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通讯员王运兰王文臣
“明年这130多亩蜜梨就将挂果,每亩的保守产量可达到1万斤。”12月4日,莘县燕塔街道办事处武庄村村主任周双文在他的梨园里高兴地对记者说。
作为武庄村果树种植的先行者,周双文个人的种植事业可谓初步成型。然而,作为武庄村的村干部,他还肩负着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重担。
“现在梨园里种植的品种是蜜梨一号,产量大,适合规模化种植,因此我产生了带村民种植蜜梨共同致富的想法。”周双文介绍,近年来,莘县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途径。于是,武庄村村“两委”委托周双文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起初,很多人持观望态度。”周双文告诉记者,大部分村民不见到利润是不会动心的。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述合作社的种种利好和市场前景。如今,合作社社员发展到了几十名。“我们的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种苗、统一防病用药、统一收购销售。”周双文说,对于农民来说,技术服务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走创新之路,创高端品牌,将是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周双文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然而,不少合作社却在市场化的潮流中被淘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他和社员们正在考虑,根据市场需求,提高果树品质,努力做好、做强合作社品牌,力求打响品牌知名度。
“现在,合作社的规模还太小,我们准备把附近几个村的种植户也动员起来,形成种植规模,到时候我们果农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冬日梨园,树木萧瑟,人却豪情万丈。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莘县讯(通讯员李连民杨浩)“真是太方便了,赶到大厅已经下午六点多,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我明天一早还要急着...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