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广河新闻 > 正文

留得正气在人间 ——追忆全国政法干警学习的榜样张树俭本报记者 贵富堂

来源:白银日报 2017-09-15 16:16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中央政法委7月26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迅速开展学习宣传张树俭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张树俭生前系白银监狱狱政管理科副科长,在工作岗位上的32年间,他默默无闻,把人生最辉煌的年月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所忠诚的事业。病逝时年仅51岁的张树俭,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了一名监狱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他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优秀代表。

他是甘肃省多年来被中央政法委号召在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中学习宣传的第一人。

他是白银本土成长起来的监狱人民警察。2016年1月14日,市委发文号召全体党员向张树俭同志学习,市委政法委同时向省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积极推送,2016年8月,省委政法委宣教处成立“张树俭先进事迹宣讲团”,在全省14个市州宣讲张树俭先进事迹。

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因他被中央政法委树为全国政法干警学习的榜样而感到无比自豪,也因再次回忆讲述他生前动人的故事而感到无比悲痛。

“拼命”地把责任扛在肩上

张树俭走了,走得太匆忙了,他留给人们无尽的念想……

“他很‘土\’,黑黑的脸膛,戴个眼镜,像个有文化的‘老农民\’,非常朴实。”

“他常常是一身泥土一身汗味,但讲起法律来头头是道,干起工作来一丝不苟,很有正气。”

这便是张树俭留给与他打交道多年的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和白银市检察院检察官的第一印象。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张树俭长期超负荷、超强度劳作,经常不能按时吃饭,生活规律紊乱,过早地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是面对狱政科大量而繁重的刑罚执行工作,他却像电脑一样能将每个罪犯的情况记在脑海里,“拼命”地把计分考核等重要任务揽在自己身上,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重要责任扛在自己肩上,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白银监狱民警景来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在2013年7月的一次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中,张树俭带领同事办完有关法律手续后,驱车连续4天行程2400多公里,每天只休息不到5小时,分别奔赴兰州康泰医院、广河县买家巷镇、平凉市崆峒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等地,带着3名罪犯一一同当地司法机关衔接,逐个安全送到家中,而他们返回白银时已经很晚了。但是,第二天一早,张树俭如同往常一样依然出现在办公室里,快到中午时有人发现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又犯低血糖了,同事们赶快找来水果糖,拿出饼干让他吃一点,等症状缓解后,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说没事!为此,有同事“责怪”他:“你完全可以休息一天的,何必这么拼呢?”但他却说:“手头还有好多工作要干呢!”

白银监狱民警牛维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张树俭女儿考上大学报名的一天,他早上碰见张树俭和妻子一起送女儿去兰州上大学,可中午下班时又在办公楼的楼道里碰见了他,“张科长,您咋回来这么早?娃娃的名报好了?”张树俭笑着说:“还没有,今天开学报名的人好多,可我下午还要下发罪犯减刑裁定书呢,心里着急就先赶回来了!”就这样,张树俭撇下妻子陪着女儿在学校报名,而他自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一天,他是向单位请了假的,完全可以陪着女儿走进大学校门,但他却没有?

张树俭女儿张芸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2011年大年初二,他们一家三口赶到平凉老家看望年迈的奶奶,好不容易团聚到一起过一个欢庆的春节。可第二天一早,爸爸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说一名罪犯突发心脏病死亡,叫他回去处理善后事宜。放下电话,他就对奶奶说:“妈,单位有事需要我去处理,等明年春节儿子再来陪您过节。”随后,爸爸愧疚地踏上回单位的列车,直到妥善处理了罪犯死亡事宜后才回了个电话。对此,女儿一直耿耿于怀:“爸爸为什么就不能推辞一次呢?”直到爸爸去世后,她从前来吊唁的叔叔阿姨们不舍的泪水中、从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中,读懂了爸爸所做的一切。

白银中院法官张欣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每次法院集中裁定减刑假释案件之前,张树俭就连刑事裁定书的校对任务都揽在自己身上,带着几名业务骨干前来校对,确保法律文书无一差错。对此,庭里的法官十分感激,张树俭却憨厚地说:“我知道你们庭里人少案多,我们科里人手多,帮你们校对一下就能避免出错,咱法院的裁定书要是带着错误发出去可就不得了了。”

