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阳谷县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以培育壮大产业为基础,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形成了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的双赢局面。
定向施教,让贫困户尽快掌握脱贫技能。阳谷汽车坐垫产业龙头企业——张平汽车饰品有限公司自筹资金200万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汽车坐垫生产技术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县贫困人员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无偿发放坐垫编织技术资料,先后培训合格学员近万人次,已使近千人通过坐垫产业实现了脱贫。
四个优先,吸纳贫困户从事坐垫生产。该县与现有汽车坐垫企业搞好对接,要求企业在用工方面做到“四个优先”:优先吸纳贫困家庭人员进厂务工、优先雇用贫困家庭人员参与产品运输、优先在贫困人口较多的村设立收放点、优先照顾贫困家庭半成品发放,帮助贫困家庭通过参与坐垫产业增加家庭收入。
因户定岗,让贫困户在不同链节中增收。目前,该县坐垫产业形成了从原料、辅料、半成品、到成品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利用汽车坐垫产业扶贫时,坚持做到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吸纳其到附近企业务工或让其从事坐垫运输增加收入;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年龄稍大、不能离家外出的贫困户,送料上门,让贫困户通过手工编织增加收入;对有一定文化、熟悉网络的贫困户,让其通过网上从事汽车坐垫销售,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从事坐垫产业的3000余人。
增加布点,扩大贫困户惠及范围。该县在充分利用原有企业投放点的基础上,又投入500万元在金斗营镇、寿张镇、十五里元镇、石佛镇、阎楼镇建设了5个加工车间,其中四个镇已投入生产,预计将带动70余名贫困户130余名贫困人员增加收入。下一步,该县还计划在每个乡镇(街道)选择2-3个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建设加工车间,组织贫困户就近参与。同时,积极鼓励11家汽车坐垫龙头企业在乡镇(街道)设立加工点,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记者 布双起通讯员 宋明武 孙甜甜
新闻推荐
企业拖欠工资不给,法院强制执行 95名农民工讨回18万元血汗钱
本报聊城1月24日讯(记者李怀磊通讯员王希玉韩飞)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在...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