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工程
学术界谈起陆大道院士,总是津津乐道于他80年代提出的“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该项发展战略运用于实践层面的生动体现。以海岸地带和长江沿岸作为今后几十年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一级轴线的战略,这是海权时代的集中体现。而在陆权时代正在到来的今天,对于最传统的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陆大道依然有着清晰的认识——“建设实力强大、结构优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工程,更是西部地区合作的重要结合体,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有助于加强我国和中亚地区在能源生产和能源供应方面的长期合作。”
为什么这么说?陆大道列举事实,侃侃道来。“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依赖整个世界的。我们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有很多发展资源是很缺乏的,特别是能源。而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中东地区,是我国未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重要来源。这是攸关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与中西亚各国的交往合作离不开关系。而西部地区的发展则把这种合作和发展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显然在这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有着更重要的内涵和更加深远的意义。”
除了战略通道和能源供应作用,交通优势显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忽略的因素。陆大道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大大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提高我国应对三千里西北地区边疆安全问题的机动性。“经济带的概念有交通能源运输线,信息干线,把它组成一个强大的运输通道,则要靠航空运输线。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主干线组成的一个大通道,就是我们西北地区的主通道,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主体。”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陆大道则分析得相当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我国和中亚地区各国及俄罗斯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西部开发,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民生的大幅度改善,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
陆大道表示,“考虑到沿海经济带的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现在他们的很多优势产业都面临着宏观调控的大背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重化工业规模已经发展到顶峰,多个原材料部门产能过剩,持续扩大规模风险很大。而受区位和长距离运输的影响,经济带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所以,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如果只考虑发展速度而不注重发展质量,不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创新,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受到很明显的限制。”
而在目前,甘肃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备哪些优势,又应该注意哪些重点呢?陆大道指出,甘肃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有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及农业产业化,能源化工、煤炭工业、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加工,钢铁,有色金属等,另外就是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及生物产品。“甘肃在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电子信息技工程设备,炼油设备,石化设备,冶金矿山设备,机电设备等领域具有一定基础,是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定的产业链,这才是竞争的优势力。”