最让大家难以忘却的是2015年5月16日张树俭倒在岗位上的那次值班。此前,他从5月12日13时开始,为了妥善处理罪犯苏某的正常死亡事件,一直忙碌到5月14日凌晨2时才回家休息,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期间还多次出现过身体不适的状况,但他完全有理由让科里安排其他同志来值班,可他还是放不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他这次身体透支太严重了,也许这也是他过早离开我们的原因吧。”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张树俭生前负责的刑罚执行工作十分繁重,包括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死亡处理、释放审核、档案管理等,每项工作都要经过很多道程序,每道程序都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他每年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近2000件,暂予监外执行20多人次,审核释放罪犯近2000人,还要处理罪犯死亡事件,需要经过上万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有他辛勤的付出和责任的担当。也正因如此,他负责的各项工作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张树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他用一腔热血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华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克己”面对情与法的考验

“头戴国徽,就得清白做人。”张树俭生前时刻以这句话自励、自省、自警。他还常对新来的民警说:“监狱警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就得把法律刻在脑里,把欲望锁在心底。”

一个饼子、一袋榨菜、一杯清茶,便是他工作期间“照顾”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克己”几乎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但面对情与法的考验,只要法律允许,他总是站在“情”的一边。

有一次,白银监狱一名服刑人员罗某因病正常死亡,张树俭负责处理善后事宜。面对30多名死者家属和村民的围攻、辱骂、威胁,他始终克制自己,直到家属们的情绪稍有缓和,他才从服刑人员的发病到救治的每一个细节,再到监狱对服刑人员住院后的人文关怀,动情地进行解释和说明。尽管如此,部分村民仍然乘机起哄,要求监狱巨额赔偿,否则就不罢休。事情就这样僵持到夜幕降临,张树俭借机安排服刑人员家属和村民去吃饭、住宿,自己却不顾带病的身体需要吃药打针,也顾不上先吃点东西充饥,单独找到带头的村主任促膝交谈,通过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讲法律,阐明了服刑人员在监狱正常死亡,没有任何赔偿的法律规定。随后,他又热情地询问村民秋收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希望村主任动员村民抓紧回去忙地里的农活,别在这里浪费时间,耽误了收庄稼。他甚至坚定地说:“监狱执法环节找不出任何问题,即使想赔点钱也没有法律依据。”村主任最终觉得张树俭说得有道理,第二天一大早,就对死者家属一番劝解后带着村民回去了。

然而死者亲属依然不肯罢休,坚持索要巨额赔偿。几乎一夜没有休息的张树俭,面对死者家属的“轮番轰炸”,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张树俭始终心平气和,耐心劝说,摆事实、讲道理,一遍一遍地解释法律条文,家属终于心服口服,放弃了索赔的无理要求,在有关法律文书上签字。

按照处理此类事件的程序,这事本该就此了结,但张树俭总觉得死者罗某的家庭十分困难,其儿子又处在考大学的关键时期,失去父亲必然会对学习造成影响,他有些于心不忍。于是,他悄悄地走进监狱领导的办公室,请示领导同意并出于人道主义关怀,给予了罗某家属5000元生活补助。

第三天晚上,张树俭又陪同死者家属一起将罗某的尸体送到殡仪馆火化。办完交接手续后,罗某的儿子突然跑到张树俭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叔叔,你为我爸爸的事情辛苦了,谢谢你!”此时此刻,张树俭才如释重负。

长期以来,面对服刑人员及其家属遇到的特殊困难,张树俭总会伸出一双温暖的援手。尤其是常年做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他经常是自己掏腰包,购买营养品到监狱病房去看望生病的服刑人员,了解服刑人员病情状况,并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开导,只要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他都会积极地去办理,以让患病的服刑人员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这样的事在他身上不胜枚举。

当一位服刑人员亲属得知张树俭病逝的消息后,给白银监狱寄来一封信,回忆了张树俭带病为他父亲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全家无比悲痛的心情。他在信中说:“张科长就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他救助了无数患病的服刑人员,却唯独不把自己的健康放在心上,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张树俭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铸就了他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在法律面前,他坚守原则底线不动摇,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任何私利;在困难面前,他总是想着别人,克扣自己,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无怨无悔;在荣誉面前,他总是再三推托,多次将荣誉让给优秀年轻干警。

生平树德始为楷,半世俭勤终成模。2015年11月,他被省委追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8月,司法部追授他“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荣誉称号。他留给我们太多的动人故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绝情”得一点不会搞变通

