羊很爱吃,吃了之后长膘也相当好。今年打包的草不仅够他们自家的牛羊吃,还可以加工订单,卖到四川阿坝等地。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广河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发展电商为突破口,探索***新机制,走出了一条以基地引人才、以人才育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以培育电商经营主体为突破点,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广河经济开发区物资配送中心进行改造,设立广河县电子商务中心,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技术培训、数据分析、网货营销、文化包装、物流快递、项目策划实施等一条龙服务,支持齐聚众创电商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4300平方米的广河县电商创业孵化园。目前,已有23家企业、5家微商团队入驻该孵化园。
高宝庆是一名高级电商运营师,自去年5月份来孵化园后,他开始为孵化园进行整体定位,升级改造。把北上广等地先进的运营模式带到孵化园,对中心的运营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孵化园运营有据可依,更加规范。
高宝庆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孵化园入驻了多家企业,还做了电子商务农村示范项目,有9个乡镇服务站和102个乡村服务点。在广河县商务局的带领下,从去年到今年共组织500人去义乌学习,而且我们还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和无业青年进行各类培训1907人次。”
高宝庆带领记者来到城关镇电子商务服务站。这家服务站,正是参加培训后开办起来的,服务站站长马海鹏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一直在家待业,参加培训后便开了这家服务站,目前,所有系统都运行正常。
马海鹏说:“我参加了淘宝店铺开店、后台运营、产品定位、品牌策划的培训,现在主要做的是伊穆的植物油,售卖种类达20多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淑娴)广河县人社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近日,加大控辍保学宣传力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打击企业和个人雇佣童工的违法行为。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对劝返入学的辍学学生及时编制学籍...
广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