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夏 今日临夏县 今日康乐 今日广河 今日永靖 今日和政 今日东乡族 今日积石山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今日东乡族 > 正文

我与祖国共筑梦 讲述甘肃省追梦路上奋进者的故事

来源:甘肃工人报 2019-10-23 09:44   https://www.yybnet.net/

谢成俊

李常有

尹建敏

康仁

本报记者石杰

70年来,我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谱写出华丽的时代篇章。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始终鼓舞和引导广大劳动者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激励广大劳动者与祖国心连心、同成长、共奋进,一起筑梦、追梦、圆梦。在劳动筑梦的大环境下,甘肃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光彩照人的先进劳动模范,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时代这些伟大的追梦人,近来,本报记者走近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价值的劳动模范,共话他们的追梦故事。

谢成俊:为发展现代农业建功立业

“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上的是农大、干的是农业,心里对农民有特殊的感情,为了农业,二十多年来基本上不顾家。”说这话的人名叫谢成俊,现任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作站站长,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兰州市领军人才”等诸多荣誉称号。

这位时常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说着一口土话,看起来和一般农民并无二致。他长期行走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以及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等工作,坚持深入基层,蹲点跑面,调查研究,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始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潜心于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视农技事业高于一切,不断为农民传授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而勤奋耕耘,默默付出,尤其在蔬菜实用技术研究、推广,蔬菜新品种引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作出了一定贡献。”对此谢成俊颇感自豪。

据了解,自2013年兰州市开展“双联”工作以来,谢成俊为省总工会、省农垦总公司、兰州市委办公厅等10

多家单位培训农民12000多人次,传授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农民的广泛好评。

过去几年,他一直忙碌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中,尤其在高原夏菜新品种的生产等方面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农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打响了高原夏菜品牌,通过引进新品种,建立生产基地,全面系统地研究并推广高原夏菜产业体系,为高原夏菜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贡献了一个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谢成俊干农业工作二十多年来,由于常年在田间试验,落下日光性皮炎、关节炎等毛病。对此他也不在乎,仍一心想着怎样把农业实用新技术不断地传播给农民,使他们增收致富。

“我经常问妻子,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感受,妻子除了抱怨,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觉得太苦,当然现在还有自豪,我偶尔问妻子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她总是开玩笑说:‘你总是带回满口袋的砂给我!’,因为做试验示范和田间指导经常与泥土为伴,妻子每次给我洗衣服时,说费洗衣粉和水,淘洗了几遍才能把泥土洗净。”谈及家人对他的工作感受时,谢成俊如是说道。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梦,今后我要为这个梦想奋斗。为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更大的努力。”谢成俊告诉记者。

李常有: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三十多年来,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感受了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也体验了村干部工作的酸甜苦辣。”

现年58岁的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东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常有,自1982年参加村务工作以来,至今已有35年。对于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李常有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致富手段。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这充分说明了村级党组织和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性,要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方方面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李常有信心满怀地说道。

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李常有很注重平时的学习。李常有回忆道:“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态度,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市、县地方法规和地区发展趋势走向。”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李常有最常说的一句话,三十多年来,李常有的心里时刻盘算着怎样才能带领全村走上富裕之路,摘掉贫困的帽子。为使村经济的发展要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大好局面,李常有率先迈入到致富的队伍里,怀着不能带头富不能当干部,不能带领富不是好干部的满腔热血,开始在全村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家庭私营经济。

“要让大家共同走向富裕,我个人认为离不开强大的集体资金作后盾,总括我国十大名村无一例外,河南的南街村、北京的韩心河村等都是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的。”在谈及全村经济走势时,他还补充道自己心中一直记着的一句话“经济的发展好比走路一样,要想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大家一起走。”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关村的集体经济完全空白,村干部每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村上的工作举步维艰。穷则思变,实干才有希望。在村“两委”的决定下,李常有结合村情,充分利用城郊村优势,把盘活用好土地资源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正是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东关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2004年靖远县新城区开发建设,三次征用我村土地572亩,拨付补偿款1200万元,这与开发投资的比例是1∶30,获纯利润1160万元,完成了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2006年我村又跟政府协商投资800万元建设了靖远四中学生服务区,此处现已升值至4000多万元,每年固定收入50万元,截至目前,我村的集体经济资产总值已达6000多万元。”说到此,李常有满脸的自豪。

“作为一名村支书,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我村群众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过好幸福美好的生活。”李常有告诉记者。

尹建敏:产业扶贫彰显巾帼风采

“作为企业负责人,我深知个人和公司事业成长、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和大力扶持,更离不开甘肃人民的理解、帮助和支持。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牵挂愈来愈浓,把扶贫和创业融合,走出一条既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又促进创业发展路子的构想在脑海中诞生,在这种理念的促使下,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诞生了”。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深情地诉说着自己干事创业的初衷。