“违反原则的事情不能做,法律的红线坚决不能碰。”

“代表监狱执行刑罚,可容不得半点马虎,打不得半点折扣。”

“我们一定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只有依法办事,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否则我们身上的这身警服就有可能会换成囚服。”

……

这些严肃认真而铿锵有力的话语,均出自张树俭之口。他经常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和同事,让不少人曾一度认为他太“绝情”,一点儿都不会搞变通。但是,他就是用这样的“绝情”保证了所办理的数万件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零违规”,同事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如今,他留下的这些话语,白银监狱民警都铭记于心,付诸于行。

张树俭生前在白银监狱刑罚执行岗位上干了近20年,他一直以刑罚执行的“活字典”而著称。他早年就对法律有一种敬畏之情。翻阅他牺牲后遗留下的足有两尺高的学习笔记,大多是法律、法规、政策的摘录和学习体会,也是他刻苦钻研法律和业务的有力见证。也正因为他是刑罚执行的“活字典”,执起法来铁面无私、不搞变通。

白银监狱民警牛维强就多次受过这部“活字典”的教育和教训。

2015年1月12日,牛维强跟随张树俭去某地司法局办理一起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衔接事宜,当地司法局领导却颇有微词地提出他们的工作不符合现行规定。张树俭没多争辩,麻利地从包中拿出了司法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暂予监外执行规定》。司法局领导看完后“傻了眼”,赶紧让工作人员去核实,结果发现这份文件他们单位才刚刚收到。这位领导感慨地说:“老张,我真服了你了,和你打交道这么多年,不管什么新政策你总是能第一个掌握,第一个执行。”

2015年4月7日,牛维强去狱政科报送九监区529名罪犯3月份的计分考核表。张树俭接过材料后逐一核对,牛维强站在一旁耐心等待。核对结束后,张树俭拿出罪犯王某的计分考核表,严肃地指着考核表合计栏说:“你这里的数字跟罪犯每天日考核的得分差了0.1分,赶快拿回去重新填报。”

“张科长,就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在原表上改改就行了,没必要重新填写了吧。”牛维强甚至有些抱怨,“何必这么固执呢?”张树俭却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在代表监狱执行刑罚,你写到这张表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执法文书的一部分,这是一项很严肃的执法活动,可容不得半点马虎,打不得半点折扣啊!”

这番话深深地刻在了牛维强的脑海里。

相差0.1分,对罪犯的考核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在张树俭看来,这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事,最终会影响到监狱执法的公信力。所以,他不会搞变通。

说起张树俭严谨细致、“绝情”执法的故事,同事们至今为之动容。他负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19年,不知有多少服刑人员亲属和“关系犯”妄图通过请客送礼打通他的“关节”,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那是2012年11月的一天,张树俭的一个同学专门从平凉老家带着礼品来找他,请求关照罪犯赵某,想办法给报一次减刑。张树俭没给这位同学一点面子,他说:“赵某不符合减刑条件,谁来说情都没用,你赶快回去吧!”那位同学回到老家后对着张树俭的老母亲一通埋怨,直呼张树俭不通人情。

2015年的春节前夕,张树俭一行几人冒着风雪,驱车10余个小时到达庆阳市宁县,考察即将暂予监外执行期满的服刑人员周某。第二天一早,在向当地司法所了解了周某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的表现后,张树俭又带着周某到宁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周某病情好转,已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张树俭当即决定,必须收监执行。

但是雪越下越大,赶回白银已难上加难,怎么办?张树俭带着周某去宁县看守所,看能否协调将周某暂时羁押,由于没有羁押手续,被看守所拒绝了。年关将至,年味渐浓。此时,有人提议“就让周某过个团圆年吧,过完年再收监也不迟”,张树俭说:“我也想这样,可是法律不允许啊!”