应该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陆大道认为,要采取点-轴方式推进,具体构想是:以陇海、-兰新铁路和同方向的高速公路为轴线,另外发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三大城市的枢纽作用,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经济技术基础较好的条件,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整个西北地区的发展,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位。“另外,我希望大家对丝绸之路沿线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也给予一定的关注,他们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纵观丝绸之路路线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节点上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的,有水才会有绿洲,才会有丝绸之路的贯通。因此,陆大道对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非常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其所经地区基本上处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长期以来,水资源缺乏成为阻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定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节约用水制度建设途径,正确处理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从这一方面说,我非常赞成将甘肃省作为“国家生态屏障实验区”,也希望甘肃能够进一步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加强生态补偿力度,真正发挥生态安全屏障功能。”□首席记者李晓霞
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开播之时,一部《玉石传奇》让观众品味到了纪录片的魅力,也看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这些历史变迁的背后,同样也有着丝绸之路的影子。而在叶舒宪的表述里,他却认为,“一条玉石之路距今几千年,现在还非常繁忙,它便是古丝绸之路的前身。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自一个德国人,而我却认为这条贸易之路运送的第一货物就是玉石,因此称为玉石之路。”
叶舒宪侃侃而谈,为与会人员展示了一个历史更为悠久,文化更为深刻的玉石之路。“中国古代的玉文化延续了八千年之久,玉文化以距今大约三千年为分界线。甘肃大地埋藏着华夏文明发生的巨大秘密,这就是西玉东输的秘密。这条玉石之路,自从发现了新疆和田玉,距今已经几千年,现在还非常繁忙。在2008年奥运奖牌,中国人把三种颜色的玉器镶在了金银铜牌上,所以现在玉文化还在传。这是古丝绸之路的前身。”
什么是西玉东输?叶舒宪有更精彩的诠释。“主要讲的就是祁连山,昆仑山下边西部的美玉被中原文明发现,这一发现就开始了慢慢传播历史的过程,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西玉东输,如果要算它的路线,有专家给出西气东输的路线,一共是三千多公里,从新疆一直到中国的东部沿海,实际上根据古代古书记载,西玉东输的行程距离也与它相近似。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甘肃大地埋藏着华夏文明发生的巨大秘密。这种相似度,这种巧合,浑然天成。”
历史学家在认定某一项发生在过去的历史事件时,常常用大量的文献进行考证,这也被称为“有据可查”。当然,“有据可查”只能适用于可以用文字记录的时代,如果没有文字,我们拿什么来佐证当时的历史呢?关于这个问题,叶舒宪的回答非常独特,让人眼前一亮。“在中国,县级单位大约有2800个,但在甘肃随便走进一个县,例如以齐家文化闻名的广河县,进去随便拿相机一拍,四千年前的玉器堆积如山,这个景象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思议的,四千年前的文物,跟今天新生产的产品一样遍地都是,它确实是存在的,曾经辉煌过,只是因为没有被中原的汉字记录下来。要知道,后来的甲骨文是三千多年才开始记录亡者的事情,对西南,北方,都没有记录,所以我们现在不能靠文献,靠书本了解,只能走田野路线,到考古现场去看。”
“如今,用文字、文献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是过去国学正宗的做法,正是因为有了考古学的出现,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已经不仅仅依赖于文献了,所以我们要走出文字的限制,探讨玉石之路,主要探讨这种物质给华夏核心的精神价值带来了什么。”叶舒宪进一步阐述道。
谈到玉石和核心价值,叶舒宪很动情。“什么是核心价值?你找一个文明的核心价值,最好的办法是看它的语言文字,看它的成语,看它的文学,看历来文人文字的表达。中国人崇拜最高的天神叫玉皇大帝,那是后来道教从西王母神话中升华出来的,儒家把玉作为人格,儒家的学问是培养人格,最高境界叫温润如玉,从帝王到官府,君子必配玉,所以我们说这是最高价值观,这不是哪一个人想给他加就能加上去,中国人哪怕战败了也叫宁为玉碎,这就是我们的看家东西。如果有人说这玉石之路从四千年前开启,商周秦汉,是不是丝绸之路兴起就衰落,不是,一直到明清,在这条道路运送的第一货物就是玉石。”
“所以我认为,要探寻丝绸之路文化,同样也是在寻找华夏文明的玉石之路,它远远地超出了文字和文献的记载,我们看到了这条玉石之路,就能体会到它所带来的核心精神价值。”叶舒宪说。
□首席记者李晓霞
河西走廊就是“河西酒廊”
也许,有人还在留恋“葡萄美酒夜光杯”诗句中的悲壮,但是,现在人们更愿意探寻诗句中千年前的凉州。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往昔的凉州,已隶属于今日的河西走廊,这里近二三十年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河西酒廊”。而在冯淑刚的眼中,丝绸之路中的酒文化与它的其他文化元素一样源远流长。
