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0公里处的阿城镇,古运河西岸,有眼古阿井,我国名贵药材——被李时珍推崇为“圣药”的阿胶,就是因用古阿井的水熬制而得名。
古阿井一直就在阳谷县的阿城镇。阳谷县的阿城镇历史上曾为老东阿县城,当时,老东阿县城因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多次迁城,并于明洪武八年迁城到东阿镇(即现在的平阴县东阿镇)。俗话说迁城不迁井,事实上井也无法迁徙。新中国成立后,以黄河为界,重新确定辖区,东阿镇属平阴县。由此可见,从宋朝(公元960年)以前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阿胶的发明地在今阳谷县的阿城镇。后来,因各种原因,生产中心先后转移到平阴县东阿镇、东阿县铜城镇。这三镇可谓古东阿,今东阿,和现在东阿。
历代文献,对古阿井多有记载、描述。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东阿井的描述是:“其巨如轮,深六七丈”。对此井的水质,北宋时期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清而重,性趋下。”清代学者陈修园沿运河南下来到东阿,详细考察了阿井水的特点之后,写道:“此清济之处,伏行地中,历千里而发于此井中,其水较其旁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
几千年来,地方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给古阿井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东阿县志》称:“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饮之久,化为人。”后将此泉为井。因有此神话传说,老东阿人用此井水制胶。据传,东阿迁城后,老东阿人为了用此井水熬胶,不惜用东阿县城西八里,黄河东岸的“姜沟山”换取阳谷县阿城镇的阿井,此山归阳谷县管辖,改名为“阳谷山”;而此井虽在阳谷县境内,却因用之制备阿胶,又归东阿县管辖,取名“阿井”。所以,历史上有阿井不在东阿县,阳谷山不在阳谷县的事实。
关于古阿井和阿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炎帝神农除教民稼穑、播种五谷外,还口尝百草,为民采药治病。一天,他翻山越岭,来到一土山下,见有一种羽状复叶开黄色花朵的阿魏草,便拔起一棵,口嚼根茎,其汁乳状,味苦,方知有通经祛疾之药性,便采集起来。正当他口干舌燥时,忽见地下有一清泉,便捧而饮之,顿感甜润可口,浑身神力倍增。经他广探其源,此泉乃南方济河一股地下潜流所注。于是他招人在此掘了一眼巨口深井。因井周围长满了阿魏草,故命名为“阿井”。渐渐地来井旁居住的人越聚越多,耕种狩猎,繁衍生息,便形成了村庄。
可是,不知过了多久,西边山林里忽然来了一个黑大汉,夜间常常来村里抢掠妇女糟蹋,一时间闹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有一天夜里,黑大汉又来了。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看见阿井边有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便欲向前抢掠。那女子转身一闪躲过,向他莞尔一笑,说道:“休得鲁莽,你深夜进村,拉扯小女何意?”黑大汉见这美女柔情相问,忙道:“俺在林中吃住甚佳,只是夜间甚感寂寞,邀请大姐作陪玩耍。”女子道:“要俺作陪倒也可以,只是俺脚小难行,如若相背而行,便可前往。”黑大汉一听这美女情愿入林作陪,哪有不背之理。他高兴地把腰一躬,喊道:“快上来吧!”小女身轻如燕,便跨了上去。黑大汉激情难耐,背起美女,便飞也似地往山林跑去。可是越跑越觉得背上沉重,后来竟累得气喘吁吁,迈步艰难了。他奇怪地回头一瞧,啊!这背上的美女竟然变成一条蛟龙盘在他的背上,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原来这井泉能健体治疾,早已为龙王所知。龙王为使其体弱幼子健体长神,特令其来此井暂住。这小龙来后,闻知黑大汉常扰百姓,所以今夜扮女人诱惑、惩罚他。小龙趁黑大汉回首惊恐之机,巨口一张,一下咬住了他的咽喉。黑大汉疼痛难忍,挣脱不开,就地一滚,便现出大黑驴的原型。蛟龙怕被其压在身下,刚一松口,大黑驴嘶叫了一声,挺身立起,尥起蹶子,拼命逃去。这蛟龙哪肯放他,四爪一挺,腾空而起,巨口喷出水柱射向黑驴。黑驴在水中不辨方向路径,正闭眼叫苦,蛟龙伸出利爪,将黑驴抓起,升在半空,将其摔下地来,只听“扑通”一声,黑驴鼻口出血,再也动弹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前来阿井取水,见不远处躺着一头口鼻出血的大黑驴,就把它抬回村里,扒下皮,把肉分给众人,用阿井水煮熟吃了。不料,凡食肉喝汤之人,皆有病者病愈,无病者强身。而唯有一孕妇,因分娩未能得食,产后而流血不止,危在旦夕。丈夫岳明见此,后悔不已,十分焦急。他见驴肉已尽,驴皮尚存,于是就割下一块,将毛刮去,从阿井提来一锅水,用大火煮之。由于火猛,又煮的时间过长,驴皮竟被煮成了糊状的稠汤,稍一冷却,又凝固成了褐色的胶块。岳明心想:既然驴肉有医病强身之奇效,这熬化的驴皮冻,虽比不上那驴肉,总也得有些效力。于是便将驴皮冻,切成碎块,让其妻子试食之。数日之后,竟同样出现了奇迹:他妻子气血回升,面色红润,数日后,竟健壮如初。事情传出,体弱患病者纷纷前来讨要,结果凡食者皆痊愈,驴皮冻很快吃光。有人就用别的驴皮加阿井水熬成胶冻吃,虽然不及大黑驴皮熬成的胶冻好,但也都很有效果。从此,人们知道用阿井之水熬驴皮之胶,是一种滋阴润燥,止血养血的良药,能治许多疾病,于是便大量收购驴皮,熬胶出卖,广医众人。因驴皮胶是用阿井水熬成,所以取名叫做“阿胶”,而阿井也随之改为“阿胶井”了。
现在,古阿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象征。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用当地的地下水取代了古阿井的水熬胶,但是古阿井为地道阿胶的产生、传承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
(武俊岭)
联系方式:
邮箱:sdslxc@shandong.cn
电话:0531—81932843
?古阿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阳谷县金斗营镇根据贫困村区域分布、贫困程度、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布局,做到村有主导产业...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