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长生对紫苏进行田间管理
吕长生展示紫苏籽油产品
■文/图本报记者 李政哲
秋高气爽,阳光和煦。8月24日,在度假区李海务街道国稀特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内,合作社负责人吕长生正在查看农作物长势。
“这种农作物叫紫苏,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它的叶子和梗能做成药茶、香料,籽可以榨油。”吕长生蹲下身子指着绿叶说,“叶子现在是绿色,再过一段时间就变成紫色了。到10月中旬,紫苏籽成熟,我们就开始采收了。”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吕长生得知紫苏的市场价值很高,于是,他萌生了种植紫苏的念头。“紫苏加工产品大多用于出口,备受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外市场的青睐,栽培经济效益较好。”吕长生说,其中,紫苏籽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聊城市一直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这让吕长生坚定了种植紫苏的信心,“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我一定要做好,让乡亲们受益。”
了解了紫苏的市场价值,吕长生开始研究起了紫苏的种植技术。他翻阅了大量农业科技书籍,了解了紫苏的生长习性,以及一些种植技巧,并一一记在心里。
紫苏种植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来验证。2019年,吕长生和村民合伙成立了国稀特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自家的几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地进行试种。虽然由于种植经验不足,走了许多弯路,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吕长生的努力结出了硕果。“以往,紫苏一般只在春季播种,经过这两年的研究,夏季播种也成功了。”吕长生高兴地说,“春播产量高,亩产紫苏籽180公斤,夏播稍微差一点,亩产紫苏籽150公斤左右。”
今年年初,吕长生通过合作社流转了李海务村的2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紫苏。“以往紫苏用来炒菜、烙饼,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市场价值。”在合作社种植基地务工的李海务村村民张桂英说。
为了增加紫苏的附加值,吕长生购买了收割机、脱粒机、榨油机等设备。“我打算将合作社生产的紫苏籽全部榨油。”吕长生说,他用自己的名字和头像注册了商标,准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吕长生的心中,一条“飘香”的产业链正在成形。
前不久,李海务街道农业部门看好紫苏产业的前景,主动找到了吕长生,希望他能够带领更多的农民种植紫苏,增加农民的收益。吕长生一口答应下来,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初衷。
目前,国稀特种植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紫苏籽油已经成为“聊·胜一筹!”的品牌农产品。“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紫苏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增加紫苏的附加值,同时,吸纳更多周边村民参与进来,带动农民创业就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谈及未来发展,吕长生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海波)8月27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副市长刘文强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既...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