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侯庆敏(右)和种植户一起直播卖红薯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兆宪
“仓库里的山药快卖完了,后面还有1000多个订单等着呢,赶紧再拉些来。”8月24日上午,莘县王奉镇80后创业青年侯庆敏匆匆挂断电话,转身又投入到清点、筛查订单的忙碌工作中。
侯庆敏,既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新农人”,还是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在他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素质农民的智慧与担当。
定义“新三农”干出大名堂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共同富裕的希望,也让侯庆敏对“三农”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农人、农品、农商’,这是我的‘新三农’理念。通过线上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以较低成本实现供货商与消费者的\‘点对点’对接,减少农产品的交易环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侯庆敏说。
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打工的侯庆敏听说家乡正在大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他毅然返乡,用互联网思维投身到农业发展浪潮中。2016年,侯庆敏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主要在线上经营蔬菜、水果、禽蛋、肉类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奉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5年努力,侯庆敏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目前,他已开设了8个天猫店、15个拼多多店、2个京东店。“2020年,公司总销售额已达3000余万元,今年的销售目标是突破5000万元。”侯庆敏信心满满地说。
辛勤“农老板” 奔向致富路
白玉山药是王奉镇的特色农产品,耕种面积达2.1万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但随着该镇白玉山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逐渐成为广大农户的迫切需要。
为此,王奉镇党委政府与侯庆敏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创建了电商直播教育实训基地。侯庆敏凭借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的身份,邀请多位“三农”领域权威专家共同组成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18个村庄无偿提供白玉山药高效种植技术及网络销售培训服务,直接受益群众达4000余人。
“培训+种植+销售”生态闭环产业链的形成,让该镇许多农民成了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农老板”,吕恩刚就是其中之一。
“沙地的红薯含水量少、糖分高、口感好、不黏牙……”8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王奉镇王庄村村民吕恩刚的红薯地。吕恩刚正一边扒红薯,一边直播卖货。记者转身向侯庆敏问道:“为什么他不卖山药,却卖红薯?”侯庆敏介绍,为让土壤保有充足的肥力,这里的农民大都种一季山药再换种一季其他农作物,今年吕恩刚选种的是红薯。
曾常年在外务工的吕恩刚,2019年返乡后参加了侯庆敏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现在,他每天都坚持直播,已经吸引了1.5万名粉丝关注。
截至目前,侯庆敏已累计培训电子商务人员3800人次,间接带动创业就业800余人,扶持开设淘宝店铺500余个,培养致富带头人10余名。
逐梦“新农人” 奏响共富曲
侯庆敏的先进事迹并非个案,莘县养菌致富带头人宋益胜、一心致力于智慧农业系统研发的孙涛、通过线上售卖“莘县香瓜”致富的王平……他们都是莘县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加速转型的代表。
其实,在改革大潮中,莘县早就吹响了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2018年,莘县实施返乡创业16项政策服务,重点支持返乡创业者,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和专长,发展特色产业;2020年,该县又制定实施了乡村振兴“十二大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如今,随着莘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一批优秀的“新农人”纷纷涌现。这些高素质农民茁壮成长,在莘县全域形成“一人带动一片、一片带动一产业”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梅花桩拳弟子在表演梅花桩拳(资料图)■本报通讯员高梦本报记者陈金路木版年画、葫芦雕刻、阿胶制作、贡砖烧制……绚丽多彩...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