“从新石器开始,也就是距今五千年左右,马家窑文化的许多酒器就已经说明,当时的丝绸之路上已经有了美酒。”冯淑刚说。到了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彻底击败了匈奴,此时汉武帝在甘肃设立了四郡,然后张骞引进了葡萄酿酒历史,甘肃武威和河西走廊从此成为我国从中亚引种葡萄的前沿地区,也是最适宜种植葡萄的优质产区。“可以说,以甘肃武威为主的河西走廊地区就是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发祥地,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2012年11月,武威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葡萄酒城。”
“后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考察石窟的时候,发现了酿酒图。据考证,属于西夏时期。1959年,外国学者推测它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蒸馏酒,并将其推测的观点收录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科学记录史中,在以后从事古代研究的中国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4年后,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写的书中最早介绍了酿酒功,酿酒这一工艺生产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冯淑刚进一步阐释。
谈到酒俗,冯淑刚戏言,他把河西走廊的酒习俗总结成了三句话,一句话是见天就想喝酒,见人就想喝酒,见事就想喝酒。为什么说见天就想喝酒?这是西北人的一种豪爽,总给自己喝酒能找到理由;见人要喝酒,这是情义;见事就想喝酒,这是交际。所以说河西走廊是河西酒廊一点都不为过。而丝绸之路甘肃段历史上就是美酒飘香、美酒相伴的喝酒之路。它很大程度上与丝绸之路的构造、走向、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试想一下在茫茫戈壁苦行数月如果没有酒的陪伴是何等孤苦寂寞?而外邦没有酒的助兴那又怎样?正是有了酒的温暖,才消解了漫长丝绸之路的孤苦,正是因为有了酒的蛊惑,才有了苍茫“丝绸之路”的同行。
□首席记者李晓霞
甘肃曾是古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从峰会组委会给的议程看,易华演讲的题目是《世界体系的主轴线:从青铜之路到丝绸之路》。说实话,题目比较大也比较宽泛。然而,演讲的内容却出乎意料。“在青铜文化中,甘肃是古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易华通过大量的史实得出的结论让在场的观众兴趣盎然。也许观众大多是甘肃人的缘故,如此的总结很是鼓舞人,场下交流声窃窃不断。
“我通过研究认为,中国以青铜为标志的文化是比较有标志性的。”易华说。他认为,青铜之路是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可以说在汉代以前就有一个体系,因为在四五千年以前,随着山脉、河流、草原,生活在西亚、东亚的部落很早以前都有了迁徙活动。而这种迁徙活动,既是人类活动场所的迁徙,也是生活器具、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迁徙。
易华用幻灯片向与会同志介绍了青铜器的迁徙之路。他说,青铜之路与中国的青铜时代,以及考古中发现中国的青铜事业,几乎都出现甘肃地区,稍晚一些的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也都出现在这里。其分布的大致情况是,最东边是夏朝,现在发现最多的就是河西走廊,从采矿到基础加工,例如风管、在非洲用的铜管等。此时,青铜之类由西向东传播的技术是非常多的,主要是输送产品。然而,丝绸之路不只是青铜而已,还有马车、山羊、绵羊、黄牛、小麦、砖建筑等。
易华说,西亚、中亚既是欧洲的东方,也是中国的西方,世界体系中心与外围是相对的,因时而变,且可有多个中心,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中国既是边缘,也是中心。东亚处于古代世界体系的边缘,中国又长期是东亚文化的中心。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中心来看,西亚青铜冶炼技术和中亚游牧文化全球扩散,青铜技术起源于西亚,首先扩散到中原。齐家文化时代率先进入青铜时代,是东亚第一个青铜文化,西北是上古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齐家文化时代正好与夏代相同,大禹学,治水积石山,夏河位于齐家文化分布区,伏羲炎黄传说流行于齐家文化分布区,周和秦军兴起于齐家文化分布区。
同时,易华说,新疆等地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的主人部分属于印欧人。中国语言学研究也能够支持青铜时代世界体系,蒲立本通过上古汉语和印欧语的比较研究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印欧人进入中国绝不晚于其进入印度。他大胆猜想干支是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历史传统亦表明存在世界体系,尧舜传说与炎黄神话是两组来源不同的故事丛,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尧舜是夷人的传说,耕田、制陶、捕鱼、禅让等,象征着新石器时代东亚定居农业文化娱礼乐文明的兴起,炎黄是夏人的故事,造车、制剑、铸鼎、往来征战无常处、反映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与尚武好战风气的东进。
