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 通讯员 卢立平)每天清晨,东港区三庄镇邱前村75岁的赵成海都要绕着村子遛上几圈,再到村老年活动中心下棋。虽然距离城区 50多公里,可赵大爷却每天过得很恣:“城里有的咱农村也有,村里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这里不再是令人掩鼻的臭水沟、垃圾场,不再有四处横流的污水,整洁的街道上、庭院前绿树成荫美如画境,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跳起健身舞、打着门球……东港区正在开展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让群众在文明培育中看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在环境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按照“贴合实际、尊重民意”的原则,东港区把优化人居环境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主要突破口,提出了“山更清、水更秀、群众更富裕”的生态文明乡村创建目标。
该区从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入手,实施大规模城乡环境治理工程,围绕美化村容村貌、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治脏、治乱、治污,改水、改厕、改灶,净化、亮化、绿化,一个个工程拉开了架势,六个月的时间,26条河道整治一新,80多条背街小巷建成了文明路街,1.5万平方米街道两侧墙上的“牛皮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环境在人们眼皮底下变得越来越美。
为保证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该区建立了“户集、村收、区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保洁机制,并拿出4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建垃圾压缩转运和污水处理等设施,补贴组建环境保洁队伍。镇街道配备专职环卫管理人员75人,聘请村庄保洁员460人,配套垃圾池740余处,垃圾中转站14处。西湖镇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垃圾中转站,组建执法中队,成立兴新乡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了对全镇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运作。
紧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东港区还致力于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为群众打造“非物质富裕”。该区变“文化输血”为“文化造血”,启动了镇街文化人才成长工程,采取下乡辅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乡土文化骨干,带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区已发展阳光吕剧团、滨海艺术团、祥园社区艺术团等群众文艺团体160余支,文艺骨干2000余人,每年组织庄户剧团展演、街头民间艺术表演、送戏下乡等活动600多场次。在此基础上,不断升级文化阵地建设,全区共完善提升农村文化大院116个,建设标准农家书屋120个,免费对村民开放,真正使群众学习有阵地、活动有场所,文化土壤由此变得越来越深厚,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烈,“文化名区”品牌正成为东港区新的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11月2日,走进东港区西湖镇竖旗岭村,村办公楼旁一块醒目的政务公开栏吸引了记者的眼光,公开栏里不管是村里硬化道路、添置日常物品等开支,还是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一目了然。正在公开栏...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