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平在为学生授课□本报记者刘小希本报通讯员许学慧马文涛
一个地方,滋养出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这些别具一格的美食,也是城市的符号之一。
5月24日,在2021年聊城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餐旅系教师高文平现场制作的空心琉璃丸子引得参会师生争相品尝,一度成为活动现场的“人气爆品”。
“初炸定型、复炸吐空、三炸酥脆。我们的空心琉璃丸子需要厨师恰到好处地掌握面性和油温才能制作成功,更是几代烹饪人智慧的结晶。”高文平说。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氏烹饪技艺项目传承人、高氏烹饪技艺进校园项目传习人,高文平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氏烹饪技艺在校园的发扬与传承。如今,这一“非遗”项目在该校师生的携手努力下,得到了全新的诠释。
时间的指针转回到2017年。这一年,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以烹饪专业为突破口,成立了义安成高氏烹饪技艺传习所,并聘请高文平为高级讲师。自此,他们开始了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植入专业、融入课堂的最初探索。
“美食类非遗的传承,对于师生双方都有更高的要求。”高文平说,“既要深入研究先师先贤的烹饪技法,又要全力提升厨艺功底,方能做好传承与发展。”
基于此,高氏烹饪技艺传习项目坚持理论学习与校内实训有机结合,严格按照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点评、课堂总结的流程进行授课与指导。此外,高文平还与学校烹饪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创新传承团队,构建教师兼师傅、学生兼学徒、教室兼作坊的育人环境,将高氏烹饪技艺有机融合到烹饪专业技术技能与文化涵养教育教学中。
“与技艺传承同样重要的还有历史文化沉淀,每样美食都能‘挖故事’,我们的‘非遗’故事,也是聊城文化的鲜明投影,是匠人精神的时代缩影。”高文平说。
理论融入实践、师傅带领徒弟的授课模式,让高氏烹饪技艺的传承有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而学校在推动“非遗”文化扎根校园方面所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基于‘非遗文化+’模式,学校与义安成饮食文化博物馆共同创建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烹饪文化展馆,并将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整理编成集文字、图片、二维码于一体的《实训标准化菜谱》《实训标准化食谱》等数字化教材。”学校餐旅系主任王强介绍,“我们的传承人既到学校开课,也把学生带到自己的工作室上课,还带他们到烹饪文化展馆参观,让学生在全方位学习中接受\‘非遗’文化熏陶。”
如今,经过几年沉淀,高氏烹饪技艺在该校师生的推动下逐渐发扬光大。近年来,学校烹饪专业师生先后在聊城市中职院校烹饪大赛、省技能兴鲁总决赛等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高文平更连续在国家烹饪大赛中摘金夺银,三夺“中华金厨奖”,并代表聊城参加了外交部蓝厅鲁菜“琉璃丸子”特招菜制作。截至目前,该“非遗”项目与教育教学融合平台已为鲁西烹饪行业输送毕业生1000余人,培养技艺传承人68名。这些孩子就像一颗颗星星,慢慢照亮了高氏烹饪技艺的传承之路。而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也在该校校园里得到了传承——
“结合自身特点,学校主动对接相关管理部门和传承人,陆续引入珠算、剪纸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进校园,推动非遗文化技艺与教师、教法、教材‘三教’融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广元介绍,“让非遗文化扎根校园,我们一直在路上。”
新闻推荐
位于花园路与后菜市街交叉口的遮阳棚市人民医院附近的过街天桥□文/图本报记者蒋希伟5月29日,聊城最高气温升至33摄氏度。...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