这位身材纤瘦、举止大方的女性,与人交谈时两眼很有神,散发着女强人的干练和企业家的大气。对于大西北,她有着难以磨灭的感情。尹建敏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十八年前她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只身一人来西北地区创业时的情景:“沟壑纵横、荒凉贫瘠、污染严重是我对大西北的第一印象。当我走进坐落在群山环抱的村庄,贫穷和落后的景象更让我牵肠挂肚,一种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上致富路的念头油然而生。在我心里大西北虽然贫瘠,但它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大西北人民虽然贫困,但他们勤劳朴实,这就是我扎根大西北的根基。”尹建敏回忆道。

怀着在西北创业的初心,尹建敏在兰州市红古区成立了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发展天然气产业,促进兰州环保事业取得成绩之后,很快她又将目光转移到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来。谈及发展扶贫产业带动困难群众致富的时候,她向记者介绍道:“2018年5月,我将扶贫的新战场深入到国家级重点扶持‘三州三区’之一的临夏州东乡县和定西市漳县,先后注册成立了三个子公司,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带动农民共同脱贫致富。在东乡,我用产业扶贫的方式,为使村民不返贫,专门设立了东乡贡羊基金,以确保产业扶贫实效。”

去年初,尹建敏与东乡县认真对接后,不讲条件不说困难,入驻东乡,立马引羊,且羊的质量必须是有机的。随即,发羊当地群众,建档立卡户每户4只羊,3只公羊1只母羊。养成后,尹建敏和她的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

在临夏东乡,几乎家家都养羊,东乡人民养羊的传统是从先辈手里传下来的,在东乡养羊,沟沟岔岔里都能养植被,羊不缺吃的。“我在东乡县一个博物馆发现,80%内容都因羊而设计。在清代,东乡贡羊是给皇帝吃的。这么好的资源,这么多的优势,东乡为什么要穷?”尹建敏的发问掷地有声。

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尹建敏时刻提醒着自己:“企业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大众谋福增利。”实际上她也正是怀着这样一份爱国为民的情怀,以产业扶贫的方式推动着甘肃的脱贫事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个人梦追随中国梦”是她多年来的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康仁:劳动筑梦的建筑工人

从一名普通的抹灰工到全国人大代表,从普通党员成长为全国劳模,他的经历伴随着他的追梦之旅。在建筑行业近40年的摸爬滚打中,他承载了甘肃建投人太多的梦想和愿望。康仁是甘肃建投集团第七建筑公司劳务队队长。作为国家级、省级劳模,全省“十优工匠”得主,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建筑作品的建造者,他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有39年,在他身上展现出了老一代普通民工到建筑工匠的华丽变身。

“作为老一代农民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带领出的家乡农民工兄弟累计上千人,在工地上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如今一部分人有了资金,回乡创企;有些在兰州安家,生儿育女,日子过得也滋润;也有部分人,分布在建筑行业的不同岗位上,成了新一代技术人员,一个个都劳有所获。”康仁对此颇感自豪。

去年本已退休的康仁,如今又被公司返聘回来,担任技术顾问,给年轻工友们做指导、传经验。工作中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是企业的骄傲,更是农民工的榜样。跟着他,身上有干劲、心中有梦想。”几名同事如此说道。

“为了迎接7月26日的万人锅庄舞表演活动,今年4月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夏泽滩万人锅庄舞广场一期工程施工中,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我们靠人背肩扛、人梯转运的材料到操作面,克服种种困难,终将项目按期交付使用。同时,也圆了施工组的梦。”康仁回忆道。

这些年,康仁在建筑工作中屡获大奖,至今已荣获80多本荣誉证书,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劳动筑梦”的精神也得到了同行与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尊重。在他身上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还体现了作为建筑工匠的严谨与专注。

70年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千万农民工为城市建设的添砖加瓦,那一座座高楼大厦的背后都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康仁告诉记者:“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梦想。作为建筑工人,心中要有劳动筑梦的宏大志向,与千万劳动者一起,共筑‘中国梦’。”

新闻推荐

这盏灯,为你而亮

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二天中午12点。临夏市团结北路德祥宫饭店内就餐的宾客差不多已满座,只有一桌的客人迟迟未到,这是昨天就...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翻天覆地新东乡2019-10-08 09:36
猜你喜欢:
敢作为才能有作为2019-10-04 20:26
评论:(我与祖国共筑梦 讲述甘肃省追梦路上奋进者的故事)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