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通讯员鹿青松
我们都知道,当身体表面出血后,如果出血量不大,往往可以自行愈合。但大脑一旦出血,则需要神经外科医师通过手术尽快清除血肿。
脑干位于大脑最深处,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级生命中枢。脑干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出血性疾病,虽然患者出血量大多不超过10ml,但往往后果严重,生命风险大,病死率高。脑干出血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手术治疗对神经外科医师来说是一种挑战。2019年,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引进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这种仪器可以准确定位颅内血肿位置,指导医师开展精准操作,误差可以控制在0.2mm以内,大大提高了操作精度,可用于多种神经外科疾病的精准治疗,也成为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新型武器。近日,记者到脑科医院采访,见识了这种神奇的仪器。
“三维坐标系”下的微创手术
一直以来,颅脑手术都是外科手术中最为复杂、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由隔离变压器、5个可自由移动的机械臂、内置式光码盘采集卡、微型计算机和专用软件构成。该仪器集立体定向、三维神经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等诸多功能于一体,通过颅脑CT或者MRI扫描检查即可精确定位颅内的细微病变,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实施精准的微创手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脑出血、帕金森病深部电极置入、脑肿瘤活检等疾病的治疗中。
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学广介绍,当医师需要对患者颅内血肿定位时,先在患者颅骨上固定骨钉或粘贴电极片作为标志点,进行颅脑CT扫描采集颅内血肿的相关数据,随后医师将病人和无框架立体定向仪进行固定,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可自动分析数据、识别标志点,建立相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并自动标指出靶点位置和穿刺轨迹,智能机械臂按照模拟轨迹固定方向,为手术者提供准确导航。此时医师只需要在患者头皮上切开约5mm左右的小切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在定向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术,创伤小、精度高。“以脑干出血为例,靶点就是医师利用穿刺管最终将要到达的地方,当机器人构建出一个坐标系后,手术者就可以根据提示进行穿刺了。”张学广形象地把机器人对手术的帮助比喻成“只在西瓜上开几个小口,就能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找到众多瓜子中的一中的一个,哪怕这个瓜子在西瓜最里面。”即使是在处理形状不规则的颅内血肿时,在定向仪的引导下,医师也可以准确穿刺,,实现“一针见血”。
为挽救患者生命尽最大努力
脑科医院于2019年、2020年先后引进了两台手术机器人,截至目前,医院共开展深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100余例,脑干出血手术30余例,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神经功能症状。
2020年3月,一名老人因脑干出血被送到急诊科,当时病人已经出现呼吸不畅、呕吐、窒息症状,随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现象,急诊科医师接诊后,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操作,复苏成功后将其转运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给予高级生命支持。老人不但生命体征不平稳,而且伴有高热,体温39℃。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医务人员在全面防护下,一边排查新冠肺炎,一边积极稳定老人的生命体征并做好随时手术准备工作。第二天,监护室朱建新主任医师团队抓住老人生命体征暂时平稳的间隙为他进行了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引导下的脑干出血穿刺抽吸手术,手术顺利,抽出暗红色血块近10ml。在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医护康一体化综合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几天后,老人撤掉了呼吸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病情稳定,可通过简单的动作与家人交流,转到了病房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精心护理”是脑科医院治疗脑出血患者坚持的原则,患者入院时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有的还伴有呼吸不规律、呕吐、偏瘫等症状,有的处于高热状态,有的血压特别高,因此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反应,对症处理,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后,尽快为患者进行手术,解除血肿对正常脑干组织的压迫。术后,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运用先进的神经重症救治理念,医护康一体化综合团队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与原来的开颅手术需要与原来的开颅手术需要33—4个小时相比,无框架立体定向仪下脑干出血穿刺引流术一般只需要1个小时,麻醉时间变短了,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手术精度提高了,同时该项技术也为许多不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张学广说,他们一天可进行五六台手术,有时忙碌到深夜,“我们是劳累并快乐着,看到原本濒临死亡的患者通过我们的治疗重获健康,非常高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晨通讯员于江涛)3月15日上午,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