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锴 仝志华 实习生 谭伟玲
说起回民抗日英雄,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马云斋和他的回民支队。其实,在菏泽,也有一位回民抗日英雄。他组建的回民抗日游击队曾打得日寇闻风丧胆,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
一说起抗战,他两眼就放光
马从一如今已经93岁,家住曹县普连集镇平王庄村。
昨日,记者辗转赶到平王庄村时,已是19时30分了。
“那座老房子就是马从一的家。”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这几十年一直住在那座老房子里安享晚年。
“父亲在做礼拜,请你们等一会儿。”马从一的女儿说,父亲前些日子不慎摔伤了左手。“他刚强了一辈子,即使摔伤了,还坚持做礼拜!”女儿埋怨的话语透漏出对父亲的心疼。
晚8时许,马从一终于做完了礼拜。瘦小的老人除了有些耳背,精神依然矍铄,令人依稀看到他当年抗日的潇洒英姿。
“你们想听我讲打日本鬼子的事啊?3天3夜都说不完,我挑主要的说吧!”听说记者要听他讲述抗战的事,老人更加精神起来,坐在凳子上,双手比划着。
鬼子暴行,让他怒而从军抗日
“我19岁参加抗日队伍,起因很简单,就是日本鬼子的暴行让我忍无可忍!”马从一说,那时,他并没多想,就想着不能让家乡父老受日寇的蹂躏。
马从一出生在牡丹区都司镇西马垓村,长大后去了北京中阿学校攻读经文,聪明伶俐,18岁就取得阿訇资格。
“那时,抗战全面爆发,我挂念家里,就回到家乡。”马从一说,18岁的他回家后,看到的并不是全民积极抗战。“日本鬼子都打过来了,很多人还在梦中!”在饱受日寇蹂躏的家乡,他看到许多人醉生梦死,顿时来了气,紧握拳头暗下决心:“我要参军!我要打日本鬼子!”
不知道如何找组织,迷茫中,年轻的马从一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段时间。1942年,延安的基干团来到菏泽,让他看到了曙光。他找到时任政治部主任王猛,要求参军。“王主任和我聊了许多,最后决定让我在回民中发动抗日武装力量。”他回忆,王猛给了他很大信任、支持,“他让我放心大胆地干,并许诺我能拉出多少人的队伍,就给我多少支枪!”
首战大捷,41名日军被俘获
很快,马从一就组织起一支回民抗日队伍。
“开始只有一个班,慢慢地发展到一个营,最后发展到两个营。”说起组建抗日队伍的经历,老人十分自豪,“我们鲁西回民游击队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不是拉起人来就能抗日,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马从一说,队伍组建后,经过有经验的老兵严格训练,他的游击队开始有了军队的影子,“许多人被高强度的训练折磨得牢骚满腹,但很快就知道了军事化训练的好处。”
“我第一次带领游击队作战就旗开得胜,俘获了41名日军,大大鼓舞了队员的士气!”马从一回忆。
那是一场伏击战,探听到日寇的给养车要经过新兴集,马从一便早早地带人埋伏在必经公路两旁的玉米地里。“天气炎热,蚊虫叮咬,队员有些受不了,但由于前期严格军训养成的好习惯,没一个发出一点儿声。”他回忆道。忍受了几个小时的游击队员看到日寇的给养车一步步开进死亡陷阱,听到“打”的指令,仅有的5枚手榴弹扔了出去,给养车被炸翻,日寇被炸得晕头转向。战后,上级专门给鲁西回民游击队发来嘉奖令。
战后,马从一召集全体人员讨论得失。大家形成共识:只有铁的纪律和严格训练,才能把队伍打造成强军。
一个月打24仗,吃饭时都搂着枪
马从一与他的鲁西回民游击队深得游击战的精髓,每每出奇制胜,打得日寇鬼哭狼嚎。
“游击战,是与人民共存共生的一种战争。哪里有人民,哪里就可以开展游击战。平原虽无山地做屏障,但成千上万的群众是御敌的最强大屏障,只要坚持发动、依靠群众,与群众生死与共,就可以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马从一说,这是上级领导针对游击战总结的经验,他感觉是至理名言,“每每想起,受用不尽”。
“不能打赔本的仗!”马从一说,虽然武器不如敌人,但他们有地利人和的优势,“打得过就狠打,把日本鬼子打疼、打残,打不过就躲起来,让日本鬼子连根毛都找不到。”游击队有广大人民群众做后盾,来无踪去无影,把日寇打得狼狈不堪。
“1945年,我们攻打阳谷县城时,日伪军比我们人多,仗着城墙做殊死抵抗。”马从一说,武器不如敌人,敌人又有坚城可守,“护城河5米多宽,硬攻的话死伤会惨重,也不一定能打下来。”怎样既能减少损失、又能攻下县城?“你有乌龟壳,我就从内部击破!”游击队员利用群众做掩护,混进城中,终于以最小代价拿下阳谷县城。
“1944年是游击队打仗最多的一年,其中一个月打了24次仗。”马从一说,他当时有两把枪,为随时战斗,“都是和衣睡觉,吃饭时怀里搂着枪,因为说不准下一分钟就要投入战斗。”
负伤退伍,安享晚年
1945年日本投降了,马从一与游击队开始与国民党军队交战。
1947年,在攻打封丘城战役中,马从一身先士卒,冒着猛烈的炮火登上云梯。眼看就要登上城墙,一发炮弹袭来,他重重地摔入壕沟。“肋部、肺部都受了重伤,清醒过来时躺在医院里。”马从一说,治疗了一年多,他才从床上爬了起来。
伤愈后,马从一回到家乡,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当时,县领导极力挽留,被我谢绝了!”马从一说,虽然没留在县里任职,但他从不后悔。“人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有我的功劳,每每想起这些,我心里都喜滋滋的!”他高兴地说。
1953年,马从一受聘到平王庄的清真寺做阿訇。之后,全家都搬了过来,在平王庄定居。过了60多年的田园生活,马从一十分满足。“我抗战时就没想到能有家人,现在重孙有6个,最大的6岁,还有什么可遗憾的!”他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许静)为让全市归侨侨眷特别是贫困归侨侨眷过一个安乐祥和的节日,近日,市外(侨)办在全市开展侨务“送温暖”活动。1月27日上午,副市长万同参加侨务“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归侨侨眷送去慰问金...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