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阳谷新闻 > 正文

闲话锅碗瓢盆

来源:淄博晚报 2015-05-24 16:51   https://www.yybnet.net/

○于洪亮

锅碗瓢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器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它们的形状样式及制作材料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与每家每户相关联的某些故事,更是各不相同、鲜为人知。

古代的锅曰鼎曰釜,有陶制、铜制,后来又有铁制等等。在此不为考古,故年代区划暂不细说,但实际意义上的锅,发展到现在已有8300多年的历史却是有着定论的。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里做饭用的是铁锅。那时的锅大而且沉,根据大小,分为多少印。家庭用锅一般是因人口多少而分五至八印不等。锅盘在锅台上,旁边配有风箱,烧的是柴草或煤炭。庄稼人管伙房叫做饭屋,等饭做好了,一家人坐了板凳或木墩,围着锅台吃饭。老老少少七八口,“一个锅里摸勺”,不小心弄出点动静来,比方撒了稀饭、打了碗也是常事。那时农村没电,点灯用的是煤油或柴油,灯头的大小不好控制。有次晚饭,悬挂在墙壁上的煤油灯窜出火苗,引燃了锅台上方张贴的灶王爷,扑打过程中碰翻煤油灯,煤油撒在了锅里,那顿饭谁也没吃好。一般情况却是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充满着一家人的亲热,没有谁顾及“食不言,行不语”的古训。

后来说的“吃大锅饭”,指的是平均分配,意思注重了引申的成分。“让你知道锅是铁打的”则是一句狠话,有些教训人的意味。加上“人声鼎沸”、“破釜沉舟”、“釜底抽薪”等成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更显现出锅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

锅最基本的功能是蒸干粮、熬稀饭、烧开水和炒菜。派生出来的砂锅则用来煎中草药。早年间还有一种小一点的锅,上端有两个耳朵,便于端拿移动,人们管它叫“耳锅子”。另有三条短腿的锅就更小了,去了把,样式与古代的鼎有些接近,通常是用来炒菜。

上边所说的锅都是铁的,上世纪大跃进年代砸了锅大炼钢铁属于瞎折腾。我们当地有句俗语叫做“砸锅卖铁也要如何如何”,意思是穷得不能再穷也要怎样。前些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母亲的主意》,母亲的主意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读书”。我们兄妹几个书是读了,但家里终究没有穷到“砸锅卖铁”的地步。

说来,从陶釜到金属釜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但近几十年锅的发展变化却让人有点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除去大的集体单位,一家一户已经很少有人用铁锅蒸馒头、熬稀饭,包括偏远农村也是如此。取而代之的是铝锅、钢精锅、陶瓷锅,还有说不清材质的压力锅、电饭锅、不粘锅等等,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做饭好好的,明天会用上什么锅,还真的很难说。

古代有一种盛饭、菜、茶水的陶制器具叫做钵,与碗接近。当钵的底部有了圈足之后,就更接近于碗了。因此说,钵是最早的碗。

据考,春秋战国至汉代出现了陶碗、铜碗、银碗、锡碗,样式与现在的碗差不多,金属碗属于贵族用碗。汉代才出现瓷碗,东汉之后开始有了大量的瓷碗,并且进入寻常百姓家。

此后的若干年里,唐宋元明清改朝换代,碗的变化却不是太大,最多也不过是有了官窑与民窑之分。当然,不论官窑还是民窑保存下来的无一例外统统成为了文物。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曾经使用过的“和平碗”。从外观上看,这碗白瓷蓝边,深而且大。上边除了有“和平”二字,还有一对展翅飞翔的小鸽子。烽火连年,战争结束,人们盼望已久的和平终于实现,因此说“和平碗”有着非凡的纪念意义。

“和平碗”比普通的瓷碗要大得多,成年人的两只手也捧不过来。我曾听说,生活困难时期村上人外地出伕,打赌喝稀饭,一位个头不大的小伙子竟然一连喝了五“和平碗”,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实际上却是真人真事,它无声地见证了人们当时的饥饿程度。

后来,家庭使用的一般是白瓷蓝边的粗瓷大碗。黑釉的更显粗糙,价格也便宜。要不怎么会有“买个黑碗也要稀罕三天”一说?

饭碗的重要非同小可:“砸了饭碗”指丢了工作;吃公家饭称为“端上铁饭碗”,形容生活有了保障;直到现在,农村老家仍有出殡摔碗的习俗,意思是人死了到了阴间也要有碗饭吃。

与瓷碗并存的还有木碗、竹碗、钢精碗、搪瓷碗……就地取材,用椰子外壳做成的碗也有,但瓷碗始终是日常用碗的主流。

瓷碗是易碎品,早在农村,做饭的屋里一般不生炉子。吃完饭刷了碗之后,摞成一大摞放在“碗床子”上,若是不留神控不干净水,第二天早上摞好的碗便会冻成一块,用时要么用筷子撬,要么在最上边的碗里盛上稀饭慢慢融化,等拿下第一个碗,再依次类推拿下边的碗,等全部化开是件很麻烦的事。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撬还是化,都容易使碗出现裂痕,甚至破碎。碗即便出现破残也舍不得丢掉,还得用来搁放饲料,喂鸡喂狗。有时还要让锔盆锔碗的匠人锔起来再用。