故此,易华总结出,青铜时代以小麦为标志的农耕文化和以马为标志的游牧文化传播欧亚大陆,形成了世界体系。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学说将中国整合到世界,有助于透彻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记者邵其珍
新丝路的意义在于开启最畅通的文明之路
“蒋乐群先生用他的视角拍摄了新丝绸之路,影像把历史传到日本,他把我们中国很好地介绍给世界。”在峰会上,主持人这样介绍蒋乐群。
“从1980年到2005年,日本人对丝绸之路的眼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本质的变化。现在,中国社会正行进在改革开放的快车道上,可以预期中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会有一个高潮即将到来。”在丝绸之路文化峰会上,日本NHK制片人蒋乐群这样表述。
作为一位旅日电视人,蒋乐群更清晰的明白,如今,丝绸之路,特别是敦煌这样的重量级的文化宝库,有了一个新的时机,一种新的解释和阐释的可能性已经展现在眼前。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可是,中国人和世界长期交往交流中,究竟需要怎样的方式才能长期地和平共处,也许,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意识。”蒋乐群这样形容古代封闭的大众,“孤独的中国人”,靠丝绸交换西方的财富,中国人的技术和廉价劳动力,成为丝绸之路的基础。
蒋乐群说:“今天,中国与外面交往的很多课题,也许都可以在古人的历史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可以在介绍一般民情风俗的同时,融进很多的当代意识。NHK纪录片的很多经验,可供参考。”
同时,他也谈到在丝绸之路电视的过程中间,日本NHK在寻找自己话语权。“因为我这些年跟他们拍了二十年纪录片,我关心中国好多问题,可能有点隔膜,比如说从历史,刚才大家讲到玉的文化我特别感兴趣,因为我们中国文化王权政治,从玉的文化中间一直在寻找一种整个社会的精神力量,但是怎么讲呢?怎样能够从传统中间找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能够让现在这个社会寻求争夺社会群体的力量,也许纪录片可以做很多很多的贡献,可以让每一个人从中了解到真实的历史和文化,开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大门。”
“我这次到甘肃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敦煌文化,它有一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么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地方竟然就在甘肃,我虽然去看了一次,当时我没有学佛教的壁画,这里边有好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阐释。”蒋乐群说,“这其实和纪录片一样,不是给人结论的,而是给人一些需要解决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纪录片,真正的历史和文化。”
“丝路文化需要用更直接的、电视的视角传递给我们,当我们捕捉到一个画面,可能会启发得到更深的思索和认识,而这里的我们,不仅是国人,整个丝路沿线的人们,更有整个世界的人们。从而开启最畅通的文明之路。这也许就是新丝路的意义。”蒋乐群说。
□记者邵其珍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城市里,细细数来,有出发地古长安,有咽喉要道金城兰州,有自然景观丰富的金张掖,有盛产美酒的银武威,但是它们都没有敦煌莫高窟,甚至也没有敦煌在国际上如此声名远扬。为什么在敦煌那个地方产生了这样丰厚的文化遗存?敦煌在丝绸之路上处于什么地位?是丝绸之路造就了敦煌,还是敦煌本身就具备了这种天然的优势?这些疑问,很多丝绸之路和敦煌文化的爱好者都十分关注,而郝春文则为大家解释了上述的疑问,也让我们对敦煌和丝路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说法很多,但是河西走廊是陆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敦煌是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在党河下游一片绿洲,它的南边是祁连山,西边是玉门和阳关两关,如果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交通干线,敦煌就是北非、欧洲交往的咽喉。”郝春文说。随后,他调出一张丝绸之路地形图进行详细阐述。“在这张丝绸之路图里,我们看到敦煌处于咽喉位置,敦煌再往西有几条道路,但是都要经过敦煌,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文化从这里传往西方,西方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从这里传往内地。所以,为什么在敦煌那个地方产生了这样丰厚的文化遗存?如果用一句话来讲,它和敦煌在古代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敦煌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咽喉。这些特征,决定了它是古代对外交往的窗口。”
