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 莘
本报通讯员 卜祥元
便民服务做“加法”、环境污染做“减法”、产业发展做“乘法”、陈规陋习做“除法”……近年来,莘县张寨镇创新思路,“加减乘除”四法齐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便民服务做“加法”
张寨镇以“工作落实年”为契机,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按照“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内人社、民政、调解等窗口岗位的受理业务及流程。利用便民公示栏列出办事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做到工作透明化、服务人性化。以村居为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12个,为群众办理粮补信息查询、资金领取等事项,“零距离”搭建便民服务新平台。
环境污染做“减法”
该镇大力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每村配备1-3名环卫保洁员及相应的车辆设备,对村内大街小巷、坑塘沟渠、闲散宅基等处的垃圾废物全面清理清除,常态保持维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组织城建、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按照“两断三清”标准,整改取缔“小散乱污”企业30余家,拆除私搭乱建等违章建筑20余处,并通过健全网格监管、及时处置等制度,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幸福宜居新张寨。
产业发展做“乘法”
近两年,张寨镇以产业振兴为杠杆,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在刘庄、苏村、八大庄、郭炉等村建设高效温室大棚基地1000多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与北京、济南、郑州等城市超市对接,带动200余户群众订单栽培樱桃西红柿、芸豆、黄瓜等瓜菜品种,每户每年增收8万元以上。另外,该镇还通过发展壮大主卜营村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邱寺150亩双孢菇基地、东节村存栏量2000头的特色养驴基地等,推动实现产业富民兴村。
陈规陋习做“除法”
该镇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铸就乡村振兴文化魂,利用“善行义举”四德榜、宣传图板、宣传栏、标语横幅及微信、QQ等载体,加大移风易俗树新风、除陋习宣传。扎实开展好人好事摸排和“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张寨好人”评选活动,深入挖掘320多名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的榜样典型,在全镇营造了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莘县十八里铺镇召开村级财务管理集中培训会,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业务领导,对辖区...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