搪瓷碗分量轻且结实耐用,出发便于携带。我小时候去沂源南流水讨饭,曾用过一只米黄色的搪瓷碗。后来上学又用了若干年,直到瓷被碰的一块块掉下来,出了窟窿实在不能用了,才忍痛割爱、扔掉完事。

据我所知,碗最大的变化是越变越小。喝“功夫茶”用的茶碗比牛眼大不了多少。家庭用的饭碗、酒店桌面上分餐用的汤碗,比三四十年前用的粗瓷大碗显然美观精致了不少,但容量却小了很多,更不能同“和平碗”相提并论。是人的食欲减弱、饭量变小,还是碗的使用上以小为美的观点占了上风?我看是二者兼有之。

瓢是舀水用具,有时也用来取其他的东西。古代的匜(yí)用途与瓢差不多,有陶制的、铜制的,也有锡制、银制的。单就“瓢”这个字来看,形音会意,主要是指葫芦锯开的瓢。

“一个葫芦两扇瓢”。葫芦的大小决定了瓢的大小。葫芦是自然长成,锯时也不可能不偏不倚,因此说瓢的大小没有毫厘不爽、千篇一律的,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瓢。

以前的乡村,各家个户备有水瓮,从瓮里舀水,多用瓢。有时候,瓢还可以当碗用。下地干半天活儿,回到家用瓢舀起水来就喝。描写叫花子的诗歌,“大雪纷纷赛鹅毛,身披马粪头带瓢,我倒找到安乐地,天下穷人怎么着?”这叫花子头上戴的瓢,极有可能是葫芦锯开的瓢。要饭时给点汤水,用瓢盛了,端着边走边喝。这次恰逢天降大雪,一个人钻进了马粪里,头上扣了瓢防雪。怪模怪样,既可笑又可怜,这等处境,还挂念天下的穷人,其心地的善良,不由人不佩服……

小时候老人们教的儿歌“那年雨水大,冲了葫芦架,姑子来要瓢,俺待给她啥?给她个小碗罢罢罢……”冲了葫芦架便长不成葫芦,没有葫芦便锯不成瓢,只好给个碗当瓢用。可见瓢可以舀水,也可以像碗那样盛食物之类的东西。瓢当碗用,碗当瓢用,二者足可以凑付、将就。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个“瓢”本意是指舀水用的瓢,但在锦衣玉食的富贵之家,舀水用的瓢是铜制、锡制、银制,还是葫芦瓢?那就很难说了。

“瓢泼大雨”指雨大,像用瓢泼水那样。“摁下葫芦起来瓢”则是指同样的事,这边没处理好,那边又冒了出来。头部被砍称为“开了瓢”……这些成语、俗语,都是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印记。

现在看,即便在乡村,舀水、取东西用木头瓢或葫芦瓢的已十分罕见。取而代之的是铝水舀、钢精水舀,还有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塑料水舀。用起来既轻便又结实,只是看不到早年间曾经用过的葫芦瓢,心里总感到有点缺失。

盆留给我最早的记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时洗脸、和面用的一般是陶制的黑色的盆。村里常有人来卖乌盆乌罐,他们用小车推着,大盆套小盆,摞得高高的。进村后卸在树荫处,摆放好了,用烟袋杆或小木棍一边敲着,一边高声吆喝卖乌盆乌罐,不一会儿便会引来许多围观、挑选的男男女女。讨价还价,最后往往是只剩下几个没烧透的废品……

其实,这种陶制盆的使用年代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便屡屡现身。当时,有烧制过程中未饮过水的浅红色的,也有饮过水的灰色的。戏剧《包公案》有“乌盆告状”一出,“张别古,运气衰,买个乌盆带了鬼来……”这段念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与陶制盆并存的,还有木盆、锡盆、铜盆等等。记得五十年前,我家有一铜脸盆,浅浅的,像文明人戴的礼帽。这不是青铜时代的遗存,而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品。1965年夏天我考进临淄三中,全家上下异常高兴,母亲把陪嫁用的铜脸盆卖给了废品收购站,用三块两毛钱给我买了一支长虹牌水笔,这笔陪我念完了初中、高中,直到参加工作。想来,假若不是家里缺钱把铜脸盆卖掉,保存至今的话,它很可能已经算得上文物了……

陶盆销声匿迹之后,出现了陶瓷盆、搪瓷盆、铝盆等等,用来盛水、和面、洗手洗脸、洗衣服。相比而言,这比以前用过的陶制乌盆强多了,最明显的特点是,既不易渗水,又不易破碎。当然,陶制盆也并非一无是处,更没有完全退出人们的视野。比如,陶制的花盆仍在使用,据说易渗水、通透性强,有利于花草的培育和生长。

据了解,眼下家庭用得最多的是塑料盆。这种盆价廉物美、轻便耐用,不怕磕磕碰碰掉瓷、破碎,也不会因搁放不小心发出声响噪音。当然,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绝不只限于塑料盆,细数起来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反观锅碗瓢盆的更迭变化,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追溯它们的出现,无一不是从陶制开始,且最早的变化往往是极其缓慢的。使用新的材质、出现新的样式也就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事。锅碗瓢盆的变迁,与科技进步往往密不可分。可以断言,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在快速提高,锅碗瓢盆如同其他事物,定然会日新月异,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迈进。

新闻推荐

大故宫:从主子到奴才

...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品读陶渊明2015-12-10 16:59
猜你喜欢:
《听,秋的声音》2015-10-22 17:18
评论:(闲话锅碗瓢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