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凉姜镇大力推进生态农村建设。经过现代化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污水无色无味。
□赵晨希 本报记者 罗雯心 文/图
“我们村坚持“猪、沼、果”循环农业,90%以上的农户家里都修建了化粪池,大大减少了污染,全村638户村民中就有450户被翠屏区评为生态家园示范户。”近日,翠屏区凉姜镇九里村村支部书记何忠怀如是说。
近年来,翠屏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以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生态建设为重点,全区国家级生态乡镇数量达到10个,完成了11个生态小区,179个生态村,56000多户生态家园的申报和创建,正在努力构建“绿色翠屏”的路上砥砺前行。
在环境治理和环保大生态中,水和大气都是重中之重。翠屏区坚持“三大行动”(即“流域治理行动”“环保惠民行动”“饮用水源保护行动”)和“六大攻坚战”(即“扬尘治理攻坚战”“禁燃煤攻坚战”“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油气治理攻坚战”“机动车治理攻坚战”和“油烟治理攻坚战”)常态化开展,整治河道污染源71处,关闭企业26户,打捞水葫芦1100余亩,清理河道36公里;投入2300余万元,建设23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区乡镇全覆盖;组织企业投入1600万元,规范了80户企业排污行为,整治畜禽养殖企业46户,完成6户企业限期整改,新建5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淘汰城区和城郊50处燃煤锅,全面实施中心城区的禁燃区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城区39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对城区100余户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开展油烟治理,打造油烟治理示范街3条。
经过长期努力,翠屏区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由2005年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的倒数第5名上升到全省市辖中心城区中游水平,辖区南广河、黄沙河、岷江、金沙江、长江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水域标准,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固废、土壤的污染防治迈上新台阶。为了建立健全环境监管的新机制,翠屏区建立了“城市一刻钟,农村一小时”快捷监管机制,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建立并执行“双随机”环境监察执法机制,不断推进环境监管规范化建设。据统计,2013年来,翠屏区共处理环境纠纷2100余起,对100余户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执行了全市首例查封扣押案件和全区首例环境违法移送公安行政拘留的案例,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全区无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此外,翠屏区还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措施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组织开展了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0余份;联合教育部门开展“环保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宜宾翠屏棠湖外语学校建立“环保教育基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联合省环保厅深入宋家镇开展“环保三下乡”宣传服务活动,在宣传环保知识的同时为村民送去了有机化肥、手摇式电筒等环保物资,让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翠屏区将坚持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细胞”工程创建,继续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建设绿色翠屏做出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6日,副县长赖仕江带领县扶贫移民局和县气象局一行11人到南山乡督查地质灾害防治及防雹工作。赖仕江一行分3个组实地督查了全乡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成昆铁路复线一号斜井和2个防雹点...
广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