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宗锋
当科技的触角延伸到最细微的角落,当电子书用手机扫码唾手可得,你还会留恋纸质书吗?或者说,你还愿意找个树荫坐下来捧一本书看吗?
这样的问题,相信不止一个人想过。是呀,还有什么比在街头转角遇见一本书更浪漫的事儿呢?
近年来,聊城致力于打造“书香聊城”品牌,2020年出台了推进实体书店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近期聊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金点子”征集活动中,更有不止一位市民提到了这样的建议:希望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在人流量大并且驻足时间长的地方设置流动图书馆,让满城书香浸润心灵,推动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希望流动图书馆能留住更多人的心
市民吴女士,老家在大连,她的母亲每年固定时间从大连来到聊城帮她看孩子。多年过去,他乡的陌生感渐渐消失,在聊城的生活,特别是口袋公园的存在,让老太太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每周固定时间,我妈就去家门口的公园,和一些老朋友弹琴、唱歌、排练节目,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吴女士说,“年近古稀的妈妈在聊城找到了归属感,我们儿女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在吴女士看来,就像口袋公园拴住了老人的心,她希望能通过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大范围的市民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所以她在此前创城“金点子”征集活动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希望在湖边、河边、人流量大并且驻足时间长的地方,设置流动图书“餐车”,借书买书均可,让更多人能更方便地看书。
吴女士的想法,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用她自己的话说,虽然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一直有书香伴随成长,如今自己的孩子也是在“书窝”里长大的,读书带给孩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每次出门旅游,吴女士都格外注意外地城市的书店。扬州、成都、深圳、重庆、上海、北京……很多地方的书店,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在扬州,一个24小时的书店就开在一条河边,白天玩累了,晚上去书店看看,刷身份证就能看书,感觉特别好。”吴女士说,因为共同关注亲子阅读,她和很多朋友还曾经在古城区等地方组织过多次图书“跳蚤市场”,孩子们的欣喜让他们深受触动。
不能忽略老年人阅读需求
与吴女士的观点差不多,市民于先生同样在创城“金点子”征集活动中提交了这样一份建议:希望在绿树成荫的人行步道下,设置免费读书橱柜和长凳,市民走累了,可扫码打开橱柜读书“充电”。
“毕竟一个城市品位的提升,在于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素质,阅读是良药。”于先生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不只是长期的思考,也是因为一次经历。
于先生的父亲住在开发区,这几年,开发区变得越来越漂亮,老爷子喜欢在人行步道上散步,他有空了,也会和老人一块儿走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感觉特别好。”于先生说,有一次老人走累了,坐在路边的椅子上休息时提到,如果这时候身边有本书看就好了。
“这样一个时刻,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他们的阅读需求我们不能忽视。”于先生说,何况,电子阅读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纸质书。
一本书,可能就是一个“小火苗”
在网络高度发达,阅读变得极为便利的当下,在路边设置流动图书馆,还有必要吗?可行性有多大?
于先生说,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很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都认为,电子阅读和纸质书,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
吴女士表示,打造“书香聊城”,就需要先打造一个全民阅读的环境。电子阅读和纸质书,各有各的优势。从实地体验、亲子阅读、书籍覆盖面角度,甚至单纯从视力保护角度,流动图书馆都有存在的必要。更重要的是,群众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就像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路边的一本书,可能就是一个“小火苗”,让人们爱上读书,进而让书香成为一座城市的眷恋。
在吴女士等人看来,流动图书馆的运作,可能会面临一些资金上的问题,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可以提升全民阅读和全民综合素质,应更多地关注其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政哲)“您好,欢迎到姜堤乐园游玩。我们是度假区文明旅游志愿者,如果您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们。”端午假期首日...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