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聊城 今日临清 今日阳谷 今日莘县 今日茌平 今日东阿 今日冠县 今日高唐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今日莘县 > 正文

63岁村民牛桂花天天“打卡上班” 14个“一区两场”试点项目取得成效

来源:大众日报 2019-12-25 11:58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孙亚飞 李梦 报道

本报聊城讯 12月20日一早,莘县古城镇田园综合体的扶贫大棚内,古城镇后三里营村村民牛桂花准时“打卡上班”。今天,她准备为棚内的圣女果枝干再进行一次打杈。

今年63岁的牛桂花在此工作了两年,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一天可挣60元。“我这个岁数去外面打工也没人要。现在在这里干点活,离家又近,我很满意。”

今年60岁的古城镇前三里营村村民荣令和也是古城镇田园综合体的“上班族”。这位曾因照顾患病家人而被“锁住”的贫困户,如今每月可拿到2400元工资,加之家中4亩土地的租赁收入,全家仅一年时间便成功脱贫摘帽。

“三里营田园综合体项目涉及10个村约3200户,1.2万多人。项目区前期已投扶贫资金近1800万元,工商社会资本投入近1.5亿元,产生社会效益覆盖周边600多贫困户,有效带动增收,稳定脱贫。”古城镇镇长梁文宸告诉记者,项目基地按照每亩“双800”(当季800斤小麦及800斤玉米的市场价格)的标准租赁村民土地,村民也可根据个人意愿到基地打工。“项目分红提高了村集体收入,也确保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达到4000元收入的标准。”

为统筹田园综合体内村庄发展,古城镇积极推行“一区两场”模式,以镇驻地西部为重点建设新镇区,实施整村拆迁建设,打造以板桥文化为重要元素、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东阿县牛角店镇党委书记李尚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致富账”:村庄拆迁后,当地通过土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等方式,村集体每年可增加60万—70万元收入,用于补贴村里建设等各项支出。村民将土地流转以后,每亩土地每年可以有1000元的收入。社区建成以后,居民距离学校仅500米,接送孩子的村民可以到社区附近的服装加工厂、体育器材厂从事计件工作,每个月可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也可以到草莓大棚、蔬菜大棚从事劳务工作,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有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农民可以选择到规模农场成为职业农场主,每个家庭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也可以选择到规模农场继续从事熟悉的农业生产活动;搬迁后解放的劳动力可以到就近的工厂成为正式工人,每个月可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聊城市推行的“一区”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两场”则重点为两类企业:一类是引进工商资本建规模农场、带家庭农场、促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在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大量释放劳动力;另一类是引进环境友好、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开办就业工场,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力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增收脱贫。截至目前,聊城探索实施“一区两场”建设新模式,14个试点项目皆取得积极成效。

新闻推荐

返乡“包工头”办家庭农场带富乡亲

□肖会刘黎辉王英群报道图为周建华在果园里为客商挑选冬桃。□本报记者肖会本报通讯员刘黎辉王英群12月9日,...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63岁村民牛桂花天天“打卡上班” 14个“一区两场”试点项目取得成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