仅仅以交通位置来定义古代敦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显然是不完整的,因此,郝春文教授进一步补充道:“古代敦煌与河西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他们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的中间地带。在古代,河西以内广大地区,通常是由中央管辖;而河西以外地区被少数民族统治,这样使它成为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带,中原王朝强大时往往要攻取河西,少数民族势力强大也是将河西作为攻击的首要目标。简而言之,谁占有这一地区,就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政权,这样的反复争夺的中间地带,这就使得古代敦煌与河西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不得不说,敦煌的特色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不断拉锯造就的奇特景观和多元文化。”
与敦煌和河西的动荡相对应的,是它本身具备的相对独立区域的特性。“河西走廊夹在南北两山之间,东有黄河之险,西有阳关、玉门关,在地理上是相对独立的区域,这样的地理条件在中原内外是很容易产生割据势力。在中原动荡时,由于敦煌河西相对稳定,因此中原文化不仅延续下来,还因为大量中原人士的流入,而有所发展。”郝春文说。
古代敦煌及其文化特点如何?它是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兼容并蓄的大文化?这个问题也值得深究。“古代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中西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扩大给敦煌带来各种不同系统的文化,使之成为各种文化的荟萃之地,因此古代敦煌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化都会。这种地位,随着宋元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通道才逐渐衰落。因此,敦煌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丝绸之路文化从鼎盛到衰落的见证者。”
如果有人认为敦煌地处西北边陲,其文化繁盛肯定不如中原地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郝春文说,“曾经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吐蕃管辖时期,敦煌既使用汉文,也使用土波文,这样的民族文化景观在中国其他地方应该说很少见。而汉唐时期的敦煌文化则是具有国家水平的地方文化,西游的玄奘带回的经卷都会经过敦煌,各种不同系统的文化一方面相互融汇,又汲取营养,多少带有敦煌与河西地方特色的改变和发展的形式,再从这里流向中土,唐代让人喜欢的凉州词就是在河西地区经过改变的。”
“古代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大量的敦煌莫高窟和敦煌藏经洞文献看,它首先是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地方特色。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我想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忠告,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敦煌古代文化,多听听专家的意见,科学地利用古代敦煌文化资源,把利用和保护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千万不要把敦煌文化当做摇钱树,如果因为我们的急功近利和无知毁了敦煌文化遗存,那样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郝春文语重心长地说。
□首席记者李晓霞
整合丝路文化打造甘肃文化高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作为一系列关注中国文化的电视纪录片的总策划、总撰稿人,杨晓民的目光和事业一直都在挖掘文化。他认为,甘肃申报了国家级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区,应以民族的互动交流为线索,整合丝路文化,把甘肃文化提炼出来,打造文化高地,并以此为经济大发展中的文化支撑。
一上讲台,杨晓民就提出了设问:“什么是文化?”他说,对于文化的理解,现在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理论,到底什么是文化谁也说不清楚,一般人认为文化包括三个层面,气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由于地域方面的文化方式有认同和价值观的问题。然而,就中国文化,杨晓民提出了有意思的观点。即中国文化特性就是中国的王朝,很少有确切的疆域概念;同时,我们这个民族,缺少宗教观。因此就导致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以中央王朝自居,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另外,中国主权概念的构建也很有意思,是以抛弃传统文化为特征,然后是激进主义思潮。他说,二战以后整个东亚只有两个国家,以后才建立了三十多个国家,他们建设国家就是以恢复自己民族的文化,以本民族的文化复兴为己任,中国是以杂乱主义的民族文化为特征建设国家,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因此,中国在文化方面很薄弱,信仰找不到,文化传统也找不到,族群认可也找不到,基本上是快餐文化很流行,所以我们社会上连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就是因为我们长期由于激进主义带来的传统文化带来的边缘化。
所以,如何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本土文化里边汲取一些合理因素重建我们的文化就格外重要。杨晓民认为,重建
中国的传统中国文化,将凝聚中华民族的情感,增加国人的文化自信。而甘肃作为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区,要如何重建本土文化呢?
