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阳谷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盘活集体资产为着力点,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突破口,以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以富民强村为落脚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截至去年底,阳谷县856个行政村都有村集体收入,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其中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429个,比去年增加171个。
以政策引领为“风向标”。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提出联动发展、因村施策、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的发展原则,结合实际列出12项引导性增收措施,营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
以专项考核为“指挥棒”。进一步完善村集体经济工作考核体系,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实行单独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街道)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和发放村集体经济专项奖补资金的主要依据。同时,县财政列支500万元对发展集体经济明显镇村进行奖励。
以组织建设为“奠基石”。高度重视村级合作经济,目前已有601个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并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不同类型的合作经营模式,大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阿城镇党委通过“村社合一”提质升级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支部和村委会运营合作社,与省内外蔬菜公司、商会等签订蔬菜种植订单,组织本村社员统一售菜,彻底消除村集体收入“空壳村”;高庙王镇以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每个村级党支部下组建1个村级辣椒专业合作分社,积极推广辣椒种植新技术,每村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式”发展;侨润街道国庄村党支部立足自身实际,成立国祥粉条合作社,注册“国祥”商标,实现集体经济从零到年收入20余万元的巨大变化。
以统筹结合为“推动力”。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书记”帮扶的重要内容,借助当前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各村发展进一步提供助动力。如大布乡訾海村“第一书记”,成立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现“承包费+分红+劳务收入”的综合收益;狮子楼街道通过打击“村霸”“村痞”清理村内被长期非法占用的集体土地151亩,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对外承包,增加村集体收入,走出一条以扫黑除恶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 布双起通讯员 宋明武 孙甜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布双起本报通讯员杜汉书2月2日,在阳谷县七级镇的一家蔬菜收购点,菜农源源不断地把蔬菜运到这里,然后再由这里集中...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