往往在这种时候,谁也拗不过“不近人情”的张树俭。无奈之下,他们一行人冒着风雪,经过一段艰难的行程,连夜赶到就近的平凉监狱,终于将周某暂时羁押。这一路,由于行程变化,张树俭随身携带的胰岛素、降压药不够,不能及时用药,他的脸色变得青黑、嘴唇干裂,但为了确保押解安全,他硬是咬牙挺了一路。真可谓是,在法律面前,他不仅对别人“绝情”,而且对自己也“绝情”。

但正是这种“绝情”,炼就了他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严谨细致、执法如山的工作作风,在全省乃至全国政法战线树立了“忠诚干净担当”的一面旗帜。

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时间回溯到2015年5月16日,这又是一个张树俭值班的星期六。他和往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办公室,倒上一杯清茶,便伏在桌前写材料。前几天,他带领九监区民警牛维强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刚刚处理完罪犯苏某正常死亡事宜,这不,处理事件的汇报材料还没写完呢,他心里十分着急……

4天前的5月12日13时许,张树俭接到监狱领导打来的电话:“九监区一罪犯突然死亡,你赶快带人去处理。”他迅速赶到监区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向驻监狱检察室报告,请求法律监督。

经过认真询问、核实,确认罪犯苏某因病死亡这一正常死亡的结论后,张树俭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通知家属,并向有关方面报告、通报情况。随后,他带着牛维强等人安放死者遗体,登记、封存有关资料和死者遗物。这一切,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期间,张树俭一再叮嘱牛维强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罪犯家属失去了亲人一定很悲伤,等他们来了务必安顿好家属们的一日三餐。”可他自己因为脱不开身,渴了喝几口清茶、饿了啃几口馒头、困了就稍歇一会。他还对牛维强说:“家属们到了之后可能会有不理智的行为,可千万不要冲动,处理这类事情受点委屈是难免的,让人家骂几句,打几下,出出气,他们心里面的委屈也就少了,我们最终目的是代表监狱把事情妥善处理。”

果不其然。当天21时许,死者家属20多人赶来,群情激愤地把张树俭等人围在一起“讨要说法”。质问声、哭闹声、辱骂声连成一片,但张树俭镇定自若、不急不恼,用心宽慰家属,回答家属的疑问,他始终对家属们的悲伤表示同情,但同时表示情不能大于法,一切都要按照法律和政策办。面对死者的两个女儿因情绪失控对他撕打辱骂,朝他身上吐口水时,他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点都没有生气。

事儿一直“闹”到5月13日中午还没个结果,张树俭安排工作人员陪同死者家属去用餐,紧绷的神经稍有放松,他明显感觉有些头晕目眩,牛维强知道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劝他赶快去医院检查,但他还是用那句说过无数遍的口头禅搪塞:“我这是慢性病,没什么大问题,等忙完这阵子我一定去。”趁着这个空隙,他要来一碗泡面,狼吞虎咽地吃完,稍稍休息了一会。

下午,同死者家属们的“谈判”继续进行。现场气氛有所缓和,张树俭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司法部、最高检、民政部联合下发的《监狱罪犯死亡处理规定》,紧密结合此次事件处理经过,逐条逐句不厌其烦地给家属们解读,争取到大多数随行人员的理解。

晚饭时节,张树俭再次安排家属们一起去吃饭,而他却从附近的馒头店里买了两个馒头和一袋榨菜充饥,以争取到短暂的时间休息一会。在晚上的新一轮“谈判”中,张树俭把做工作的重心放在死者的两个女儿身上,既是讲人情世故又是讲政策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属终于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了字。随后,他给死者家属交接遗物、帮助搬运遗体,处理善后事宜,直到5月14日凌晨2时许,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睡觉。

牛维强说:“从5月12日13时到5月14日凌晨2时的37个小时里,张科长总共休息不到5个小时,他实在太累了。”可是,5月15日早上,他依然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又是一天紧张地忙碌。5月16日是他值班的日子,他仍然来坚守自己的岗位。

一同参加值班的同事王建太突然发现,趴在桌子上写材料的张树俭明显软弱无力,拿喝水杯子的手颤抖得厉害,大家急忙将其送往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但终因脑干出血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鞠躬尽瘁身已逝,一片丹心铸警魂。掠过张树俭32年如一日在监狱工作一线奋斗的历程,他始终信念坚定、牢记宗旨,坚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人生信条,真真切切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对党忠诚、崇尚事业的不懈追求。

新闻推荐

法律援助显真情失足青年获挽救

【案情回放】马某是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村90岁高龄的老人,儿子患脑溢血瘫痪卧床多年,儿媳患多种疾病,无劳动能力。一家人的重担落到了20岁的孙子马某某身上。2015年初,马某某在打工过程中认识王某某...

广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秦始皇赐名的河2017-08-23 08:24
猜你喜欢:
评论:(留得正气在人间 ——追忆全国政法干警学习的榜样张树俭本报记者 贵富堂)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