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宁 通讯员 刘力萌 李学贵 王志荣
立春过后雨水来,农田活计早安排。对于面临严峻抗旱形势的鲁西平原来说,开春转暖后的首等大事就是灌溉农田。如今,在我区广袤的田野上,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旱春灌的高潮正在掀起,目前,全区投入抗旱劳力1.3万人,活动机井1200眼,活动机器3400多眼,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普浇一遍适时水。汗水、笑容、汩汩流水,汇聚成一个个感人的抗旱故事。
科学浇灌保丰收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22日,湖西办事处郭屯村,趁着难得的好天气,这里的农民都赶到田间地头忙活开了。在村西农田里,村民郭广德正在安装机器准备浇地,郭婶则刚从地里撒完化肥回来。“现在这个时候浇一亩地要多少化肥啊?”见笔者询问,郭婶回答说:“这得看看苗情怎么样,像俺这块地一亩要20多斤呗。原来没打算撒化肥,以为浇点水就行,可人家电视上播、村里大喇叭上喊,说去年冬天没什么有效降水天又冷,都让浇水时撒点化肥,说有助于麦苗返青,所以俺也多加了几斤。”“只要科学浇灌,今年一定还是个丰收年。”望着水流顺着浇水的地龙向麦田里喷薄而去,郭广德夫妇二人欣慰地笑了。
专家麦田来支招
2月21日上午,伴随着早春的阳光,郑家镇主庄村的麦田里,该镇农业技术站长李继勇正在进行实地查看,指导村民进行春耕春灌。听说农机站长来麦田里支招,村民们纷纷跑来讨教,不一会儿,麦田里就围拢上60多位村民。
“乡亲们,尽管去冬今春天气连续干旱,但由于咱们这里采取了秸秆还田、深耕细耙、适期浇好‘蒙头水\’和‘封冻水\’等科学措施,麦田墒情依然不错。”李继勇捻着手里的泥土对60多位村民说。“今年地里要比往年干旱得多,大伙盘算着用河水浇地还是大水漫灌过瘾,这样一遍能够抵得上两遍。”围观的小伙子田安新忍不住插了一句。“这种想法不对,用黄河水浇灌要控制水量,严禁大水漫灌,以免因长期积水影响小麦生长,还可能因倒春寒原因发生冻害,”技术站长边解释边风趣地说道:“土地和人一样,也需要营养均衡,不然它就会生病……”农技站长详细地做着分析、讲解,周围的农民听得频频点头。“原来浇水施肥也有这么多的学问,今后咱得多听人家李站长的,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来施肥才能既不浪费又能增收!”一旁的田海洋说道。
互帮互助抗大旱
“惠玲负责看机器,秋芳负责撒化肥,我就铺管子,要是俺姐仨儿单靠个人,这浇地的事可真是费劲了。”在于集镇姚集村,同一个生产小组的李慧玲、肖金菊、吕秋芳三人组成娘子军,把分散在三个不同区域的15亩耕地,仅用了8个小时就全部浇完了,比单独浇水效率提高了2倍。
于集镇姚集村地处四新河西岸,浇地需要启动柴油机、三马车等设备,挪动起来费劲,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家里多半是妇女,留守妇女成为了抗旱救灾的主力军。镇计生协会因势利导,鼓励育龄妇女成立生产互助组,结成互帮互助队。充分发挥农机手的特长,三户一伙,五家一群,合伙浇水,同时在不同地块启动三台机器。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支一回机器,浇三家的地,能不省事吗?”说话间,肖金菊把浇水管道盘在三马车上,轻轻地加大了油门,高兴地回家了。
新闻推荐
...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