杨晓民认为,甘肃是中国远古时代文化改革开放融汇的一个前沿,如今,建设一种甘肃文化,同时要建立一个文化产业,树立我们的文化,打造我们的文化,然后向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升级,进而促进甘肃的经济,这是一个常规的思路,这个意义对甘肃省意义重大。因为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强大的动力,也是树立甘肃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主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影像把历史还原出去,提炼出来,使它在一个区域里形成一个文化共识,最终形成自然的认同。但是,却不能从丝绸之路文化带起甘肃文化,而是要用丝路文化整合,提炼,重建甘肃文化。
对此,杨晓民认为,应该从十个主题来重建甘肃文化。一是甘肃的山水文化,甘肃有非常伟大的山水,如祁连山,黄河;二是边疆文化,它是比较悲壮的,甘肃既是我们文化上的边关,也是事实上、历史上的边关,因为它有嘉峪关,玉门关。三是中药文化;四是丝路文化;五是敦煌文化;六是名城文化;七是民族文化;八是民俗文化;九是遗址文化;十是宗教文化。甘肃是宗教文化非常丰富的地方,是一种宗教相互碰撞,产生新宗教的发源地。另外还有石窟文化。
杨晓民强调,如果通过影像把这些打造出来,我可以认为我们甘肃不是文化的荒漠,而是中国文化的母体之一,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记者邵其珍
踏上征程,丝路就在脚下延续
李文举说,我希望拍的片子可以有很多人观看。在某段时期丝绸之路就是整个世界的,它包涵着整个世界的文明。在纪录片里,李文举和他的同事走访了八个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用“镜头”看到了当代“丝路人”的追梦生活。他说,我们可以沿着丝绸之路开创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么可怕,只需要大家勇敢的走出去,走在路上,才会有新的收获。或者说,丝路,本身就是重新开始的旅程。
该片摄制团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涉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联酋、意大利等国,选取了丝路上56个“普通”的个人,讲述他们“接地气”的故事:这里面有从丝路的一端土耳其来到另一端西安求学的土耳其小伙儿阿福,想要筹钱拍摄一部《丝绸之路》电影;山东姑娘王诗晴被中国强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赋予了进入意大利模特界的机会;在德国职业联赛踢球的土耳其人奥兹坎则沿着丝路把自己的“苏坦餐厅”开到了浙江义乌……
“丝绸之路是一条概念之路,没有路牌,什么也没有,它的概念也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这一百多年也变化到无穷大。”李文举说,“丝绸之路是历史文化积淀之路,蕴藏着拍不完的故事。我们在拍摄中更关注今天丝路沿线居民身上所体现的古老丝路的基因,通过讲述今天人们的故事,寻找丝绸之路最本质的精神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丝路》既是对前两部经典的延续,又是对古老丝路的新解读、新发现。”
在他看来,某段时期丝绸之路就是整个世界的,它包涵着整个世界的文明。这条路传播的东西非常多,我们可以想一下在古代的社会,每天你走的最快也就三十里,这中间还经过无数的像天险,经过黄河,穿过很多广袤的沙漠,有个高僧在他的传记里边记载穿越塔克马干山用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多天没见过一个活物,但是所有这些物的东西,精神的东西,更高层面的东西都是要靠人的力量,人到哪儿,文化才会通到哪儿,文化不会隔空发送,也不存在什么特异功能,一定是通过人的脚步。
李文举说,2000年之后,新丝绸之路的崛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中国经济连年快速增长,丝绸之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借助这条古老的道路,中国参与到世界之中,丝绸之路的沿线也成为了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好的一个区域。
“我觉得甘肃人是有非常好的韧性,在什么地方都会生活得非常好,所以我更鼓励我们甘肃人能走出去。”李文举举例说:“我在吉尔吉斯斯坦能吃到最正宗的兰州拉面,可能专家学者关注大的具有很高文化战略的东西,作为我是关注一些小的相关性的东西,这些传播教育是很细小的,平时看不出来,但是慢慢就会生根发芽,我相信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人与人的交流和交往也是通过这种咱们看起来很简单的,比如说小孩玩具,中国制造小不起眼的东西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沿着丝绸之路开创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么可怕,只需要大家勇敢的走出去,走在路上,才会有新的收获。"李文举说。
□记者邵其珍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7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47批次食糖抽检结果,其中抽检项目合格的样品41批次,不合格样品6批次。省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时请拨12331举报...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