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广河县三甲集镇,恒达众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对刚收割完的玉米秸秆进行打包加工。本报记者史有东摄
思路决定出路。
2015年,临夏州农业又是一个丰收年,玉米种植面积、玉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从秋冬时节到第二年开春,玉米秸秆遍布川、塬、山区,但很大一部分风化、腐烂,甚至被焚烧。
面对秸秆被浪费的现象,州委书记杨元忠对州农业部门和各县市作出指示、提出要求,要积极探索玉米秸秆的转化利用。
仅仅两年,这项工作便在广河县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7年秋,当我们驱车沿着兰临高速行驶,放眼望去,一片又一片玉米地里,一捆捆全株青贮玉米饲草包,既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又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形成了一道道景观。
这不是风景。当记者下车,走到广河县买家巷镇、城关镇、祁家集镇、三甲集镇、阿力麻土乡五个川区乡镇的田间地头,许多农民高兴地说:“玉米曾填饱过我们的肚子,养肥过我们的牛羊,玉米是我们广河人的宝;如今,玉米秸秆又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所以,玉米是我们广河人的宝中宝。”
善于发现商机是广河人的优势,善于引导商机是广河干部的工作作风。
广河县按照州委州政府及州农业部门的安排,动员县域企业家回乡创办“粮改饲”玉米秸秆企业,增加县域经济实力,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春,“粮改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恒达众诚、甘肃腾渊、伊泽园等6家企业成了玉米秸秆利用的领头企业。
10月17日,记者在广河县恒达众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看到,从西藏赶来的那曲地区“高原牦牛养殖公司”的负责人囊乾,率领技术人员来订购玉米青贮饲料。经过一番实地验收,他们决定选购这里的青贮饲料。囊乾告诉记者:“我们认为这里的饲料非常过关,我们先购回去50吨,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大量订购的。”
每年冬天来临时,青藏甘牧区的牧民们,都为牛羊的饲草料发愁,因为缺饲少料,牛羊瘦的瘦、死的死,严重阻碍了养殖产业的发展。广河县畜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牧区群众已经非常看好广河县的玉米秸秆,咨询和前来选购的人每天都有。
记者看到,甘肃腾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在广河川区4个地方昼夜加工生产袋装青贮饲料。公司负责人马国柱告诉记者:“公司今年还在尝试中,已流转土地1000亩,订单1500亩,2500亩的玉米全株饲料估计1万多吨,除部分自用外,大部分已与定西和甘南两地的养殖场签订了销售合同。”
网上销售已经成了广河农民进行贸易交易的主渠道。伊泽园商贸公司通过网上交易,将生产的50吨青贮饲料销售到了深圳。
对每一个公司的创业者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带着回报家乡的想法创办企业,没想到获得了成功。
“粮改饲”工作不仅让企业家获得实惠,更是让广河的农民喜上眉梢。
三甲集镇白庄头村农民马拜克热见到记者滔滔不绝:“今年,1亩地里种出了两亩的庄稼,我的4亩地种出了8亩的庄稼,而且我还少出工少出劳……”他的言谈中充满了喜悦。原来马拜克热的4亩玉米成了订单饲料玉米,他上足了地肥,进行密植,每亩全株饲草出售价格达2000元,原来卖玉米也只有1000多元。
比马拜克热更高兴的是邻家的马占虎,他把4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恒达众诚公司,每亩土地收入1000元。而他和妻子成了恒达众诚的产业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从5月到10月,每月每人还能挣到2000元的工资,这么一算收入,4亩地流转4000元,两人工资能挣2万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广河县订单种植饲料玉米完成1.2万亩,动员企业流转土地0.98万亩,袋装青贮1.42万亩,共计连片种植饲用玉米3.6万亩,完成全贮18万吨。除了将10万吨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本地畜牧业外,剩下的还能外销到周边地区。对此,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告诉记者:“广河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秸秆的利用会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不得了。“粮改饲”工作已经给部分农民带来了实惠,给大部分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粮改饲”工作前景无限,它将助推广河县玉米产业的二次革命。
新闻推荐
留得正气在人间 ——追忆全国政法干警学习的榜样张树俭本报记者 贵富堂
编者按中央政法委7月26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迅速开展学习宣传张树俭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张树俭生前系白银监狱狱政管理科副科长,在工作岗位上的32年间...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