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广河新闻 > 正文

齐家文化寻找失落的文明时代

来源:兰州日报 2015-11-19 13:47   https://www.yybnet.net/

2015年8月,素有“齐家文化发祥地”之称的甘肃省临夏自治区的广河县,以“发掘文化资源·传承华夏文明齐家文化、大夏文化探究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瑞典及国内权威的专家学者等近300多人。在被发现90多年后,齐家文化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研究价值再次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齐家文化的待解之谜仍很多

齐家文化对于甘肃人并不陌生,自发现以来,有关该文化的来源、去向、年代、分布以及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在学术界都曾有过热烈讨论,甚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近30年没有再对齐家坪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多数研究仍建立在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现上,与其他区域相比,西北地区包括齐家文化考古工作相对沉寂、相对薄弱。在研究中华整体文明时,缺乏这样一个关键地区的考古资料,让很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无从施展。整个学界对齐家文化的研究陷入低迷,目前仍有很多疑难问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齐家文化形成于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遗存,其遗址横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三大高原,主要遗址有广河齐家坪遗址、永靖大何庄遗址、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青海乐都柳湾遗址等。分布范围以洮河、大夏河、湟水和渭河上游为主。

1924年6月,毕业于瑞典皇家学院的约翰·古纳·安特生在洮河西岸这一片荒芜的塬地上发现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文化遗存,他将其命名为“齐家期”。安特生在自己的考古报告中写道:“绝无彩色陶器之迹,但美丽之单色压花陶器极为特别,齐家期似较仰韶者为早。”

考古学家夏鼐认为齐家文化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大约60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夏鼐结论的准确性。从此,齐家文化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齐家彩陶并不是彩陶的衰落而是升华

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品种齐全且非常精美,有罐、盉、盆、碗、动物形器等,其中以罐的数量最多。罐有单耳、双耳、三耳,其中最具特点的器形为双大耳罐、侈口高颈深腹双耳罐、侈口鼓腹罐等。这些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纹饰有线纹、篮纹、划纹、雕塑、附加堆纹等。彩陶数量极少,纹饰有宽带纹、三角纹、网格纹、菱形纹、正倒三角纹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段小强曾认为齐家陶器有三个特点:一是陶罐形质非常独特,最有特点的是双大耳罐或者高领罐;二是大多数陶器都有发达的颈部和显著的棱角;三是齐家坪出土的陶器以素陶为主,彩陶较少。虽然从学术界的角度认为彩陶的衰落从色彩的单一化开始,而齐家人并没有放弃对陶器的艺术追求。刻划、雕塑艺术在齐家文化中也颇为发达,运用广泛。细观齐家陶器可以发现,虽然从色彩的角度上看比较单一,但是,齐家文化的彩陶从平面的表达方式转换为立体的更深层次的审美追求。如在广河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三足人形器、兽形器、鸟形壶、陶鸽、兽头陶铃、陶花等陶器制品,雕刻十分精美,造型逼真,具有较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

齐家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

1975年,在齐家坪遗址中出土的被誉为中国迄今年代最早的一面铜镜,其直径6厘米,厚0.3厘米,镜面扁平、光素无饰,背面中央有桥型纽,高约0.5厘米,被称为“中华第一镜(现存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从铜镜铸造工艺来看,属于一次范模浇铸成型、纽部有锻饰痕迹、边缘规整光滑、铜镜通体有着斑驳的铜锈,散发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在齐家文化分布区的遗址都不同程度地出土了大量铜器,这些铜器有斧、刀、匕首、镜、环、佩饰等。经过科学化验,质地分为红铜和青铜两样,而且含铜量都在80%以上,制造工艺有冷锻,也有冶铸,这非常接近我国商代青铜器的含铜量。

冶铜业的发达是齐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齐家文化也是我国最早普遍使用铜器的一种文化,说明齐家文化时期已步入青铜时代,也是当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这样评价:“这里是青铜冶金术最发达的地区,发现的数量、发现的种类,以及达到的水平是最高的,齐家文化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

孕育了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齐家文化冶铜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影响齐家人对玉的痴迷。在广河齐家坪等遗址中出土的玉斧、玉铲、玉琮、石璧等玉器中,一部分是用来自马衔山、马鬃山和当地的地方玉料加工而成,一部分是用来自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而在这些文物当中,甚至还发现了贝壳制成的饰品,且经过研究表明,这些贝壳饰品很有可能来自我国的海南及台湾地区。

这些文物的发现,证明了早在“丝绸之路”之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据史料记载,这条“玉石之路”,从长安出发,经天水、甘谷、陇西、临洮渡洮河至广河县城,再到广通河经阿里麻土红壑岘进临夏市,然后继续前行到河西走廊。“玉石之路”正是“丝绸之路”的奠基者,在东西文化交流、商贸流通中的影响,极其深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齐家文化或者西北地区是连接中国的中原腹地和更广阔的西亚以及更西地段海沿岸的重要通道,所以在汉代丝绸之路之前,这个通道就存在了,所以有人认为应该称其为“玉石之路”。而且,重要的证据就是在齐家文化的玉器当中有大量和田玉的存在。

看到这些饰品,我们可以想象,4000多年前的广河川水草丰茂,商贾往来,一派繁荣。我们甚至可以说,齐家文化故里,就是中华民族商贸流通的起源地,是中国商人走南闯北的出发地。

墓葬发掘显示早期阶级社会已形成

作为定居生活标志之一的房屋,在齐家坪遗址中也有大量出现。这时期的房屋大多数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房内大多有白灰面铺设的居住面,中间有一个圆形的灶炕,旁边有储物的窖坑。另外也发现居住面上有两层或多层的白灰面现象,间距一般为5厘米左右,下层白灰面较厚,上层较薄。这种现象可能是在原有居住面损坏后在上面又用泥土填平,再敷一层白灰面的痕迹。齐家先民将白灰用于房屋建造中,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

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发掘出大量的墓葬。葬坑大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头向西或西北,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俯身葬等。值得注意的是齐家文化的墓葬普遍发现成年男女合葬墓和殉人墓。成年男女合葬墓一般是男士仰身直肢,女性则侧身屈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大多集中在男性身边。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士乾认为这些墓葬均为一次葬,殉人表示了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层、男女合葬的现象,不仅证明了当时妻妾陪葬现象,而且表明男尊女卑的父系社会正在形成。

像齐家文化这种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夏商文化之间的遗迹在我国十分少见,在世界同类遗址中也极其珍贵,她的广阔内涵还延伸到与夏文化的紧密联系,这一系列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的齐家文化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研究。如今,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文化的元素和影响无处不在,齐家文化广场、齐家彩陶雕塑、学校文艺演出以及中外学者考察研究等。从政府决策到民间活动,都在演奏着一场“挖掘保护文化资源,打造齐家文化品牌”的盛大乐章。

新闻推荐

甘肃省通报6批次不合格食糖

【本报讯】12月7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47批次食糖抽检结果,其中抽检项目合格的样品41批次,不合格样品6批次。省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时请拨12331举报...

广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齐家文化寻找失落的文明时代)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